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查看: 147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撰文/经验分享] 陈鸣远是何时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5-2 21: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陈鸣远是何时人


       一代紫砂大师陈鸣远,人们只知大致是康熙年人,稍微具体一点的则众说纷纭。


       从现有比较确实的史料作点力所能及的论证。在查证之中,我发现陈鸣远纪年的调查有两个难点,一是康熙二十五年《宜兴邑志》为其立传时,陈鸣远的年龄。二是雍正四年之后,陈鸣远又生活了几年。


       “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一丸土”,是我们熟知的汪文柏所作《陶器行赠陈鸣远》中的名句。他在长歌里还说:“我初不识生,阿髯尺素来相通。”阿髯,即是宜兴的陈维崧,人称“阿髯”。《清史稿·文苑》中记载,康熙十八年陈维崧“始举鸿博,授检讨、修明史,在馆四年,病卒。”由此可知,汪文柏与陈鸣远相识一定在康熙二十二年(1683)之前。


      在那个时期,陈鸣远与当时的文人、名士接触广泛、深入,得到陈维崧、汪文柏、杨中允、曹三才、张柯、马思赞等人的器重,常常为陈鸣远的壶艺作品题写壶铭,“仿得东陵式,盛来雪乳香”,经宋伯胤考证就是曹三才的大作。汪文柏还对陈鸣远作了 “古来技巧能几人,陈生陈生今绝伦”高度评价。


       康熙二十五年(1686),陈鸣远的老乡,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徐喈凤(竹逸)主修了《宜兴邑志》。他为陈鸣远写的小传说:“鸣远工制壶、杯、瓶、盒诸物,手法在徐士衡(友泉)、沈士良(君用)间,而款识书法雅健,有晋唐风格。”并说:“其年虽未老,而特为表之”。


       陈鸣远结识那么多文人、学士,有如此成就,又有县志立传,且说其“其年未老”,似大致处在“不惑之年”。因之,以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陈鸣远为40岁计,当是顺治三年(1646)左右生人(康熙二十五陈鸣远的具体年龄是考证的难点之一)。


      据福建漳浦博物馆资料,1989年发掘清乾隆二十三年蓝氏墓,出土陈鸣远仿古款朱泥壶一枚,为全国唯一出土的,有年代的陈鸣远作品。


       朱泥壶壶底刻有“丙午仲夏,鸣远仿古”的款识。按传统纪年查询,清康熙五年(1666年)和雍正四年(1726年)均为“丙午”年。漳浦县博物馆馆长王文径先生在《清蓝国威墓和陈鸣远制紫砂壶》一文中,从蓝氏墓及其出土文物考证,把出土的陈鸣远壶款断为雍正四年的“丙午”(1726年)。著名陶瓷史家宋伯胤先生也赞成王馆长的论断(见《宋伯胤说陶瓷》)。


       那么,若以此论,康熙二十五年(1686)到雍正四年(1726)为40年(此40年,是比较扎实的时间),此时陈鸣远大约80岁(雍正四年之后又在世几年,是考证的难点之二)。


       据此可推测,陈鸣远生于顺治三年(1646)左右,到雍正四年(1726)仍健在,享年84岁左右。康熙在位61年,陈鸣远的壶艺创作生涯,几乎贯穿于康熙执政的整个岁月。其中康熙十八年至二十五年,也就是陈鸣远30岁至40岁,是有文字记载的陈鸣远壶艺创作活动最为活跃、影响最大的时光。


        一家之言,事实如何?有待更具体的扎实史料。


        杨世明于《金岛山寺》2013年8月31日星期六

2#
 楼主| 发表于 2017-5-2 21:55 | 只看该作者
转帖。没有发帖权限,请版主移至“壶海文粹”板块,谢谢。
3#
发表于 2017-5-2 22:07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7-5-4 09:5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感谢楼主分享。
5#
发表于 2017-5-4 11:35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4-28 18:54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