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查看: 2048|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陶/瓷茶道用具] 柿色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4-12 1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柿色釉,紫金釉,是一种以铁为呈色剂的高温色釉,其釉料中含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总量较高,达5%以上。这是传统石灰釉,釉色温润,光泽内敛,盏坯是手工拉坯,薄而均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2#
 楼主| 发表于 2016-4-12 15:37 | 只看该作者
转载石灰釉文,有兴趣朋友不妨细看,这是陶瓷釉的基础知识。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所采用的釉料基本上可归于一类, 即以氧化钙作助熔剂的石灰釉。有人按氧化钙含量百分比的高低又细分成石灰釉或石灰碱釉。我认为这些不同的称谓实际上是一样的,主要以石灰作二氧化硅的助熔剂。
    无灰不成釉,元人蒋祈在其《陶记》中记载“制之之法则石垩炼成杂以搓叶木柿火而毁之”; 清人朱琰在《陶说》中记载:“釉无灰不成。灰出乐平县,在景德镇东南70公里,以青白石与凤尾草制炼,用水淘细而成”。上面两处提到的石垩和青白石就是石灰石,古代景德镇制瓷工匠就是通过煅烧石灰石、消解、煨烧、淘洗这么一个过程,将钙的氧化物引入到瓷釉当中,主要是以碳酸钙和少量磷酸钙形式存在作为二氧化硅助熔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称传统釉料为石灰釉的原因。
     釉灰的制作首先是开采石灰石,锻烧成生石灰(氧化钙),自然或人工加水消解变成熟石灰(氢氧化钙),再与狼萁草叠加煨烧,利用煨烧狼萁草产生的二氧化碳把熟石灰变成碳酸钙,基本是这么个过程。拿现代化工厂生产的轻质碳酸钙也可以配釉,但比起古法来说,化工品成份单一得多,没有古法制作的釉灰成分那么复杂。比如古法釉灰中还有少量的磷酸钙成份,可以使釉面趋柔,对光线有散射作用,历经岁月后古瓷容易出宝光。当然,宝光的机理还不止于此,不多说了。
     二氧化硅是所有瓷釉的主要组分之一, 而且往往是唯一的酸性基团(R02 组), 通过釉灰引入的钙的氧化物及其它碱金属氧化物则作为碱性基团存在,二氧化硅酸性基团与碱性基团的比例不会小于l:1,也不会大于3:1,古人手工操作釉料配置靠的是实践经验,有好有坏,没有定式。古陶瓷的釉水即便是一个时代的也充满变化,表现各异,如俗称的水眼、棱眼、橘皮、唾沫星等等,但机理相同。
     “吾华之瓷上矣,而今不古若者其原因甚繁复矣”。古代陶瓷具备矿物质的光洁晶莹,有白里泛青的玉质效果,这不光和釉料配方有关系,同样和柴窑有关系,和烧成制度有关系,要仿古瓷的釉面效果必须按古法来,少了程序则不行。传统石灰釉由于始熔点低,对烧造气氛要求严格,只适于柴窑烧造,燃料结构的改变会影响其烧成质量,煤窑、气窑、重油窑、电窑等等烧石灰釉极容易出现烟熏发黄等釉面缺陷。现代大部分仿古瓷的釉面泛青是人工调色的,与火烧出来的区别很大。由于燃料结构的改进,现在所使用的釉水已经不是传统的石灰釉了,更多地是通过滑石引入氧化镁碱性金属或添加氧化锌等现代化工元素来配制釉料的碱性基团.
     知道了传统釉料的石灰釉特征加上多上手看实物,我们就可以增加目测判断古陶瓷真伪的能力。总的来说传统石灰釉的特点是弹性好,釉面光泽柔和,不刺眼,白度可能不一,釉层组分是散疑的聚集体并有密实的沉淀体积,给人的感觉更象是一种膏体而不是玻璃体。人工调色发青长着硬硬一层玻璃皮肤的仿古瓷是可以轻易识别出来的,对景德镇人来说一点也不难,收藏家也不应该搞混。
     传统手工艺有很多优势,其中有很多秘不示人的绝技,尿沤、头灰、二灰的调配等等方法对瓷器制作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尽管古人没有那么丰富的化学知识,但他们长期实践得出的经验至今仍然是一笔宝贵财富,需要后人去学习认识,继承和发扬。
     上面我说了氧化钙通过来釉灰形式引入到陶瓷釉水中,作为二氧化硅的有效助熔剂使用。中国青花瓷自元代起,到后来进入明代、清代,古人采用的釉料配方基本上沿袭着传统制釉方式,即石灰釉系统。这种釉料系统特别适合于柴窑烧造,前文中也作过一些说明。
    从实物情况来看,元明清三朝各个时间段瓷器釉面也是变化的,没有固定的模式,这除了和古代民窑各自按传统经验配置来釉水外,与釉灰的成分、比例、质量也有关系。张家李家釉灰质量不同,王家赵家配比不同,拿来配釉烧瓷后成品的质量也不同,釉灰历代都有好坏之分,有名牌和大路货之分。
     釉灰由石灰石加狼萁草合炼而成,在加工制作方法一样的前提下,石灰石就成为釉灰质量好坏的关键。石灰石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物质,其组成元素含量也各不相同,主要以氧化钙和氧化镁构成,还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硅,氧化铁,氧化铝等杂质。如果杂质含量低于5%那么这种石灰石就可称为富石灰石。
    按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相对比例高低,石灰石可分为三类,即高钙石灰( 氧化镁含量小于 5%) 、镁质石灰( 氧化镁含量为5%-25%) 和白云石灰( 氧化镁含量25%—45%),其中以白云石灰质量最好, 最适合于配置陶瓷釉,它可以代替任何氧化钙形式的助溶剂。
     早期青花瓷的配方根据实物来看采用的釉灰比例高,且多属于高钙石灰,由于杂质含量特别是铁元素含量较高,这个阶段的陶瓷器釉面普遍有发青或积釉泛青现象。明代中晚期后可以见到大量镁质石灰使用的痕迹,瓷器白度较前段时期有较大提高,经过岁月沁润,这个时期的一些老瓷釉面能看到白中泛淡牙黄色的现象。进入清代后,白云石石灰开始被广泛采用,由于氧化钙和氧化镁同时引入瓷釉中,在一定温度条件下不会出现乳浊现象而使二氧化硅玻璃相更加透明,釉面白度明显增高,象牙质感更强烈。

3#
 楼主| 发表于 2016-4-12 15:38 | 只看该作者

柴窑与气窑的区别尽从照片上看是不可信的,必须得上手看,不是上手一拿就看得准,得慢慢看,得推敲,然后才能下结论。
    不妨从现代5311长石釉切入,5311釉即长石50%,石英30%,滑石10%,高岭土10%,总量100%
    为保护森林资源,景德镇在50年代末期改烧煤、油时候,发现祖祖辈辈使用的配釉已经不适应了,高温下粘度降低很快,烧出来的釉面阴黄、沉碳、烟熏。。。,注意一下上面话里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粘度,一个是釉面阴黄,其实这揭示燃料改进后温度曲线和窑内物质元素已经发生变化。古老的石灰釉已经不能用了,后来改革成长石釉,又叫5311釉。
    古代釉水里面的天然着色氧化物含量高,在部分胎釉接合处产生一线窑红的现象,这是一种特征。在古代老柴窑的烧制环境中,那些着色氧化物是不用担心的,老柴窑可以灭掉它的危害,甚至在灭掉危害性的同时造出釉面白里泛青的玉质效果,巧夺天工。
柴窑与气窑
      煤窑、气窑、电窑呢?做不到。现代那些做高仿的,如果按古代配釉技术配釉,他必须得拿柴去烧,用其他燃料他烧不出来,哪怕用计算机控制窑内温度的变化也最多解决个“粘度”问题。
    另外一种方法就是搞假釉面,即用适合现代气窑烧造的釉水做点手脚,加点东西,模拟一下,然后还用气窑烧,这种并不算高仿。窑内物质元素。。。。。。请大家自己分析。

能指望鸵鸟下个鸭蛋吗?哈哈哈哈哈。。。。一个是柴,一个是气,烧出来怎么会一样?一些釉面看起来象,于是乎有人惊呼,仿古的不得了啊,小心啊。。。
    看起来象,那么成因也一样吗? 你愣要叫我相信鸵鸟下了鸭蛋我有什么办法。鸭子是不会生出驼鸟蛋的,这是科学知识,必须得相信。尽管有些鸭子下的蛋很大,看起来象,实质不是。如果因为鸭蛋太大就说鸭子会下鸵鸟蛋,岂不可笑?很少可能,走眼难免。
    我说,看釉面定柴窑不足,最根本的是要分析清楚成因,要看窑内物质元素作用到瓷器其他部位的反应。陶瓷烧成过程中三大要素,温度、压力和气氛,都是我们鉴定陶瓷需要的知识。不能自己吓自己,能完整复原古代烧瓷制度的人并不多。

4#
 楼主| 发表于 2016-4-12 15:39 | 只看该作者
柴窑烧瓷釉面在高倍放大镜下其釉面气泡大小不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5#
 楼主| 发表于 2016-4-12 15:43 | 只看该作者
要想了解自已喜欢的陶瓷器皿,要基础知识,还要科学工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6#
发表于 2016-4-12 16:53 |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6-4-12 17:13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6-4-14 23:53 | 只看该作者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6-5 22:10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