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楼主: 奉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九洲艺术鉴赏文论集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13-9-19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9-19 13:29
有人说嘉德四季都是“老仿”。

保利春拍的精品展览,
也是北京的亮点。


《砥柱铭》在轻松的展览中。。。。。。。


昨天在保利,仔细看了原作,
法度森严体现在整卷作品往复回旋的笔法,
而这种回旋,
不俗气,
相反,却让我感到有丝丝风气从字里行间透出,
真是一件真迹奇品。


每一个字都曲折婉转,让人看到黄山谷的匠心,这与他的诗词是一个路数。
这么长的大手卷,可以吸引人慢慢看完,还想再看。


新笔淡墨,写在比较好的竹纸上,
与绵纸上效果确实不同。

从纯粹价格来说,
我们看到启功了。


但是你让我掏一分钱买启功,
估计也是不可能的。


我相信一点,
就是我看不好的东西,
早晚要跌。




62#
 楼主| 发表于 2013-9-19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9-19 13:36
保利春拍的精品展览,
也是北京的亮点。

时代风尚?

董其昌于书法,
有韩昌黎对文章的贡献。

董其昌可谓“书起八代之衰”。


有重大贡献的。


八大山人,王铎,何绍基,都是学董其昌的,


张宗祥,徐邦达,启功,也都是学董其昌的。


任何人都可以否定我的意见,只要他有文章。


没有文章的人,再加上在这里一定要与我“讨论”的人,
我就比较头大了,


要说王铎学董其昌,你没有资料,请教我,这个我可以理解。
居然问我八大山人为啥学董其昌,
大家说,
遇到这种问题,
我还可以与之讨论吗?

我的资料值钱,
真的值钱。


八大?你看过八大学董的作品吗?你怎么敢说没有查士标像?我估计你没有看过。


你还处于基本出版物不熟悉阶段,还说啥呢?

就是想告诉大家:诸位距离认识董其昌,还很遥远。。。。。

现在我看到人家在鉴定中,说到“笔墨”两个字,
我就头大,
相当于听到党员开会,有人张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谈起。


董书法啥时候贵起来的?


去年。


为啥,
因为有几个聪明人,
在嘉德预展看了《神龙感应赋》,
抓在手上一看,
马上明白以前犯了多少错误,
马上回头,
于是价格就起来了。。。。。


我也是抓在手上一看,
心中那个打鼓啊。。。


《龙神感应记》,过于开门,
以至于很多人大惊失色。

那是真迹,
这是毫无疑问的。。。。


这样的东西居然是真迹,
聪明人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



63#
 楼主| 发表于 2013-9-19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9-19 13:54
时代风尚?

董其昌于书法,

现在很多东西,
都还是第一次拍卖,
人们对他们的认识,都还处于“蓦然相遇”的境地,
知识好一点的,
就会发现“原生态”的拍品,运气好的,可以“获得之”。


知识差一点的,
就会在未来醒悟过来,后悔不迭。


知识更加差的,
就会一直以“艺术史界民主人士”自居,对所有的问题提出反面意见。


当所有东西,
都上过一次拍卖场的时候,
这个时候,
市场,知识就不再很需要“认识原生态”的能力,
而是更加喜欢那种雕虫注解式的人物。


我们大家拭目以待。。。。。


不仅仅是一些古画,
需要原生态认识,
就是董其昌、何绍基这种书法早就出了大名的,
其实也是需要“原生态认识能力”的。。。。

西方绘画的一些高价作品,
往往是第二次拍卖时候形成的,
譬如说,
1950年的毕加索,3万美元,很贵了,
2006年时候,就可以卖到1亿美元。


后面的信心,
来自于对前面的信心。

“生坑”,哈哈,也有点这个意思。


生坑总是出现一些让人大吃一惊的东西,
哈哈,
这个道理,
玩古董的人都懂,
搞书画的却很多人不明白。





64#
 楼主| 发表于 2013-9-19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9-19 14:19
现在很多东西,
都还是第一次拍卖,
人们对他们的认识,都还处于“蓦然相遇”的境地,

“当代艺术”的价格形成真相——推理

请问,
2000万人民币以上,
买一件当代艺术——譬如说,几个金刚的作品,

那么,
假如作为投资,
准备到什么价位再卖呢?

我是做古代艺术的,
我知道,
2000万的古画,
要下手的话,需要考虑的最基本问题就是资金流动问题,而不是是不是“涨价”的问题。

只要不是赝品,
2000万的古画,肯定会涨价的,
不是今年明年,
不知道是哪一年。

当代艺术,
购买者在想什么?

钱多到朝水里面扔?

然后我又想到一个更加有趣的问题,
那就是“谁在卖出这些作品”?

你卖的?不是,
反正也不是我。

明白了,可能,都是一些“西方”画廊在卖出来。

假如你手里有5件刘晓东,
香港嘉士德会一次=性=同意拍卖吗?

谁都知道,不会同意的。
我自己假如是西方画廊,
这样一思考,我马上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了。

我花费2万美元,
买进三张刘晓东,
10年以后,成为4000万。

这个,哈哈,军=火=商和毒=品=交易也没有这样=暴=利。

可见这是不存在的行业,
不相信,
你们谁去试验一下。
一个简单的推理就是,
假如刘晓东可以涨这么多,
那么,
当初画廊为啥不买进100张?或者全部买断?

垄=断的市场是最高利润!

画廊为啥不敢于=垄=断?

哈哈,这样一询问,就知道,问题在于,
那几个价格,
只对应于某些画廊的那几张画。

为啥说,我明白这价格形成机制了呢?

因为,
哈哈,我马上要涉足当代艺术。

而且,异=常=恐=怖的在于,
这个“当代艺术”的市场,与“古代艺术”居然没有相关性!

也就是说,
当代艺术与钢铁的价格联系,
也许都要超过与古代艺术的价格相关性。

这说明了啥?

经济学理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不需要我来回答了。

水很浅的,
简单到什么程度呢?

简单到这程度:我买的东西,10年以后,一定是天价。没有任何风险。

这个话我说得明白吧?

但是,只有我买的,才会天价,
各位收藏家,
手中的,
可能还是原价。

我们家都是搞=金=融的,而且涉及=美=国=金=融,
所以我突然明白这些“价格”哪里来的。
我都说了,
答案就在上面我的文字中。

要有悟性。

请问,
在什么情况下,
我现在买的=屁=都不值,或者只值得一个屁的东西,
10年以后,成为天价呢?
而且,只有我买的东西,才是天价,你们买的一个人的作品,依然是原价。

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这个事情,
那就是那个事情,
在“当代艺术市场”中出现了。

当代艺术市场的真相就是,
你如果掏个几千万,,
当然可以买到真迹,市场等着你来呢。

你不参加,
不掏钱,
那些掏钱的人,也赚大钱。。。。

而且,
市场上有的是人跟他们=屁=股后面,
吹捧。

画家自己知道是怎么回事,
但是他们绝对不敢说出来,
于是他们装“=傻=”。

这就是当代艺术品市场。

任何一个大笔买进当代艺术,那种拿几千万,玩一张的人,
绝对愿意换成等价的,或者7折价格的,古代艺术品。。。。

6折,估计也没有问题。。。

你愿意把你的股票,
7折换成其它股票吗?你疯了吗?

但是,当代艺术品市场就有这个现象,哈哈哈哈哈



65#
 楼主| 发表于 2013-9-19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9-19 14:26
“当代艺术”的价格形成真相——推理

请问,

究竟什么是捡漏

如果一个人卖,
一个人买,
买到了超值的物品,这个物品是“比较开门”的,应该说这就算是捡漏了。


如果全球的大拍卖行,
举行拍卖会,
绝大多数买家都用各种方式参与了,
你买到了超值的东西,
这就不是捡漏了,这就是你完全胜过其他人。


因为在上述拍卖中,
应该出现的知识与资金都已经到场了。

大规模捡漏,
那就不是捡漏了,


就好比,
多次运气,反复发生,
那就不是运气可以解释的了。

不能把艺术市场上所有获利行为都定义为捡漏。


捡漏还是需要明确定义的。


我现在买一块地,
5年以后翻番,
这不是捡漏,这是正常市场获利行为。也有可能赔本的。


捡漏的概念,应该不包含赔本的可能。否则就是正常市场行为。。。

我以前买的林散之,
都涨10倍了,
去年买的林散之,也涨三倍了(这一次我自己都觉得奇怪),
但是这应该不是捡漏。




66#
 楼主| 发表于 2013-9-19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9-19 14:38
究竟什么是捡漏

如果一个人卖,

今天总算发现一个天下秘密,谢稚柳等人,与金庸是互相呼应的

《鹿鼎记》等书籍中说,
入了少林,
武功需要循序渐进,
1,少林长拳,
2,罗汉拳,
3,伏虎拳,
4,韦陀掌,
5,散花掌,
6,波罗密手,
7,金刚神掌,
8,拈花擒拿手,
9,般若掌,
10,易筋经。


好了,
这就是金庸说的“少林之路”,
哈哈,
估计这里的人,
谢稚柳书籍,未必阅读过,金大虾的书籍,一定阅读过,
哈哈哈。。。。。就此中毒!


金大虾还是文明的,
他的忽悠人的同时还告诉大家,
凡是第一主角,
都不是这样学出来的。


哈哈哈。。。。


确实,
如果从近现代,
民国,
晚清,
八怪,
四王,
金陵,
华亭,
明代四家,
这样一路搞上去,
摸到宋代,“略跪门闩”的时候,哈哈哈哈,,,,42年算是轻松的


用统一标准嘛,
用钱来衡量嘛!





67#
 楼主| 发表于 2013-9-19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9-19 17:11
今天总算发现一个天下秘密,谢稚柳等人,与金庸是互相呼应的

《鹿鼎记》等书籍中说,

其实,苏北,尤其是淮安一带,
在16-18世纪,
是中国最富裕的地方,
因为那是中国最富裕的人的聚居区,
淮安河下,
听说过这个地方吧?

相当于今天的纽约曼哈顿,
知道伐?

所以,
看问题要有历史眼光,
当然,
淮安河下那帮富人,当年一定也歧视外地人来者,哈哈。。

这张画,
其实首先一个问题就是,画面为啥这样拥挤?

这是问题,不是“疑问”,
问题解决了,
面貌就清晰了。

为啥???

第二,这个地方,出现了桌子与榻一起出现,
这是很容易一起出现的东西吗?
只要一起出现,
就说明了啥?这也是一个显然的问题吧?

第三,画面为啥地面那样竖立起来?
这个环节看起来很舒服?
不舒服吧?
为啥?
阳货应该能回答这个问题。

类似这样的问题,首先得提得出来,然后能够回答,这样,面貌就清晰了。。

凡是真迹中出现规范的桌榻组合,
那就非常好地给此画时间,大幅度所小范围了。

面对单个元素,
最好不要下判断,
所以我一口气先说了三个疑问。

其实此画中疑问很多。

所有疑问出现在一张画面上,也就是大量特征出现在一张画面上,
就是概率出现交集,
就可以大幅度提高概率。
这是一件没有疑问的宋代绘画,
但是其中的内容,
却非常复杂。

这张画,
大致上境界是,
第一层:满头雾水,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
第二层:觉得很清楚啊,可以看得很清楚;
第三层:觉得有疑问,到处都是疑问。这张画能看出几个疑问,也是水平的展示;
第四层:与现有作品找到联系点,依托点,感到不完全在云层中飘;
第五层:疑问全部消失。
书画鉴定当然可以表现为模型,变量。。。。。

题跋本来用处就不大。

只有极端的例子,题跋才有用,譬如说《清明上河图》。

其实,
现在即便没有题跋,《清明上河图》一样可以确认。。。。

这件绘画,
来源于五代,
所以,
地面是那个样子的(你帖过一篇台北故宫的文章,还记得么?),
桌榻组合,是那个样子的,
拥挤,是那个样子的,
等等。。。。

但是树叶是南宋的,
所以是南宋摹五代。

题材,就是上海博物馆那个杜堇四屏(ankan 已经指出了),
但未必是18学士。

吴湖帆他们,都被其中一些五代的元素搞糊涂了,
所以说来说去讲不清楚。

如果是龙泉荷叶盖罐,
那确实是南宋才有,
但是画中的荷叶边盖罐,
一个兰颜色,一个红颜色,
不是龙泉。

对吧?这个不算细节,非常明显的不是粉青釉的东西。
这个怎么解释呢?

于是,
让我们思考,
荷叶边?
类似装饰是什么时候?

很简单,
北宋早期定窑,就出现过器物的边缘,类似的装饰。

这个不需要我找图片了吧?
塔基出土的东西太出名了。不需要我来了。

如何?
我这个人哪,不懂瓷器的,随便说说
在家具历史中,
榻是一种逐渐被淘汰的家具,
高桌子是宋代才逐渐流行的家具,
而且从装饰上看,
高桌子也是有先后的,
所以,
不能简单的说,很流行。。。。。

你得有真迹证据,才能说很流行,
否则,
就是我说的,画中出现这种组合情况很少。

画面拥挤,
地面突然竖起(不是反透视),
这其实都是五代特征,
这个画家摹写的时候,
保留了这样的特征。

五代绘画普遍“厚重”,这张画设色轻薄(荷花、树叶等环节看得非常清晰),
因此还是南宋画,
但是底本在五代。
所以,
这件绘画,
不能说看上去“没有疑问”,
因为这和南宋画完全不一样。

非常的不一样。

但是如果你把不一样全部解读成“明代”,那真是完蛋了,
因为你在解读的时候丧失了基本立足点。

其实只要解读了画面中那些让吴湖帆等人感到不安的地方,
这张画确实价格不止600万。。。

从这件绘画中,
我学到最多的东西是,
如何准确地说出疑惑,如何想办法解读这些疑惑。

而且,
宋人学五代画家的东西应该不少,
可惜现在留存太少了。这是一件珍贵的留存。

我好像一直在说一个简单的道理,
就是这张画,
没有印章,一样可以鉴定。

但是如果没有地面的角度,没有桌榻结合,没有那么拥挤的格局,
那么这件绘画,倒不好鉴定了。


所以,
印章本来就与此画的“暗含内容”无关。

这是一张南宋画,
是异常简单的事情,
但是我如果问,一张南宋画,为啥那么拥挤?为啥地面角度如此奇怪?为啥发生这样的桌榻结合?
估计大多数人就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这也就是前辈鉴定家遇到的困境。

我们今天看到了更多资料,
所以才可以说,这是南宋摹五代画。

于是画中疑问就迎刃而解。。。。。。

我的理论模型出现以后,
自然会找到更多的宋画。

就好像,
《明式家具珍赏》出现以后,
全国都能找到紫檀、黄花梨家具,直到最后被淘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68#
 楼主| 发表于 2013-9-19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9-19 17:30
其实,苏北,尤其是淮安一带,
在16-18世纪,
是中国最富裕的地方,

十五年拍卖心得

前一阵子与不少朋友说过,
现在与网友分享。


第一,真迹比原来想象的要多。王铎有将近1000件,这是原来想不到的。董其昌有多少?我不好意思说我的判断。不仅古代绘画,连林散之这样的书法家,真迹也比原来想象的多。
第二,真迹是复杂的。决不是原来看博物馆,看教科书那点知识能对付的。


所以,
如果你的知识,还停留在15年前,
那就要自己考虑了,是否已经被远远刷在时代后面了。


其实,
真买书画的人,
谁理别人说啥呀?买还买不到呢!

一个超级老手,
听说有人研究王铎,满脸诧异:王铎有啥好研究的,打开来就知道了嘛。


然后我说董其昌,
此人立即一脸苦恼,不好说啊。。。。反正他家的是真迹,别的他不管。



69#
 楼主| 发表于 2013-9-19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9-19 17:34
十五年拍卖心得

前一阵子与不少朋友说过,

画图内外皆有音


——《重现》自序




刘九洲




很多人对于我选择宋画作为收藏的主要方向,表示惊讶,其实,这没有什么奇怪的,作为收藏者,首先要考虑的是藏品一定要足够的“动人”,不动人的艺术品,收藏作甚?
宋画在所有中国绘画中,甚至在所有中国艺术品中,具备无可比拟的“动人”。为什么宋画“动人”?有人会说,“宋画技巧登峰造极”,也有人说,“宋画完美的体现了自然界”,在我看来,这些是一些表面的现象,从本质上说,宋代画家,似乎更加懂得什么是“绘画”。
把宋画与“自然界”进行直接对比,就会发现,把真实山水的各种美丽元素,哪怕是通过电脑拼合起来,依然比不过“宋代山水画”,花鸟画也一样。但是照片完全可以拼合成一件西方的“风景画”。这个差异显示,宋代画家通过他们的头脑,把自然界的美,转化为绘画之美,“绘画”已经部分脱离了“物象”而独立存在。
宋画既不远离物象,又不完全依赖物象,每一张宋画,都是一个理想王国。
正因为如此,宋画才“动人”,宋画才“不朽”,宋画才“容易鉴定”——因为其特征明确,宋画才“值得收藏”。宋画作为10世纪晚期到12世纪人类的最高审美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
后世对宋画极其重视。明清以来,文人、收藏家以宋画收藏为“正经”,以明清绘画为“诸子百家”。进入20世纪,世界各大博物馆在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方面,无一不将宋画作为首选;在收藏界,如果讨论收藏家的成就,往往以其宋画收藏作为首要指标。到20世纪晚期,绝大多数宋画已进入各大博物馆,新一代藏家,往往已经不再“梦想宋画”,因为从表面上看,宋画已经难以寻觅。
但是人们似乎忽视了一个新的机遇,在博物馆公布了宋画图像之后,人们第一次可以把世界上绝大多数宋画图片,汇聚一堂对比研究,这就为寻找未被记载的宋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2001年秋天,我意识到可能存在这个机遇,于是,开始追寻和研究宋画。密歇根大学图书馆与俄亥俄州州立大学图书馆,为我提供了堪称充裕的图片资料;网络的发展,提供了几乎免费的交易信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拍卖行大量出现,拍卖行在全世界范围内深入寻找拍卖品,众多的古画被抛向市场。
在这样的背景下,依靠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依靠众多艺术史学者的鼓励,我花费8年时间,成此《重现》,这个书名,意为这些古画“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这本《重现》既是献给读者的,也献给那些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们,我相信,《重现》是感谢他们的好礼物。


能够寻找到这些绘画,主要依靠鉴定的力量,鉴定,其实就是知识。
在鉴定中,又依靠“风格判断”,这是一个说来容易做来难的事情。有的人听到宋画,第一个念头就是,这是哪著录过的?如果没有著录,马上采取怀疑的态度。甚至一些学者都不自觉地说,当一幅宋画在流传过程中,有一段时间找不到收藏家,他们就会感到不安。其实,学者应该具备科学精神,把存世宋画统计一下就会发现,每一个时间段都可以找到收藏家的宋画,不到存世宋画总数的10%。
整个20世纪宋代绘画艺术史,就是一部发现真宋画的历史,就是一部摆脱著录、摆脱传说、摆脱谬误,走向以风格为主要依据构建艺术史的过程,这也就是本文题目所说“画图内外皆有音”的含义。鉴定不能只听到画面之外的声音,画面本身才是最可靠的声音发源地。
在20世纪初期,多数宋画收藏在清宫,学者看不到图像,依靠著录这种“画外之音”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自从清宫收藏逐步流出,学者、收藏家始看到宋画大致面貌,在这些宋代图像之间明显存在密切联系,这就是依靠图像可以鉴定的客观历史依据。1940年代以后,东西方新一代依靠风格鉴定的学者成长起来,张珩、谢稚柳、徐邦达、傅熹年等,从实践出发,参照西方艺术史学新观念,强调书画鉴定主要依靠风格判断,为各大博物馆建立了符合学术发展水准的藏品。西方新学者罗樾、席克门、李雪曼、高居翰、班宗华等或在学术领域,或在博物馆领域,依靠风格判断,获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这些重要学者强调的“风格鉴定”,至今还没有被普遍运用,依然有人不自觉地放弃图像比较,退回到“鉴画靠听音”的时代,令人困惑。


《重现》能够出现,在鉴定中,除了坚持“依靠风格鉴定”的道路,还强调对绘画本身“艺术水准”的判断。笔迹学之所以不能替代艺术品鉴定,就在于,艺术家存在“高超的艺术水准”这个异于常人的客观事实。在任何时期,艺术家不可能脱离艺术史的大背景、脱离“群体”而单独存在,高水准的艺术品一定是大艺术家的作品。
只有在高水准的基础上,才谈得上风格。譬如说,体育中的跳高项目,如果一个运动员跳过了235厘米的高度,那么,即便他蒙面跳高,根据其跳高动作,要辨认这个运动员是谁还是很容易的,因为全世界只有几个人可以跳过这个高度。相反,一个人如果只能跳过180厘米的高度,即便没有蒙面,也可能完全认不出这是谁——哪怕他的跳高很有“风格”——但是他的水准太低了。
强调“艺术水准”,就是强调依靠艺术品自身规律判断艺术品,就会在研究中,大幅度缩小候选范围,大幅度靠近真理。
如何判断艺术水准的高下,显然又成为新问题。这在我看来,没有任何讨巧的道路可走,入门的道路,就是谢稚柳说的,“首先要精通一家”;登堂入室的道路,就是要把存世所有相关绘画全部“背”出来——我是说把图像背出来,不是把著录背出来。“背”下全部相关图像,才有资格讨论一件艺术品水准高,还是低。
我们依靠现有图像,作为鉴定的基础,但是我们不期待下一件宋画真品,与现有图像完全一致。真品是一种可以扩展现有艺术史知识的东西,因为,这些真品的作者——大艺术家,一定会创造、展示一些新内容,而不是重复。因此,图像对比的道路,也不要走进死胡同。


是否能为宋代“佚名画”找到作者,几乎所有人都关心这个问题。如果佚名画艺术水准高、艺术特征明确,而文献记载、研究比较详细,那么完全可能找到佚名画的作者。不独《重现》展现的一些藏品如此,为各博物馆宋代佚名绘画寻找作者的案例,将出现在我的《宋画史稿》中。这里,可以举一个最近的事例简要说明,中国嘉德2009年春季拍卖的南宋画《瑞应图》,很多人对其“佚名”深感可惜,其实,根据此画的题材、绘画属性,已经把作者的可能性限制在很小的范围了,如果再结合其它宋画综合研究,《瑞应图》的作者可以确认是南宋第一代宫廷画家李从训,他是我们熟悉的画家李嵩的养父。
但是,如果某些佚名绘画的艺术水准不那么高,或者艺术特征有点含混,或者这一段文献就比较缺乏,那么这些佚名画就可能找不到作者。


不断完善艺术史,才是提高鉴定水平的最佳途径,新知识的发现,将会带来全新的收藏视野。
目前的各种宋代绘画史,大多数还是依靠“著录”书写的,大多数还是照搬明清人的说法,这就导致知识陈旧,距离艺术史真相很远。如果不用新材料、不用新方法,那么我们只能面对充裕的图像资料,却去嚼明清人嚼过的甘蔗。如果不摆脱著录的束缚,我们会局限于明清人贴在宋画上的小标签,而不可能通过图像关系,判定绘画归属,也就不可能重现艺术史的真相。20世纪中国书画鉴定界前辈主要贡献之一,就是确立了以风格为主要判断依据,而不是依靠著录或者依靠其他环节的道路。这使得我们有可能、有条件建立一个更加符合真相的宋代绘画史,《重现》也愿意在此方向上作一次努力。


有人会问:“我如何能知道你的观点是否正确呢?” 研究不能没有检验,能检验的研究才是学术。当代学术早已指明了“推翻观点”的正确道路。最简单学术逻辑是,如果能使用不一样的绘画,推出一样的结论;或者使用相同作者的绘画,推出不一样的结论,那么,就可以说明,原来的文章存在问题,也就“推翻了现存观点”。如果不能做到,那么现存观点就是可靠的。检验《重现》中论证是否可靠,从图像上看,还有一条很具体的办法:将《重现》中图像,与《宋画全集》中的清晰图像进行比较,直接对比的图片最有说服力。
我的这些文章肯定存在错误,非常欢迎大家批评指正,大家可以把批评,发到邮箱:bajitang@gmail.com ,我一定会在大家的批评中,得到新的认识。文章的观点其实不是目的,我们共同的职责,正如高居翰教授1999年所说,“我们共同的事业,是撰写中国艺术史”。
新材料的发现,总能推动历史学的发展,《重现》中的绘画从未出版,希望此书可以推动艺术史的进步,也希望《重现》可以引起更多的宋画被发现。




2009年6月25日

70#
 楼主| 发表于 2013-9-19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9-19 18:51
画图内外皆有音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机会。
而且,
大机会还在以后。。。。


这就是18年前,
大学时代给我的一个重要教育。。

昨天晚上与一个重要的学者吃饭,
他已经看了《重现》好几天了,
饭桌上,
他听了一些情况,
笑着对我说,他也有很多敌人。


他的敌人直接写文章说,《驳倒某某》。


作为一个年纪不轻的终身教授,
他说,
没有敌人是悲哀的。那只能说明,你啥事情都没有做。


我觉得有点道理。


当然,
我也不希望我的敌人,是一些没有知识的敌人。



71#
 楼主| 发表于 2013-9-19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9-19 19:01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机会。
而且,
大机会还在以后。。。。

搞书画的,应该向搞瓷器的学习
就说宋代瓷器吧,
现在收藏宋瓷的,
谁敢不去认真研究标本?
谁敢不去认真对待新出现的任何信息?


如果你准备鉴定南宋官窑,
那么,
如果你不去杭州尽可能的看出土的各种标本,
掌握实际情况,
你敢鉴定?


但是搞书画的不一样,
不少人大略看看“紫口铁足”的书籍,
就出现在市场上,
张嘴就是“你这个不对”,不是“紫口铁足”。


这样的水平,
这样的鉴定,
值得大家警惕。。。。。


我看还是多向搞瓷器的学习。因为搞瓷器的面临实际情况更多一些。

各位自己想一下这个道理吧。。。。


既然书画鉴定,比瓷器复杂,
那么,
瓷器鉴定都需要做的工作,
书画鉴定反而不需要?


不可能吧?


很多人基本知识不具备,
也就等于官窑博物馆展出的基本标本都没有看过,
还谈什么鉴定?


在我看来,
市场上大约有10个人左右,
是在真实的出手买早期绘画的。


由于早期绘画历史并不清晰,
这个10个人,
每个人其实都马马虎虎构建了自己头脑中的一个“早期绘画地图”,
每个人都在依照自己的地图行事。


这个地图,就是秘密所在。




72#
 楼主| 发表于 2013-9-19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9-19 19:10
搞书画的,应该向搞瓷器的学习
就说宋代瓷器吧,
现在收藏宋瓷的,

对于进了拍卖场,说我笨蛋的人,
我非常欢迎,
那为我省钱。


在学术上,说我笨蛋的人,
我就非常想看看他们的文章,
因为这个世界太大了。
虽然我很自信,
但是,
谁知道那片云彩在下雨?


格局?


瞄准早期绘画的人,
是这个市场上唯一一群现在可能走出来的一批人。


以后,
五年以后,
用刘益谦的话来说,市场里面全部是搞金融的。


那就更加难了。
我这个人比较笨,
从我自己写文章的经历来看,
很多以为写得出来的东西,
落笔就知道不是那么容易的,
所以我愿意让别人也尝试一下。


毕竟,
现在是一个交流的时代,
交流,
就需要文章。


否则,出示自己的藏品也可以,
有藏品可以替代文章。


但是与我捣乱的人,
确实没有藏品。只好逼他们写文章。
我发现,
不论是支持我的观点的人,
还是反对我的观点的人,
在同一个画面上,
观察到的“要点”的基本一致的,
差别在于,
如何“解读”这些要点。


这样一来,看起来我有时候不能多说了,



道路是不能指点的,
能够指点的,
倒是细节和善心悦目的那些唬人的玩意。



73#
 楼主| 发表于 2013-9-19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9-19 19:14
对于进了拍卖场,说我笨蛋的人,
我非常欢迎,
那为我省钱。

攻击我的说法,无非两条:
第一,无知,第二,狂妄


攻击我的人,无非一种人:与我见过一两次面的“老朋友”。


我仔细总结了一下,
整个白天,
其实他们说得都很含蓄,都不好意思说出他们心底的话。
他们其实在说一个问题:那就是看不惯我拥有宋画。


他们看不惯王铎、董其昌、何绍基的可能性,
远远低于看不惯我拥有宋画的可能性。


他们希望我的资金利用效率比较低,
而不是这样的高。


他们都是市场人士,
完全明白一张宋画意味着什么。如果是20张宋元画,哈哈,我都不知道他们是什么脸了。


而且,我确信,这些攻击我的人中,
应该还没有任何人,手中有了《重现》——也就是展示我收藏的20张宋元绘画的那本书籍。


《重现》中一件排名前10以外的《献鼠图》,就让他们晕菜了。


那诸位要是看到《重现》,那真会气得直接去医院的。
建议诸位就不要买《重现》了,
免得与你们自己过不去。


至于那些绘画,
是否宋元画,
说实在话,那是一个明显的事实,不需要诸位讨论了。
即便其中有一两张需要继续讨论,绝大多数,不需要讨论了。有定论了。
现在是买家讨论阶段。


如果我没有那么多宋画,
诸位与我会很和谐,就像2006年那个时候一样。
当然,
我也要道歉,
2006年的时候,我隐藏了我的实力,
我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不具备很强实力的样子,
甚至我还销售了一些东西,
其实,
那个时候,
我的收藏已经在为《重现》的出版,在拍照了。


准备了数年才出版,我已经很照顾大家情绪了,
我已经很含蓄了。

74#
 楼主| 发表于 2013-9-19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9-19 19:18
攻击我的说法,无非两条:
第一,无知,第二,狂妄

我与攻击我的这些人,
其实没有任何直接往来。这是最有趣的部分。


1,我们不在一个单位拿工资;


2,我们不在一个领域内赚钱;


3,我们每年都不会见一次面;


4,我几乎不会购买他们的任何藏品;


5,他们几乎铁定不会购买我的主要藏品;


6,我和他们甚至不会在拍卖会上抢一样的东西;


没有任何关系,
能够产生诺大得恨意,
原因很清楚的。


这个恨意是如此的巨大,
以至于,
他(们)需要用“正义”来掩饰他们的真实动机——发狂般的嫉妒。
需要用他们不擅长的工具——学术——来笨拙的对付我。


你们整天所说的东西,
还没有一条,
超越8年前,小莽苍苍说的内容。


你们的知识,有点太衰了。


总体来看,无边的嫉妒,加上完全的自不量力,导致了白天的丑剧上演。

75#
 楼主| 发表于 2013-9-19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9-19 19:18
我与攻击我的这些人,
其实没有任何直接往来。这是最有趣的部分。

书画版面到今天也算是6,7年了,
大家都互相熟悉了,
具备了合作的基础,
最近,
虽然事情多,
但是我还是想了一个合作办法,
大家讨论一下:


首先,原则上是自愿加入,自愿是唯一要求。


1,书画版合作项目:2010年底,或者2011年初的时候,出版一册《雅昌网书画版艺术品汇集》(暂名),8开本,全彩色印刷,以此展示网友成绩。


2,内容,分为收藏与创作两块。
    收藏类,分成古代书法,古代绘画,海派绘画,金陵书法,这么几大块。类别还可以增加。
   创作类,分成书法,绘画,篆刻,三类。


3,充分发挥网友才能,每一个类别,分别推选由数人组成的编辑组,分别编辑。是否写文字介绍,如何介绍,由各个编辑组决定。


4,资金来源:设想是有两个方面构成,
一个是拉赞助,大家都有权拉赞助。
另一个,是网友私人捐赠。私人捐赠,每份捐赠,2000元(这一点参照美国大选捐赠,防止某些个人出钱太多)。每份捐赠,可以获得一页版面。


5,发挥编辑与资金两方面积极性,
    除私人捐助之外的赞助方,对于全书版面(私人捐助获得的版面不在其列)的40%,有建议权。
    其余60%的版面,由各编辑组负责。


6,各网友所有参加《汇集》的作品,唯一的门槛,就是需要公开展示,展示后,由各编辑组负责决定是否录用。


7,资金使用方向:1,书号费用,2,出版印刷费用。3,销售费用。


8,资金回收办法:卖书费用,按出资比例,同比例回赠出资人。


9,活动分6步走:1,大家商议如何分组;2,书画版面,公开展示作品,为期四个月;3,分组编辑,为期一个月;4,获得正式书号;5,拍摄作品(估计比较消耗时间);6,制版印刷。


大家看看,还有补充意见,
就不断修正,
也算是书画版开始一个大合作。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5-7 09:49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