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楼主: 武夷山茶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乌龙茶》连载

[复制链接]
106#
 楼主| 发表于 2009-2-19 09:58 | 只看该作者
<p>——连载之86</p><div align="center">茶 我 合 一</div><p>禅茶道进入最后一轮,行无我茶会。“无我茗饮”,乃佛教的根本思想之一。佛说“人无我”,他是说,人自身没有常恒的主体;“法无我”,他是说,世界上组成各类事物的基因,也不断变迁,没有恒常坚实的自体。佛典《楞伽经》用无我之观,其意在消灭一切人们妄想之现象,而达到清静境界。1991年10月在武夷山幔停举行的《国际无我茶会碑祀》云:“无我茶会的精神,座位由抽签决定无尊卑之分,奉茶到左,饮茶自右,无报偿之心,超然接纳四方之茶,无好恶之心,尽力将茶泡好,以求精进之心”。为此,“无我茗饮”就是每人自我泡茶四杯,三杯奉给左边三位茶侣,一杯留给自己,人人泡茶,人人奉茶,不分彼此,天下一家。《庄子》说:“至人无已”,指德行修养至善之人,也就能达到忘我的程度。正如茶圣陆羽说“茶味至寒,可以疗疾,宜于精行俭德之人”。<br/></p><p>&nbsp;&nbsp;&nbsp;&nbsp;中国茶礼是“俭、清、和、静”,佛茶道在“无我茗饮”中又达到一种禅的境界,进一步体味“茶禅一味”(茶佛一味)的真谛。</p><p><br/></p><p>&nbsp;&nbsp;&nbsp;&nbsp;“领悟茶道”:体味“无我”意为世界上一切人和物均无永恒不变的主体,它们都在不断变化之中。我们仿国际无我茶会的茶道。“无我”就是要消灭人们一切妄想,达到清静境界,而佛教禅宗,把茶与禅结合在一起。我佛茶道提倡“忘我”,无私地达到修养至善,提倡和平友好,以茶会友,促进人与人之间友善。</p><p><br/></p><p>&nbsp;&nbsp;&nbsp;&nbsp;武夷山自古是儒、释、道三教名山,有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这就不论儒家、佛界还是道教,对待茶文化有着无可言喻的一致性。</p><p><br/></p><p>&nbsp;&nbsp;&nbsp;&nbsp;禅茶道进行到此,礼毕。祝君好运!</p>
107#
 楼主| 发表于 2009-2-19 09:59 | 只看该作者
<p>——连载之87</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7、现代茶馆的乌龙茶艺的程序</p><p></p><p>茶馆营业前先完成布台待客,备器候用,雇客人上门,从点茶领出茶,水、茶点等工作,待启动音乐,茶艺表演便开始了。</p><p>&nbsp;&nbsp;&nbsp;&nbsp;一、烹泡手净手。</p><p>&nbsp;&nbsp;&nbsp;&nbsp;二、鉴赏佳茗。</p><p>&nbsp;&nbsp;&nbsp;&nbsp;三、备器候用;①叠茶巾;②摆壶及公道杯;③分摆杯托;④翻杯;</p><p>&nbsp;&nbsp;&nbsp;&nbsp;四、温壶烫盏。①温壶(孟臣沐淋);②烫盏,按反时针方向烫品茗杯、闻香杯;③若琛出浴。</p><p>&nbsp;&nbsp;&nbsp;&nbsp;五、泡茶。①乌龙入宫,投茶量为壶容积的1/3(或遵客嘱);②温润泡(清净香茗),注水量为没过茶叶,时间15秒以内;③悬壶高冲(凤凰三点头);④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壶口泡沫);⑤重洗仙颜;⑥游山玩水;⑦玉液回壶。</p><p>&nbsp;&nbsp;&nbsp;&nbsp;六、分茶:从公道杯向闻香杯斟茶水,茶倒七分满,茶汤离杯口一厘米左右。茶用闽粤传统工夫茶(武夷岩茶或铁观音),此动作用紫砂壶或盖碗完成,称“关公巡在”、“韩信点兵”。</p><p>&nbsp;&nbsp;&nbsp;&nbsp;七、奉茶:遵循女士优先,长者优先等原则,或遵客嘱,顺时针方向奉茶。</p><p>&nbsp;&nbsp;&nbsp;&nbsp;八、品茗:<br/>A、第一种饮法①泰山压顶(将品茗杯倒置闻香杯上);②翻江倒海(亦称龙凤呈祥),中指、食指夹闻香杯中,拇指压住品茗杯底,迅速倒转过来,摆在桌上;③花好月圆(将闻香杯顺时针绕品茗杯上轮刮一圈);④搓杯拢香(细闻幽香);⑤三龙护鼎(用拇指、食指夹住杯身,中指托住杯底);⑥欣赏汤色;⑦轻啜慢饮(三口为品)。<br/>B、第二种饮法:①茶汤到位(将闻香杯里的茶水慢慢旋转倒入品茗杯);②搓杯拢香(细闻幽香);③三龙护鼎;④欣赏汤色;⑤轻啜慢饮(三口为品);注意通常茶艺表演中,宜在奉茶后欣赏歌舞、书画,以助雅兴。<br/>C、主泡师、演示品演方法。</p><p>&nbsp;&nbsp;&nbsp;&nbsp;九、再奉香茗。</p><p>&nbsp;&nbsp;&nbsp;&nbsp;十、依依话别。</p>
108#
 楼主| 发表于 2009-2-20 09:36 | 只看该作者
<p>——连载之88</p><p><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八、饮茶与健康</font></p><p></p><p>我们的祖先,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了饮茶的好处,初为药用继为茶饮。在“本草纲目”中说:“茶饮之去痰热、解渴、消宿食、利小便;使人益思、省睡、有力、悦志”。随着近代生物化学的发展,茶叶中所含的各种有价值的成分对人体有益的作用得到科学的证实。</p><p>&nbsp;&nbsp;&nbsp;&nbsp;茶叶中含有茶素(咖啡碱),它能加强筋肉伸缩功能,提高工作效率,能刺激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促使感觉灵敏,头脑清醒,精神愉快;能舒张冠状动脉和增强心力。所以饮茶可以解除肌肉和神经的疲乏,无论体力或脑力劳动都以从饮茶获得舒畅。此外,茶素还有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肾脏的排泄功能。所以茶叶往往被认为是很好治头痛、发汗、利尿、清血、解酒的饮料。</p><p>&nbsp;&nbsp;&nbsp;&nbsp;茶叶中还有一种成分叫做“茶单宁”(鞣质)。它有收敛作用,有止血、止泻和杀菌能力。从保健观点看,茶叶能增加人体的抵抗力,免罹一般胃肠道的感染,尤其在水源不清洁的地方及胃肠道比较敏感的人,经常饮茶是很有好处的。饮茶能把尼古丁沉淀,从尿中排出。据最近发现,茶单宁还有能够把侵害人体的放射性物质吸收排出的奇妙作用。</p><p>&nbsp;&nbsp;&nbsp;&nbsp;最可贵的是茶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据现在研究已知道的有:维生素A(胡罗卜素)、B1(硫胺素)、B2(核黄素)、C(抗坏血酸)、P-P(尼克酸)、R、K等。这些成分都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每市斤成茶中维生A27.32毫克,比菠菜(炒)多两倍;B1含量0.35毫克,比番茄等多两倍半;B2含量6.10毫克,比桔多67倍;C含量13.5毫克,等于绿豆芽(炒)的76%;P-P含量23.5毫克,比桃多9倍。据医生实验证明,维生素C与维生素P合用对增强血管壁的强性机能,防止血管硬化,脑充血等病症均有良好效能。维生素P不能促进人体对维生素C的吸收、同化和贮和的作用,特别在肾上腺内的积蓄。</p><p>&nbsp;&nbsp;&nbsp;&nbsp;芳香油是茶叶香气的主要成分,所以饮茶令人有芬芳爽口,食欲亢进的感觉,因为茶中的这些成份能兴奋脾胃,刺激胃液的分泌,帮助消化。此外,茶叶中还含有一些蛋白质和醣类等富有营养价值的成分。</p><p><br/></p>
109#
 楼主| 发表于 2009-2-20 09:37 | 只看该作者
<p>——连载之89</p><div align="center"></div><div align="center">乌龙茶香气令人兴奋</div><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乌龙茶专家张天福称:“乌龙茶的香气有令人愉快、消炎镇痛之作用。”历代诗人对武夷岩茶香气多有评语:唐·徐寅:“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宋·范仲淹“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等,乌龙茶香气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是有科学根据的。</p><p>&nbsp;&nbsp;&nbsp;&nbsp;首先:乌龙茶奇异的香气,在感官上似天然花香,但更胜花香,又不同于茉莉等鲜花窨制的花茶香。乌龙茶的品饮,先闻其香,再尝其味,慢饮细啜,齿颊留香,舌底生津,回味无穷。令人精神振奋,心旷神怡。香气成分是通过心理达到精神上有益于健康的作用,例如人们闻到香气则心情愉快,反之闻到臭气则头昏恶心。因为扁桃体与嗅觉有密切关系,人的情绪、心情受到这种关系的支配,花香能唤起人们美好的记忆和联想。当闻到乌龙茶的花香时,能勾起人们的思乡之情,联想到家乡的山山水水。台湾乌龙茶的“根”在武夷山,饮茶思源,台湾同胞在品饮乌龙茶时一定也在怀念着故乡亲人,盼望台湾早日回归祖国。</p><p>&nbsp;&nbsp;&nbsp;&nbsp;其次:乌龙茶香气能使血压下降,引起深呼吸现象,达到心理镇静的效果,乌龙茶香气成分中的醇类(如乙、丙、丁醇),其药理功能对心脏抑制作用。</p><p>&nbsp;&nbsp;&nbsp;&nbsp;再次:香气成分都是由不稳定的物质变成稳定状态时发生的能量转移便成为香气的刺激现象,具有不同程度的杀菌、防腐效果。(日·田久保希八《茶叶香气与健康》)乌龙茶香气成分中富含水扬酸甲脂、醛类(如甲、乙醛)等具有消炎镇痛的功能。</p><p>&nbsp;&nbsp;&nbsp;&nbsp;茶叶香气成分物质的合成途径是复杂的。有的是鲜叶生长过程中生物合成的;有的是在加工过程中生物化学或化学的转化产物;有的是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所生成的。因此不同的制茶种类、茶树品种、地区气候以及农业措施对成茶香味都有密切相关。红茶加工经过发酵含有较多的由酶促氧化产生为甜香;绿茶是经过锅炒不发酵含有较多的热转化产生的清香;乌龙茶的制法综合了红、绿茶的优点,兼有半发酵与炒制的过程,产生了花香、果香的“制造香”,适制乌龙茶的茶树品种经精湛的采制工艺所发挥出来的特有香气,称“品种香”。例如,水仙的品种香似兰花,铁观音的品种香似兰花又似桂花,黄旦的品种香似蜜桃,梅占的品种香似玉兰,佛手的品种香似雪梨。实际,这些形容词尚难确切地反映出其真正的品种香型。由于优越的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的影响所生成的天然香。例如武夷水仙、建瓯南雅水仙、武夷奇种特有的香气,在别的产地就没有这“风土香”。所以高级的乌龙茶是具备有以上的三种香,即制造香、品种香、风土香等。<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20 9:37:31编辑过]
110#
 楼主| 发表于 2009-2-20 09:38 | 只看该作者
<p>——连载之91</p><p><strong>
                </strong></p><div align="center">乌龙茶保健功能</div><p></p><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茶叶对人体健康有防治疾病的功效。自古以来已有论述。唐·陆羽《茶经》:“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陈藏器《本草拾遗》云:“止渴除疾,贵哉茶也。上通天径,下资人伦,诸药为百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茶谱》:“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唾、利尿、明目、益思、除炊、去腻,人固一日不可无茶。”<br/></p><p>&nbsp;&nbsp;&nbsp;&nbsp;茶叶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其药理作用几乎对人体的各个系统都有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饮茶的好处,日益被人们所认识。现代医学对饮茶功效的验证。茶有十大保健功能:</p><p><br/></p><p>&nbsp;&nbsp;&nbsp;&nbsp;一、提神益思: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可醒脑提神,使人精神愉快,令人消除疲劳。法国人类食物研究所认为“一杯茶能增加工作效能,且能持续时间甚久”。英国威廉史蒂更林认为“茶有促进脑筋活动和增进精神能力作用。”日本医学界研究表明: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同样可醒脑提神,使人精神愉快,令人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p><p><br/></p><p>&nbsp;&nbsp;&nbsp;&nbsp;二、利尿通便:茶叶中的茶多酚可增强大肠的收缩和蠕动,另外茶叶中含有微量的茶皂素也具有促进小肠蠕动作用,多饮茶可利尿通便保健康。</p><p><br/></p><p>&nbsp;&nbsp;&nbsp;&nbsp;三、固齿防龋:茶叶中的氟有固齿防龋作用,长期用茶水漱口,防止儿童龋齿,茶多酚类化合物,可杀死齿缝中的连锁球菌,去除口臭。</p><p><br/></p><p>&nbsp;&nbsp;&nbsp;&nbsp;四、消炎灭菌:茶叶中的儿茶素、茶黄素及茶多酚对肠孤菌有显著抗菌作用。茶中的黄烷醇类化合物有直接消炎的效果。</p><p><br/></p><p>&nbsp;&nbsp;&nbsp;&nbsp;五、解毒醒酒:茶的解毒作用是多方面的,茶的多酚类物质能与细菌结合,使细菌的蛋白质凝固变化,以此杀菌解毒。轻度酒醉,茶能醒酒,实质上也是一种解毒,即减缓人体酒精中毒。</p><p><br/></p><p>&nbsp;&nbsp;&nbsp;&nbsp;六、降脂降压:许多中老年常见病,如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血栓、肥胖症都和高血脂有关。茶叶中的儿茶素能与脂类结合,并通过粪便排出体外。</p><p><br/></p><p>&nbsp;&nbsp;&nbsp;&nbsp;七、祛腻消食:茶水中多种芬香类物质都有缓解祛腻的作用,乌龙茶还具有独特的分解脂肪的能力,茶叶中咖啡碱、黄烷醇类物质可增强消化器官的蠕动,并可增加胃酸和消化液的分泌量,以此来促进消化、强身健体。</p><p><br/></p><p>&nbsp;&nbsp;&nbsp;&nbsp;八、保肝明目: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儿茶素,可以起到保肝明目作用。茶中的胡萝卜素被人体吸收可转化为维生素A,可与赖氨酸作用形成视黄醛,可增强视网膜的辩色力,因此多饮茶可明目。</p><p><br/></p><p>&nbsp;&nbsp;&nbsp;&nbsp;九、防辐射抗癌变:现代医学认为茶是一种防癌饮料,茶叶中抗癌的有机物主要是茶多酚,茶碱和多种维生素,抗癌的无机物主要有锌、钼、锰等。我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最近报道,大量实验数据都证明茶水对人体致癌性亚硝基化合物的形成有阻断作用,并能有效抑制癌基因与DNA共价结合,报告还特别指出绿茶和乌龙茶防癌效果最好,对常饮武夷岩茶绿茶者是福音。</p><p><br/></p><p>&nbsp;&nbsp;&nbsp;&nbsp;十、抗衰老延年益寿:日本对茶叶抗衰老机理研究的最新成果。其一是茶多酚有阻断人体内自由基活性作用;其二是儿茶素有抗氧化作用,也有助于抗衰老。</p><p><br/></p><p><br/>&nbsp;&nbsp;&nbsp;&nbsp;正因为茶有上述十大功效,所以日本学者誉之为“健康、美容、长寿、防癌的佳品”。我国茶叶专家把茶称为“四增三抗饮料”(增力、增智、增美、增寿、抗癌、抗肥、抗衰)。所以茶学界提出21世纪的世界饮料市场是“乌龙茶世纪”。</p>
111#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10:30 | 只看该作者
<p>——连载之92</p><p><strong>&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乌龙茶有防癌作用</strong></p><p>乌龙茶是有防癌作用或有致癌因素。有人认为茶叶中有二级胺的存在,转化成亚硝胺就有致癌作用。但二级胺需要有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参与,在生物体中需要有一定的PH和酶的催化才能转化成亚硝胺。茶叶中是存在有极微量的亚硝胺,但在许多食特中如干腊物(10-20微克/公斤)肉制品(4-50微克/公斤)熏鱼(4-20微克/公斤)等,其含量都比茶叶(5-16微克/公斤)为高,而且五硝胺的致癌剂量为100-200毫克/公斤。根据测验我们日常食物的含量是不可能摄入如此大量亚硝胺的。同时,茶叶中的茶多酚、维生素C、维生素三等化学成分对亚硝胺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实验证明,机体摄入致癌性物质之后,给予高剂量的乌龙茶提取物,有比较满意的抗癌效果,据RynE报导(RynE;Lnt T Cancer&nbsp;&nbsp;Control Prev1(2):37.1981):艾氏腹水癌小鼠喂以含有5%、100%乌龙茶、铁观音和绿茶的饲料,其中有二个乌龙茶一个铁观音品种可以完全抑制癌的生长,是为明证,所以说以乌龙茶是一种抗癌的饮料。饮茶应提倡现泡现饮,要避免饮茶过浓、过量、馊变的茶不能饮,焦茶有害,值得注意。(《张天福选集》164-165页)。</p><p>&nbsp;&nbsp;&nbsp;&nbsp;社会上流传着“人喝了隔夜茶会得癌症”,理由是隔夜中含有二级铵和亚硝铵,科学证实二级铵在一定生理条件下,与亚硝酸作用会产生亚硝铵,而亚硝铵在一定的代谢条件下有致癌作用,从而得出喝隔夜茶会得癌症这一说法。弄得喝茶的人即使壶内的茶叶只冲泡一二次,第二天早晨就把它泼掉。乌龙茶专家张天福说,茶不存在隔夜不隔夜的问题,只是冲泡后留置时间长短而已。时间过长,泡茶的水温不够或对站壶嘴喝茶,都会造成细菌繁殖,第二天茶汤出现馊味,就不能喝。闽北茶区隔夜茶只要不馊,照样喝。</p><p>&nbsp;&nbsp;&nbsp;&nbsp;据科学测定,茶和其他食物一样,确实含有二级铵,但茶叶中二级铵含量很低,而且与茶水是否隔夜毫无关系。张天福在其《乌龙茶与健康》一文中附注云:亚硝铵的致癌量为100-2000毫克/公斤体重。根据茶叶含亚硝胺为5-16微克/公斤,如以体重50公斤计算,其致癌剂量应为5000毫克(若致癌剂量为100毫克/公斤体重,茶叶含亚硝胺为10微克/公斤计算),则要喝茶50万公斤(合一万市担),其亚硝胺摄入量才会达致癌剂量,这是不可能的。</p><p>&nbsp;&nbsp;&nbsp;&nbsp;根据日本有关报道:乌龙茶中二级铵的含量仅有0.79PPM,而面包中的含量为1.89PPM,鱿鱼中的含量为237.4PPM,由此可知,茶叶的二级胺含量相当低,很难产生致癌的危害,不必为之担心,况且在人体内形成亚硝胺还需要有一定的数量和一定的新陈代谢条件。因此,认为喝隔夜茶会促癌症是一种缺乏科学依据的。</p><p>&nbsp;&nbsp;&nbsp;&nbsp;虽然隔夜茶与癌症的发生无直接关系,但茶水隔夜(留置时间过长)容易变质,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保存不当,容易变馊,引起细菌的孳生繁殖,喝了这种茶后很可能引发其他疾病,所以说在夏天不要把茶水存放太久,最好不要喝变馊了的隔夜茶。</p><p><br/></p>
112#
 楼主| 发表于 2009-2-23 10:31 | 只看该作者
<p>——连载之93</p><p>&nbsp;</p><div align="center"><b>茶可诱导癌细胞“自杀”</b></div><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中南大学茶与健康研究室,2003年5月31日向社会宣布他们首次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揭示了茶中多酚类化合物EGCG抗白血病的分子机理。对茶中多酚类化合物EGCG作用后的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系进行了基因表达谱的研究,并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基因芯片分析结果进行验证实验。</p><p>&nbsp;&nbsp;&nbsp;&nbsp;实验结果表现,EGCG可抑制癌基因的低表达,诱导抗癌基因的高表达,这些基因的表达改变指示,茶中多酚类化合物EGCG主要是通过影响蛋白质降解,DNA的复制与修复,细胞周期和信号传导通路等过程,诱导白血病细胞“自杀”的。</p><p></p>
113#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10:05 | 只看该作者
<p>——连载之94</p><div align="center"><font size="4">下篇&nbsp;&nbsp;茶余话乌龙</font></div><p>乌龙茶文化属中国茶文化范畴,是中国茶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但对闽、广、台三省的经济起了很大的作用,成为与其他茶类一样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且逐渐开始形成独特的茶艺和乌龙茶文化,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奇葩。</p><div align="center">一、环宇同珍赞乌龙</div><p>十六世纪武夷茶率先走出国门,是中国茶叶输向欧州最早的茶类,欧洲人对中国茶叶始有所见闻。1545年前后,意大利人赖麦锡写的《航海记集成》中载:“在中国,所到之处都在饮茶,空腹时喝上一二杯这样的茶水,能治疗热病、头痛、胃痛、腹痛或关节痛。茶还是治疗痛风的灵药,吃饭吃得过饱,喝一点这样的茶水,马上就消积化食。”这一节的记述,应是较早提及中国茶叶的著作,以后,欧人称武夷茶“是治百病良药”。1556年葡萄牙传教士克鲁兹传教至广州,4年后回国写了《广州记述》一书,叙述“中国人在欢迎他们所尊重的客人时总是用一个干净的盘子,上面端放着一只瓷杯子,客人喝着他们称之为‘Cha’(茶)的药物饮料,颜`色微红有苦味”。(似是工夫茶汤)茶在克鲁兹的印象中是药物和招待客人的饮料1582年意大利人耶苏会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并在宫廷供职,对中国茶有这样记述:“有一种灌木,它的叶子可以煎成中国人、日本人和他们邻人叫做‘cha’的那种著名的饮料。他们在春天采集这种叶子,放在荫凉处阴干,然后用这种干叶子调制饮料、供吃饭时饮用,或朋友来访时待客,只要宾主在一起谈话,就不停地献茶,这种饮料是要品啜而不要大饮,并且总是趁热喝。经常饮用也被认为是有益健康的。”</p><p>&nbsp;&nbsp;&nbsp;&nbsp;据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记载:“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从澳门运输茶叶经爪哇转口销往欧州,起初运销的茶叶为日本绿茶,不久即改为中国武夷茶。此后,英国人也到中国福建厦门采购武夷茶。当时伦敦市场上,只有价格昴贵的武夷茶,而无其他茶类。英国人对武夷茶特别感兴趣,最早的茶叶文献上的‘Bohea’一词,即译为武夷茶。英国人还有许多赞赏武夷茶或借以抒情的诗歌,如爱德华·扬有诗云:“两瓣朱唇、熏风徐来,吹冷武夷,吹暖郎怀”,就是籍武夷茶来抒发淑女对情郎的热恋。</p><p>&nbsp;&nbsp;&nbsp;&nbsp;荷兰人是最早购用中国茶叶的欧洲人。1596年荷兰人在爪哇万丹建立东洋贸易据点。1610年荷兰商人在万丹首次购到由厦门商人运去的武夷茶,以后又在爪哇,苏门答腊多次购买华茶,然后转运欧洲卖给英国等国家。当英国东印度公司直接到东方进行贸易的时候,茶叶便成为荷兰人与英国人争夺市场的商品,并成为欧洲人普遍的饮料。</p>
114#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10:06 | 只看该作者
<p>——连载之95</p><p></p><p>1615年6月27日,在日本平户英国东印度公司任职的英籍经纪人R·韦克汉姆(R·Wickam)致澳门同行伊顿的信中说:“请替我购买一些上等的澳门佳茗,必须各色品种齐全,我将不惜重金支付”。1637年4月6日,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来到广州,第一次运去茶叶51公斤(112磅)。164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厦门设立代办处,1664年在澳门设立办事处,1676年厦门设立商馆1684年在广州沙面设立商馆,1702年在舟山设贸易采购站。皆委托在中国购买茶叶、先运至印度马德立斯再转运英国。1689年委托厦门商馆代买箱装武夷茶叶9吨,直接运往英国,始创中国茶叶,直接运至英国的先例。1660年,英国著名茶商托马斯·卡洛韦出版的《茶叶和种植质量和品德》一书说:“英国的茶叶,起初是东印度公司从厦门引进的”并说:“茶是很珍贵的一种饮料,价格昂贵,只有王公贵族把它用作赠送客人的礼品”。明末,由厦门或广州输出的茶叶有绿茶和乌龙茶两大类。1751-176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中国输入茶叶16798吨,其中武夷茶10728吨占总输出量的63.30%,可见英国后期输入茶叶是以武夷岩茶为主的。</p><p>&nbsp;&nbsp;&nbsp;&nbsp;茶叶初期运到荷兰时,海牙东印度公司的首脑们视茶为高贵物品,只在会见贵宾或举行典礼仪式时饮用。1635年后,茶叶才成为宫廷的时尚饮料。</p><p>&nbsp;&nbsp;&nbsp;&nbsp;1661年,葡萄牙公主卡特琳嫁给英王查理二世,把饮茶之风带入英国宫廷,家庭茶会是王公贵族阶层时髦的社交礼仪。到18世纪中叶,饮茶的习惯已普及到社会各阶层,众多的杂货店开始供应茶叶,改变了茶叶只在药店或咖啡店出售的状况。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此时饮用中国茶叶,已变成伦敦街头劳动人民的习惯。</p><p>&nbsp;&nbsp;&nbsp;&nbsp;当“武夷茶热”在欧州风行之际,曾激起一场关于饮茶有否益处的争论。贬毁者竭力诽谤,视茶为“祸国殃民”;赞美者,喻茶为“灵丹妙药”。荷兰著名医师尼克拉斯·迪鲁库恩在1641年出版的《医学论》一书中,列举了茶的许多药物效果。他说:“什么东西都比不上茶,由于茶叶的作用,饮茶人可以从所有疾病中解脱出来,并且可以长寿。茶不仅给肉体带来巨大活力,喝茶还会预防结石、胆石、头痛、感胃、眼炎、粘膜炎、气喘、肠胃病等。此外,茶还有止困提神的作用,所以对通宵写作和思考问题颇有作用”。英国神学家兼评论家斯密说:“感谢上帝赐我以茶,世界无茶将奈何?将奈何存在?吾仍不幸生于有茶时代以前”。英国文学家迪拉利评论说:“茶颇类似真理的发展,始则被怀疑,流行浸广,则被抗拒。及转播渐广,则被抵毁,最后乃获胜利,使全国(英)自宫廷以迄草庐皆得心畅神怡,此不可由于时间及自身德性之缓而不抗之力而已。”</p><p>&nbsp;&nbsp;&nbsp;&nbsp;当时(英国)文化艺术界以茶为题材写了许多的作品,如1663年,瓦利向查理二世饮茶皇后卡特琳祝寿作第一首茶诗,其中有“月桂与秋色,美雅与茶比……物阜称东土,携来感勇士,助我清明思,湛然去烦累”。茶迷诗人拜伦祈武夷佳茗,力助其婚恋成功。在一节诗中写道:“但愿登上武夷山,祈求茶神保婚恋”。1773年,苏格兰浪漫主义诗人费格森在赞誉熙春与武夷名茶时,写道“爱神永其微笑兮,举天国之芳茶而命之,沸煎若风雨而不厉兮,乃表神美之懿微……,女盖为神致尔虔崇兮,彼因胜之甘液,唯熙春与武夷”。诗人萨尔丑斯对乌龙茶的芳香韵味十分赞赏,在《瓶与坛》这首著名茶诗的最后几句写道:“吾闻开宴声翻腾,吾歆乌龙之芳馨,异香发,燕山亭,象香之绝,犹匪其朋”。</p><p>&nbsp;&nbsp;&nbsp;&nbsp;德国人在品尝中国茶叶之余,还仿效中国诸多茶事。1754年,普鲁士国王费里德里希二世在波茨坦建造一座“无忧宫(离宫)”在这座绿树辉映的皇家花园中,特意修建一座供自己品茶,或招待王公贵胄,或举行茶会的中国茶馆。</p><p>&nbsp;&nbsp;&nbsp;&nbsp;乌龙茶在此期间,名扬海外,因而被誉之为“东方美人”,1762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在再版的《植物种类》一书,把武夷茶订学名为“Thea Bahea”代表中国茶Thea&nbsp;&nbsp;Sineusis[∫]变种之一,由上述可见,当时由“武夷”变种制作乌龙茶(或称武夷茶),在欧洲,确是盛况空前。</p>
115#
 楼主| 发表于 2009-2-26 10:07 | 只看该作者
<p>——连载之96</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二、“乌龙茶热”在日本</p><p><font face="宋体">日本是一个生产绿茶的大国,其种茶、制茶工具、采茶工艺和饮用方法都是从中国传播去的。公元805年,日本最澄大师来华学习佛教教义,回国时,带去天台山、四明山的茶籽,种植于近江(滋贺县)。806年,海空(弘法)大师回国时,带去茶籽及制茶工具,今制茶以其石臼仍保留在赤填仫隆寺。1187年,日本高僧荣西禅师第二次到我国学习禅宗,遍历江南名寺古刹,最后到天台山万年寺拜虚庵(怀敞)禅师为师,于钻研禅学之余,学习种茶制茶。1191年荣西禅师回国,带去茶苗、茶籽种植于日本脊振山和宇治一带。又传去“釜熬茶”(炒青)的制法,大力宣传饮茶功效,撰写了《吃茶养生记》为日本历史上第一部茶书,日本人民称他为“日本陆羽”或“日本茶圣”。1259年,日本高僧南浦昭明到浙江径山寺研究佛典,回国后,把径山寺的点茶法礼仪、《径山茶宴》、《斗茶法》、《末茶点茶法》传入日本,日本茶道从此兴起。</font></p><p><strong><font face="宋体">&nbsp;&nbsp;&nbsp;&nbsp;20世纪80年,日本茶叶产量在8-9万吨之间,由于国内茶叶消费量的日益增长,产量无法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所以还要大量进口茶叶,已成为世界上茶叶进口大国之一,于是乌龙茶在80年代得以进入日本市场。1970年乌龙茶出口到日本数量只有2吨,纯属特种茶(侨销茶)。1979年日本第一次掀起“乌龙茶热”,是年进口乌龙茶280吨,日本乌龙茶的消费之所以进展得这么快,也是事出有因。据说1970年9月,日本电视播出一位女歌星接受记者采访的节目。记者问她“好久不见,你怎么变瘦了,长得更漂亮了。”她嫣然一笑曰:“因为我常喝中国乌龙茶。”这一句话象一股飓风吹遍了日本国,引起社会上极大反响。</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宋体">&nbsp;&nbsp;&nbsp;&nbsp;日本乌龙茶饮用还是采用福建传统工夫茶泡饮法,程序繁杂,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国家。1980年,正当乌龙茶走俏日本之时,伊滕园的决策者们就在思考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与乌龙茶繁琐的泡饮程序有着难于融合之处,于是决心改变乌龙茶的商品形态,遂开展对传统的“工夫茶泡法”方式进行革命。1981年2月在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的支持下,易拉罐装乌龙茶水终于问世了。这种富有时代潮流的新商品,即时受到四面八方的日本人的欢迎,一时之间,自动售货机、车站商场、停车场、百货公司等地方皆出售罐装乌龙茶水,于是再度掀起“乌龙茶热”。这股“热潮”与300年前欧州“武夷茶热”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font></strong></p><p><strong><font face="宋体">&nbsp;&nbsp;&nbsp;&nbsp;日本慈惠医科大学中村治雄博士,经过临床实验,发现经常饮用中国乌龙茶,能有效地降低肥胖病者的胆固醇和体重,因而引人们极大的兴趣。于是开始把乌龙茶称为“减肥茶”、“美容茶”。日本茶叶研究所中心阿南丰正博士对乌龙茶研究得出结论是:乌龙茶在防止动脉硬化和抑制正常细胞的突变中有明显的作用,因此受到日本人民的欢迎。其次,各大饮料厂商广泛的宣传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日本电视台《啊!乌龙茶》是一个十分吸引人的节目。又如,富士电视台十多年前设立的《茶叶通讯贩卖》节目,一群年轻富有活力的青年,向观众边跑边喊:“一、二、三、四、五(乌)龙茶”。日本平成十二年(2000)七月七日,淡交社出版的《茶道学大系·东洋之茶》巨著中就辑集中国乌龙茶文献,其中《建茶史徽》(作者巩志、姚月明)详细地介绍了福建乌龙茶历史概况。</font></strong></p><p><br/></p>
116#
 楼主| 发表于 2009-3-12 14:33 | 只看该作者
<p>——连载之97</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三、乌龙茶进入东南亚</p><p></p><p>东南亚(或称南洋)地区,一千年前就与我国有贸易的往来。近代二三百年来,这些地区先后沦为荷兰、西班牙、法国、英国等殖民地。在这个时期,列强在华掠夺华工,闽南地区很多人漂洋过海到古巴、檀香山、秘鲁以及南洋一带谋生。他们把家乡的茶叶随身携带到这些地区,或自饮用,或馈赠亲友。东南亚地区气候炎热,茶叶有生津止渴、清凉提神作用,颇适宜这些地区人民作为解暑的饮料。有些人认为有利可图遂做起乌龙茶生意。初期由杂货店向厦门专业茶店购进小包装茶或请厦门茶庄代其商号加工和包装。因而厦门茶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1923年厦门茶商公会成立时,会员达40多家,生产十分兴隆,如杨文圃、林奇苑、芳茂、锦祥、黄泉圃以及泉州的张泉苑和惠安的施集泉等店,都是武夷岩茶产销大户,产品在海外最受欢迎。不但海外客商前来进货,侨胞于出国时随身携带茶叶数量也相当可观。由于市场发展的需求,购销双方为进一步的发展,于是出现代理经销的形式,如厦门林金泰茶行的茶叶,于清末即由新加坡荣泰行代理。张源美茶行、傅泉馨茶行、王福美茶行的茶叶,分别由缅甸仰光的集发号杂货店、许胜兴商店和瑞源斋药店代现。由于需求量不断地增加,专业的茶叶店也应运而生。<br/></p><p>&nbsp;&nbsp;&nbsp;&nbsp;当印度和斯里兰卡茶叶崛起,中国乌龙茶被挤出欧美市场后,海外饮用乌龙茶的只有东南亚这些国家中的一些华侨和部份当地人民。乌龙茶名副其实被称为“侨销茶”。 </p><p><br/></p><p>&nbsp;&nbsp;&nbsp;&nbsp;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我国对外贸易分为对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两种不同的政策,东南亚这些国家属于对“资”贸易的范畴,但是这些国家经营和饮用乌龙茶者大部分是华侨和华人。为适当照顾华侨和华人的利益,在策略上与对“资”贸易略有区分。因此,乌龙茶被定为侨销商品,“侨销茶”由此而成名。</p><p><br/></p><p>&nbsp;&nbsp;&nbsp;&nbsp;新加坡是马来群岛的一个转口贸易中心,1965年脱离大马成一个独立的国家,新、马地区19世纪以来就是乌龙茶主要销区之一。20世纪初安溪人高铭发,高芳圃、张馨美等在新加坡设茶庄。1928年新加坡茶商公会成立时就有22家会员。1925年林金泰茶行在吉隆坡开设分行,翌年在新加坡设总行。“金泰茶”在新、马地区历史悠久、产品风靡全新加坡、马来西亚。广东人开设的茶楼、酒家,总以“金泰茶”作福建乌龙茶的代名词。</p><p><br/></p><p>&nbsp;&nbsp;&nbsp;&nbsp;马来西亚的茶业,可以说是由新加坡延伸发展起来的。新加坡进口的茶叶,除转口印尼外,大部份经过加工和包成小包装茶,然后运往印尼和岛内各地出售。为便于供应,有些店(人)即在岛内一些较大的城市先后开设一些茶店,上世纪40年代有二三十家。高泉发茶行是吉隆坡创办比较早的茶店,其“四季香”名茶,遍销于全马来西亚。50年代初创办的华峰茶行,其“独树香”似有后来者居上之势。<br/>1960年,新、马地区的一些茶行联合组织“岩溪茶行有限公司”,负责向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统购散装乌龙茶。1955年新加坡宣布独立后,岩溪茶行有限公司分“新”与“马”两公司直接向厦门茶叶进出口公司进货,或供货。</p><p><br/></p><p>&nbsp;&nbsp;&nbsp;&nbsp;泰国乌龙茶拓展的过程与新马茶业类似。泰国为保护本国茶叶生产,进口茶叶很早就实行课税,进口税率不但不断提高,而且要按进口量搭销60%的地产茶。解放后,虽然泰国禁止大陆茶入口,但乌龙茶因备受泰国人民欢迎,仍然源源不断由各种渠道输入。中泰建交后,禁令解除,泰国华人多广东移民,但经营乌龙茶的商人却以安溪人居多,年进口乌龙茶约200吨左右。</p><p><br/></p><p>&nbsp;&nbsp;&nbsp;&nbsp;缅甸20世纪初销售的茶叶,以厦门林奇苑、三益、傅泉鑫、王福美等茶庄的小包装居多。1948年,一些华侨合资创办福建茶行,后因缅甸政府外汇拮据,于1953年禁止茶叶入口,缅甸乌龙茶市场从此便消失。</p><p><br/></p><p>&nbsp;&nbsp;&nbsp;&nbsp;印度尼西亚,早在宋代即与我国有贸易关系,1619年沦为荷兰殖民地,欧洲人最初得到武夷茶,就是荷兰人由印尼转运去的。20世初,华人在雅加达、棉兰……等地经营乌龙茶的茶店有珍春、林文记、王梅记、德盛栈、长征、万征、老芳钦……茶庄、茶行,印尼销售的乌龙茶,大部分由新加坡转口。1952年,印尼禁止茶叶入口,印尼乌龙茶市场就这样断送了。</p><p><br/></p><p>&nbsp;&nbsp;&nbsp;&nbsp;菲律宾华侨大部分是泉州一带的移民,并习惯饮工夫茶,茶叶喜欢家乡施集泉,张泉苑两家店的茶叶,祖籍惠安施集泉茶店1781年以来以经营武夷岩茶为主,其名牌“铁罗汉”茶名闻遐迩,其原料为陈旧的武夷岩茶。泉州张泉苑茶庄,1813年以来以经营武夷岩茶和闽北茶为主,其锡罐装和纸包装“水仙种”名茶,最为著名。消费对象大部分是华人,后来菲律宾政府对茶叶进出口虽然严格限制,但尚可满足供应。随着新兴饮料的流行,乌龙茶的销售日见减少,专业茶叶店也就难于生存了。</p><p><br/></p><p>&nbsp;&nbsp;&nbsp;&nbsp;越南(或称安南)和柬埔寨、老挝独立前是法国殖民地。1741年安溪王冬就在这些地方开设冬记茶行,在西贡、金边等12个省设茶店,其大红铁观音,驰名于印度支那半岛。越南与我国广西、云南毗邻,茶叶生产发展比较早,到30年代,产量已相当可观。为保护地产茶,越南对进口茶叶的课税是东南亚地区最高的,太平战争爆发后,乌龙茶货源中断,茶店停止,有的改基地产茶,越南等地乌龙茶的销量曾一度兼备,我国改革改革开放对外贸易之茶逐年上升,而且还派遣茶叶技术人员来福建学制茶,在产地福建政和有越南商人设庄采购茶叶。<br/></p>
117#
 楼主| 发表于 2009-3-12 14:33 | 只看该作者
<p>——连载之98</p><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四、“工夫茶”乡掀起乌龙茶热</p><p></p><p>&nbsp;乌龙茶自武夷创制成功,受到粤东、闽南嗜好武夷岩茶者青睐,当作工夫茶的主茶,制作工艺辄由闽北经沙县传入闽南,一时掀起乌龙茶热。</p><p>&nbsp;&nbsp;&nbsp;&nbsp;闽、南为我国的最大的侨乡,而乌龙茶则是闽南、人民素极喜爱的茶类,而且相当讲究。1762年《龙溪县志》记载:“近则远购武夷茶,以五月至,至则斗茶。必以大彬之罐,必以若琛之杯,必以大壮之炉。凡烹茗以水为本,火候佐之,穷乡僻壤多耽此者,茶之费岁数千”。这是由斗茶形成饮工夫茶的文字记载。1832年《厦门志》记载:“俗好啜茶,器具精小,壶必曰孟公壶,杯必曰若琛怀,茶叶重一两价贵至四五番银者,文火煎之如啜酒然,以饷客,客必辨其色、香,味而细啜之,否则相为嗤笑。名曰工夫茶,或曰君谟茶之讹,此夸彼竟,遂有斗茶之举。”</p><p>&nbsp;&nbsp;&nbsp;&nbsp;清末民初,闽南乌龙茶产量不多,产区局限于安溪县,其他县只在名胜古迹、寺庙佛门偶或种植,零星分散,不具规模。闽北乌龙茶以岩茶为著名,产区遍及建瓯、建阳、南平以及全闽北,产量较多,销区也较广阔,所谓侨销茶,几乎全为闽北乌龙茶所独占。</p><p>&nbsp;&nbsp;&nbsp;&nbsp;岩茶更为漳、泉、厦的茶业巨贾所垂青,争相据为牟取丰利的宠物,这是岩茶得以远播其馨香于海内外的原因。漳州市“茶叶之在漳州,最早销售来自安溪,后来逐渐倾向于销售高档茶。其中‘岩茶’风行一时,其较之‘溪茶’之色、香、味均为独特的优点。同样名茶中安溪山尧 阳之铁观音、大坪的毛猴、罗岩山的黄金桂,虽香气馥郁、味道醇厚、茶质耐泡,但终不及‘岩茶’名品中的天心岩之大红袍,慧苑坑之铁罗汉、兰谷岩之水金龟以及珠帘、霞宾、幔陀各岩之水仙奇种的韵味隽永。”“自从奇苑来漳设庄,引销‘岩茶’并打开新局面之后,利之所在,原以经营‘溪茶’为主的其他茶庄、茶行亦纷纷采运‘武夷岩茶’来漳销售。于是‘岩茶’、‘溪茶’在市场上并驾齐驱,互争雄长了。一个时期以来,‘岩茶’曾以全市总销量之60%,大有统治整个漳州茶叶市场之势①。</p><p>&nbsp;&nbsp;&nbsp;&nbsp;漳州首屈一指的百年老茶庄奇苑、瑞苑均开业于清嘉庆未至道光初。他们经营“岩茶”中独出心裁,以奇制胜。如奇苑茶庄在清朝中叶就派人到武夷山的名岩置茶园,以后逐渐拥有宝国岩、幔陀西、下<br/>霞宾岩、珠帘洞、芦岫岩、磊石岩、岭脚岩、龙珠岩等处茶园,该庄年销售岩茶数十万斤,常占漳州市茶业销售总额半数以上。</p><p>&nbsp;&nbsp;&nbsp;&nbsp;素称茶业为全省之冠的漳州市,靠“岩茶”而驰名致富,泉州、厦门两地仰仗“岩茶”而商埠兴旺,海运发达。泉州素负盛名的张泉苑茶店,自清中叶以来即经营武夷岩茶。该店继承人张伟人于1930年以3万银元购买慧苑岩茶园,得意地向族人(集团成员)说:“得此可安天下矣”。他曾于1920年前后就已拥有武夷山碧石岩、竹窠岩、幔云岩、弥陀岩等处的岩茶包销权,从而控制了“岩茶”货源。张泉苑每年由武夷山运出岩茶400多箱,在泉州常年库存量保持1000箱左右②。</p><p>&nbsp;&nbsp;&nbsp;&nbsp;厦门首屈一指的张源美茶行,多年以来经营武夷岩茶,转口外销、产品销往缅甸一带。据(《厦门文史资料》14辑)记载:“尽管该行开业时间远远迟于奇苑等百年老铺,由于它早已大规模地打入武夷山区,掌握有武夷岩茶的大部分货源。因此,他的武夷芦岫岩‘老丛水仙’和‘三印水仙’很快地在厦门占领了大部分的消费市场。每年经营和代办出口到东南亚各国的茶叶达六七千箱,最高年分突破万箱。该行还在广州、漳州、香港和缅甸的仰光地设立茶行,声誉日兴”。</p><p>&nbsp;&nbsp;&nbsp;&nbsp;武夷岩茶从武夷山来到富饶的饮工夫茶之乡闽南,来到中国南大门厦门,然后走遍五洲四海。从此,厦门话“tea”的各种变音,遂更加脍炙于各国茶人之口,武夷岩茶“实执世界茶市之牛耳”。③</p><p>&nbsp;&nbsp;&nbsp;&nbsp;闽南掀起乌龙茶热代代相传,饮工夫茶之俗经四百年之久而不衰,迄今为止,这个地区的多数人,对乌龙茶仍极喜爱,不少人嗜好成癖,成为不易改变的饮茶习俗,在过去的岁月里,部分闽南和粤东人背井离乡,飘洋过海,外出谋生,就将品饮乌龙茶的习惯传入海外华侨聚居地,以及台湾及港澳地区。<br/>------------------------------------------------------------<br/>①倪郑重《漳州茶叶历史概况》,载漳州市《文史资料选编》<br/>②《泉州文史资料》第2辑<br/>③民国《崇安县新志》</p>
118#
 楼主| 发表于 2009-3-12 14:34 | 只看该作者
<p>——连载之99</p><p><strong>&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五、中国乌龙茶激发了美国独立战争</strong></p><p>&nbsp;西欧人在饮用中国武夷茶的同时,也把饮茶习惯传播到美洲。早期只在荷兰人和英国人的富有侨民与上层社会交往中饮用。到1680年,饮茶风气陆续传到各地。当时北美人民饮用的茶叶,主要由英东印度公司的商船自中国厦门运到英国,再转运到北美。1687年从万丹运2.14吨茶叶直接到美洲,1690年中国茶获得在美国波士顿出售的特许执照。至18世纪中叶,饮茶习惯遍及北美殖民地社会各阶层。</p><p>&nbsp;&nbsp;&nbsp;&nbsp;自17世纪起,英国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建立一系列殖民地。英国国会通过了《茶叶税法》,以中国武夷茶叶向北美殖民地征收高额茶税。1765年英皇乔治三世规定:“凡殖民地所用茶叶及其他物品均需课税。1967年英国议会又通过废除其他物品课税,而北美人民喜爱的中国武夷茶每磅仍需课税3便士。</p><p>&nbsp;&nbsp;&nbsp;&nbsp;1773年英政府为帮助濒临破产的英国东印度公司,英议会又通过救济该公司茶叶条例,坚持该公司输往北美50万磅茶叶的计划。同时重申禁止殖民地人民购买走私茶。殖民地人民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反对茶税,拒购茶叶,一些著名城市如波士顿、纽约、费城、格林威治等地人民纷纷组织抗茶会,波士顿青年会在韩寇克(绰号走私王)和知识分子萨姆尔·亚当斯的支持下,组织了波士顿茶党。举行集会与示威活动,茶迷们宁愿放弃饮茶嗜好,改饮咖啡或其他代用品,宣布停止饮茶,凡为东印度公司藏茶、装卸茶叶、出售或买茶者,均视为公敌。</p><p>&nbsp;&nbsp;&nbsp;&nbsp;1773年11月27日,第一艘运载茶叶的“达特默然斯号”到达波士顿港口时,波士顿群众便在范乃依教堂集会,愤怒要求原船将茶叶运回,不得卸茶上岸。接着相继到达的“河狸号”“爱琳娜号”3条载茶船一直停泊在港内无法卸货。12月16日,波士顿茶党又一次在老南教堂组织群众集会,参加者达5000多人。集会决定令茶叶船须在当天下午驶出波士顿港,要船主再向海关交涉,仍遭海关的拒绝;又要船主向总督交涉,又遭总督拒绝。当船主返回会场转达总督的答复时,群情激愤,高声抗议,涌向波士顿港口的格林芬码头。有数十名打扮成印第安人,手执短斧,分3组登上3条茶船,打开船舱,劈开木箱,把那批有瓷器和漆器精装密封的武夷茶叶倾入海里。他们在岸上人群围观下,把3艘船上价值18000英镑的342箱茶叶,3个小时内全部倾入海里。人们摇铃相告,无不拍手称快,这就是闻名世界的波士顿茶党毁茶事件。</p><p>&nbsp;&nbsp;&nbsp;&nbsp;这一事件使英统治集团恼羞成怒,一连颁布了五项法令,并封锁波士顿港,企图用饥饿迫使波士顿人民屈服。然而,却激起北美新兴的资产阶级和人民的愤怒,不屈不挠地起来抗争。</p><p>&nbsp;&nbsp;&nbsp;&nbsp;1774年北美殖民地的代表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拟就呈交英皇的请愿书和抵制英货的法案。次年4月19日因“抗茶事件”引发的北美独立战争在列克敦正式爆发,1783年9月3日,美利坚合国宣告成立。</p><p>&nbsp;&nbsp;&nbsp;&nbsp;美利坚合众国成立后,人们为纪念波士顿茶党毁茶,在当年的毁茶码头,树立起一块纪念碑,其文如下<b>:“此处以前为格林芬码头,1773年12月16日,有英国装茶船三艘停泊于此,为抗英皇乔治之每磅茶3便士之苛税。有90余名波士顿市民攀登船上,将茶叶342箱悉数投入海中,从而成为世上闻名波士顿茶会之爱国壮举。”</b></p><p>&nbsp;&nbsp;&nbsp;&nbsp;1783年9月3日,美国独立后,美国商人的商船直接到中国采购茶叶,1784年8月28日,美国首航中国商船“中国皇后号”抵达广州,此后,美国商人纷纷投入从事茶叶贸易,往来于中国的船舶络绎不绝,1874-1875年,美国从中国厦门输入的乌龙茶竟达3471吨。</p><p><br/></p>
119#
 楼主| 发表于 2009-3-12 14:35 | 只看该作者
<p>——连载之100</p><p><strong>&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六、英国绅士与乌龙茶</strong></p><p>英人饮茶习俗形成后,深知饮茶的好处,便把经营茶叶当作增加财富唯一途径。并把茶叶转销其他殖民地。英国殖民统治者以茶为大宗税源,又可控制欧美各国的贸易,大利所在,千方百计设法在其殖民地印度种茶,组织了委员会和科学团体促进印度茶的发展。鸦片战争后,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组织了一个“中国委员会”派遣福琼来华收集茶树资料,在1848-1856年之间先后到浙江、安徽、江西和福建特别是深入武夷山调查搜集茶叶采制方法。</p><p>&nbsp;&nbsp;&nbsp;&nbsp;最近,法国《历史》月刊2002年3月号刊登了以《福钧窃取了中国茶叶机密》为题的文章。文章指出:“在人们的头脑中,下午茶几乎同绅士风度一样成为英国的某种符号。是的,在历史上,茶确实与英国绅士发生了某种联系,154年前,一位叫福钧(又译福琼)的英国绅士,曾在中国人的鼻子底下偷走了茶叶的机密。</p><p>&nbsp;&nbsp;&nbsp;&nbsp;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历史学家关注过福琼过去执行高风险任务的情况,中国也没有资料揭露此事。但英国茶道爱好者、纪录片制片人、法学家威利·佩雷尔施泰因却撰文揭示了前大英帝国经济文化史中,偷窃中国茶的插曲。”</p><p>&nbsp;&nbsp;&nbsp;&nbsp;自1599年以来,一直为英国王室服务的东印度公司,1834年却丧失了茶叶进口的垄断权,自已生产茶叶就成了这个贸易巨头。十八世纪末,该公司在鼎盛时期控制着世界三分之一的贸易的主要目标。在茶叶贸易上依赖英国东印度公司,作出很大的努力,想移种中国茶。为此,首先必须找到能刺探到中国茶叶生产秘密的专家,于是便把目光注向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的中国委员会成员、绅士福钧。</p><p>&nbsp;&nbsp;&nbsp;&nbsp;福钧又译名福琼,对中国比较了解,因为1842-1845年间,他曾作为英国皇家园艺会中国委员会的领导人,在中国呆过一段时间。在旅居中国过程中,他学习了中文和研究了中国的风俗人情,熟练掌握了使用筷子技巧,公开收集植物标本,暗中致力偷窃中国茶叶的技术资料。回国时曾带去10多种西方人没有见过的植物,其中包括小巧的盆景植物,在向人们介绍中国茶时说:绿茶和红茶是同一种植物,起初这一看法在西方人中引起了争论,被人认为是胡说八道(当时外国人把茶分成红绿两类)。</p><p>&nbsp;&nbsp;&nbsp;&nbsp;英国殖民者为了攫取中国茶,高薪收买福钧,于1848年福钧接受派遣从南安普敦出发前往香港转道来到上海,开始偷取中国茶叶情报的行动。保存在英国图书馆里的东印度公司资料中发现了一份命令,是当时英国驻印度总督达尔豪西侯爵于1848年7月3日根据英国植物学家詹姆森(喜马拉雅山的一个山脉种植茶叶试验负责人)建议发给福钧的命令说:“你必须从中国盛产茶叶的地区挑选出最好的茶树和茶树种子,然后由你负责将茶树和茶树种子从中国运送到加尔各答,再从加尔各答运到喜马拉雅山。你还必须尽一切努力招聘一些有经验的种茶人和茶叶加工者,没有他们,我们将无法发展在喜马拉雅山的茶叶生产。”</p>
120#
 楼主| 发表于 2009-3-17 16:15 | 只看该作者
<p>——连载之101</p><p><br/>&nbsp;&nbsp;&nbsp;&nbsp;福钧接到命令毫不犹豫地充当起窃取茶叶技术的间谍,因为英国付给他的报酬是每年550英镑的诱惑。1848年9月,福钧抵达冒险家乐园的上海。中国人对英国人因鸦片战争有对外国人敌视态度。福钧必须运用计谋才能混入中国人当中而不被认出来,但这是很有难度的。他弄来了一套中国商人的服装,化装成商人,按照中国人的方式,理了发加上一条辫子,打扮得让乡下的农民认他不出是欧洲人。幸好他早就学得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并用高薪雇用了二个中国人深入茶区;一为男仆,一为苦力。他俩收了福钧的钱,就按主人要求帮助他隐瞒身份。</p><p>&nbsp;&nbsp;&nbsp;&nbsp;面对丰富多彩的各种植物,面对满山遍野的绿色茶树,福钧兴奋不已,每走一段路,他都要记录下自己所见所闻,仅存在英国图书馆里就有14篇旅行手记。</p><p>&nbsp;&nbsp;&nbsp;&nbsp;在跋涉于茶区的过程中,福钧发现,这里多雾的气候和富含银元素的土壤很适于种植茶树。因此了解到何种气候和土壤才适合于种植优质茶。在浙江宁波地区,他采集到许多茶种。由于他出手大方,表现得体,茶区的茶主人常常拿出自己珍藏的好茶招待这位客人,以感谢他的来访。</p><p>&nbsp;&nbsp;&nbsp;&nbsp;1848年12月15日他写给英国驻印度总督达尔豪西侯爵的信中,对其化装潜入,大量盗取茶叶沾沾自喜地说:“我高兴地向您报告,我已弄到了大量茶种和茶树苗,我希望能将其完好地送到您手中,在最近两个月里,我已将我收集的很大一部分茶种播种于院子里,目的是不久以后将茶树苗送到印度去。”他信中所说的院子,是指英国驻当地的领事馆的院子以及一些英国商人住所的院子,福钧用这些院子来试验栽种茶树,他发往加尔各答的每批茶叶和茶树苗是分3只船装运的,目的是尽量减少损失。这是福钧第一次偷得出境的首批资料。</p><p>&nbsp;&nbsp;&nbsp;&nbsp;1849年2月12日,福钧途经香港时,致函英国驻印度总督说,他想到著名的乌龙茶区武夷山去考察一下。获准后,他又化装潜入,秘密偷运,并且招募能人。他和随从潜入武夷山,住宿在一些寺庙道观里,他从寺庙和尚及道观的道士那里打听到了一些茶道秘密,特别是茶道中对水质要求。这一次,他乔装知识界名流,了解到使绿茶变乌龙茶的过程,是对茶叶进行发酵处理,而茶叶的颜色变暗的资料。</p><br/><br/>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5-22 14:50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