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楼主: 奉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九洲艺术鉴赏文论集

[复制链接]
121#
 楼主| 发表于 2013-9-22 11:10 | 只看该作者
石头 发表于 2013-9-22 09:25
但是有时候,一些大财团、大藏家邀请多名专家拍卖前鉴定,背靠背,得出了一致的结论。从市场微观角度来看, ...

也算是市场分析的一个办法——刘九洲帖子转述其他人文字


石油行情的暴涨曾让俄罗斯的暴发户有点石成金之能,
凡是他们插手的现代艺术、顶级豪宅、奢侈品都一飞冲天,
但油价回跌与信用危机的扩大,证实他们也是凡人,
而那些替代投资也成为等待破灭的下一波泡沫。


表面上看起来,情况似乎没有什么变化,苏富比公司上周在伦敦举行的Damien Hirst创作拍卖会上,成交金额高达1.1 亿英镑,创历来单一现代艺术家的最高拍卖纪录,似乎帮助艺术仍是个安全的避风港。  


然而,Hiscox保险公司的艺术品专家杜普林可不这么想。他指出,若在一年前,每件项目都会引发疯狂竞标,但现在却往往只有二、三人出价。他说,这是现代艺术市场已经臻顶的初步迹象,往后的价格只会走平或下降,就像19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的现象一样。   


不论是艺品专家、豪宅掮客或者奢侈品市场,现在都摒息静观俄罗斯市场的发展。


油价从每桶147美元回跌到100美元左右,让俄罗斯股市本季来连跌不止,
上周初更出现年来最惨的单日跌幅,迫使政府停止股市交易两天。


伦敦的房地产经纪商莱特说,销价介于500万到1000万英镑的顶级豪宅需求已经「钝化」,一个月前,来自俄罗斯或东欧的富豪在看过房子后,便会迫不及待地掏出现金。如今,很多则是在询价之后,就悄悄地走开。  此外,美酒市场也无法再漫天叫价,Liv-ex波尔多指数已经连续几个月走平。





122#
 楼主| 发表于 2013-9-22 11:14 | 只看该作者
奉橘 发表于 2013-9-22 11:10
也算是市场分析的一个办法——刘九洲帖子转述其他人文字

刘九洲引述

一张新发现的唐代绘画?
                                                  班宗华(Richard Barnhart)


        八集堂最近收购的一件无款古画,是艺术史上一个有趣的话题,也极有可能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这张画(图一)描绘了一个几乎裸体的老人背躺在竹席上。他的脚翘在一张隐几上, 头枕在一捆书笈上, 双手还抓着一轴,放在胸前。 他看上去睡得很惬意。
        这个与众不同的人物的身份,似乎可以从他的大肚子上得倒一些线索, 尽管画面上并没有文字的提示或证据。 他的名字可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张清宫旧藏, 现在被认为是南宋摹本的同一题材作品上找到 (图二)。
        故宫这一卷,被标为唐代画家陆曜, 又名陆庭曜。 他擅长画人物、鬼神。这个手卷画了六位汉晋时期的文人逸士, 包括音乐家马融, 爱酒的陶潜, 醉学者毕卓等等。 画上的第三个人物就是大肚学者边韶,可以根据画面的文字确定。八集堂收藏的这件绘画,其题材显然就是《边韶昼眠》。边韶以他喜好昼眠和肚大闻名。 大腹便便这个成语便是从他而来的。边韶也是成功的学者, 老子铭的作者, 他有很多的学生。


        在艺术品中,边韶很少被描绘。北宋晚期的《宣和画谱》中记载,北宋内府,仅有两位画家画过这个题材,流传到今天,更是非常稀少,故宫收藏的这一卷,和八集堂收藏的《边韶昼眠》,是罕见的两个例子。
        非常明显的是,这两张画内容基本相同,虽然画法上有稍微一些差异。北京这一卷是纸本,明暗对比强烈,颜色沉闷。而八集堂的这一卷是绢本,墨和色的使用非常微妙,不透明的白色和大面积的皮肤颜色,在这件绘画中的表现能力,非常杰出。两件绘画的相似性,提出了两者之间关系和解释的一些问题。


        北京故宫卷上有1075年和1094年的题跋。另有一个844年的款写在画卷本身的纸上。 虽然是摹本, 但是这些文件显示了这卷画的底本,曾经在9世纪的时候出现在一个著名的收藏里。 也显示了故宫本是唐代底本的直接摹本。
        八集堂的这件藏品由于水平很高, 画风明显为唐宋风格,因此, 非常可能是这卷绘画的底本。 八集堂的这件藏品,是否就是一件完整的6个人物的、类似于故宫底本的唐代手卷的一部分呢?八集堂这个藏本,向我们 展示了故宫藏本的底本,应该是什么样的。
        我感到最高兴的事,从风格上比较八集堂的这件藏品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高逸图》 (图三)。《高逸图》描绘了竹林七贤,这个题材,类似于六逸图中的文人雅士。
        这样的比较研究存在一些小问题,譬如说,中国艺术史学者高居翰,认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高逸图》,是张大千的伪作。在一个长时间注重模仿过去的传统里,抽象地考虑,这个可能是存在的。但是我们可以非常明确地观察到《高逸图》和八集堂《边韶昼眠》两件绘画中的多方面的接近性:两件绘画中,精致的轮廓,不透明的白颜料,丰富的颜色以及非常微妙的明暗对比,以及结构上的接近性——那就是突出在比较浅的、只有很少的几件东西构成背景上的单个人物——这实际上是一种可以上溯到顾恺之的经典风格。
        如果八集堂的这一张作品是故宫藏本的底本的话,我们可以观察到我们所期望观察到的那个时代的绘画特征,也很容易把八集堂《边韶昼眠》,放到这个时代上。至少,我们可以暂时下个结论,那就是八集堂的《边韶昼眠》,是在晚唐到北宋晚期之间创作的,早于北京故宫的南宋摹本。 
        不论将来对这样的话题的结论如何,我们在这里要欢迎八集堂《边韶昼眠》这个绘画片段,对早期经典中国绘画的知识的补充。和北京故宫、上海博物馆的类似的画作一起,提醒我们,在封建传统文化高峰时代,中国画家对人文以及个人风格和精神的推崇由来已久。




班宗华(Richard Barnhart),1967年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其后在耶鲁大学获得终身教授,在其学术生涯中,至今已出版过八本有关中国艺术史方面的著作,多篇学术论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123#
 楼主| 发表于 2013-9-22 11: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奉橘 于 2013-9-22 11:42 编辑
奉橘 发表于 2013-9-22 11:14
刘九洲引述

一张新发现的唐代绘画?

一般来说,
我们如果看到这样的比较图,
还有人认为是故宫藏本画的好,而且是根据竹席的画法,
那么我只能说,
这个,
我也不说了,
您自己体会吧。

因为这个比较是太明显了。

如果看不出来,
那真是对中国古代绘画的认识,
小于0,
是负数。

哈哈,
故宫本,
右手,把大拇指都画丢了。。。。真是丢人啊。。。。

我的感受,
如果仅仅看故宫本,
还能看看。

一比较,
故宫本真可谓“惨不忍睹”。。。

其实,
中国早期人物画,
一直是一个谜团。

过去,
我们轻易的相信了“高古”,“拙”。
比如说,
摹的所谓顾恺之《洛神赋图》。

最近几年,
一些学者懵懵懂懂的发现,
早期的“高古”绘画,
多是骗人的。而且是古董商骗人的。

人物画全盛时期,
应该是非常“高明”、“精妙”,而不是“高古”。

故宫藏本《六逸图》,与这个某大拍卖行拍卖本的比较,
就可以看出这个问题。

故宫本明显拙劣很多。
但是,如果看画的观念被以前艺术史引导错误,
就会容易认为故宫本是“高古”。

非也。

你说的“合理”,
与绘画的“合理”,
未必是等同的。


故宫本右手只剩下三根手指,
难道这也是正确的?


故宫本,胡子已经画到下巴下面去了,
这也是合理的?


故宫本,肚子上的线条,变成纵向的,哈哈,
这也是合理的?


故宫本,脚指头的画法,对比之下,一塌糊涂,
这也是合理的?


不太可能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3-9-22 11:41 | 只看该作者
奉橘 发表于 2013-9-22 11:31
一般来说,
我们如果看到这样的比较图,
还有人认为是故宫藏本画的好,而且是根据竹席的画法,

一个“观念”的讨论。

而且是和“以文人画为核心的观念的演变”有关系的一个讨论。

我再次预言一下,
受文人画影响越深的朋友,
可能真地会促使自己相信,故宫本好。

凡是能够接受更多艺术品的人,
譬如说,
瓷器、漆器啥的,
可能会一眼看出,
故宫本很差。

其实,
艺术界内,我发现,文人画观念深入人心,
这也就是一些最杰出的艺术品出现在拍卖市场上,
很多“一流专家”视而不见的根本原因。

唐宋人物画那种刻骨铭心的水准,

才是大雅。
代表中国艺术的大雅。

唐宋绘画那种不动声色的细致,
与明代那种俗气的不得了的细致绘画,
完全是天地之差。

细致有啥希奇的?
现代也有很多人可以细致,
难道他们可以与唐宋并论吗?那也太小看唐宋了吧?

如果这一点,
鉴藏者都不能体会,
那么必然收藏大堆的明代俗画,
因为明代俗画市场上不少。
所以我上面说,
可能最后我们会讨论“观念”,
“文人画观念”,
呵呵。

发一张大家非常熟悉的、标准唐代晚期绘画。

大家随便看看。
如果说“俗气”,
孙位《高逸图》的地毯,画得可以说“俗气无比”。

早期绘画,
最好有早期绘画的观念加以讨论。

从整个人物画史来说,渐进观点是正确的,
但是,
唐代开始,
人物画是渐退,不是渐进。这一点不能不注意。

《图画见闻志》中,郭若虚说,人物画,今不如古。
郭若虚说的“今”,是北宋,
“古”,就是唐代。

就此可以看出,那个“精妙”的,是“古”。
这其实是非常简单的问题。小儿科的问题。

要我在这里引用“古典”,
讲述一些基本问题,
实在有些无聊。这些都是参加讨论的朋友应该具备的知识
我的自以为是,
还是有依据的,
全世界1200件左右的宋代绘画,
我基本上看过了,
而且是数码大照片看过了。

五年来,
我大约日夜与宋代绘画为伍,
这个时间不是白过的。

世界一流宋画专家,我基本上都接触过了。他们对我的看法,我是很清楚的。

对于本帖这样两件绘画,
这中间的明显的差别,对我来说,是一眼可见的。

我现在感兴趣的是,
在这样的对比图下,
还有您这样的应该说是内行,坚持一个看法,我为此感到迷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125#
 楼主| 发表于 2013-9-22 11: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奉橘 于 2013-9-22 12:00 编辑
奉橘 发表于 2013-9-22 11:41
一个“观念”的讨论。

而且是和“以文人画为核心的观念的演变”有关系的一个讨论。

上面一个红箭头,就是你说的问题。

下面一个红箭头,
是我想说的问题,故宫本,把人的胳膊,画成一个胖胖的东西了。




去看看拍卖本吧,
再去看看孙位《高逸图》,看看那些名作,如何表现这个环节的。

这个故宫本,
这个故宫藏的摹本,
有一个特征,
就是非常的自作聪明,
譬如说,
把席子变成所谓的湘妃竹,非常可笑。

改变胸部的画法,也是另外一个自作聪明的地方。

《六逸图》是北宋时代千锤百炼的题材绘画,
每个地方,
都是艺术大师仔细考虑过的,
那里那么容易改动的,
呵呵。

大家似乎都不太知道,
边韶睡觉,枕的东西,就是“笈”。

“负笈门下”。就是这个东西。

宋代绘画中很多,
很多,
画成方的出头的样子,
倒也是有趣,
哈哈。。。。。。

“笈”里面,
捆绑着很多不同的书籍,
怎么可能是如此整齐划一的颜色呢?

所以,
故宫本的作者,
已经是根本不知道“笈”的用途的时代了。

就此一条,
就够故宫本喝一壶的。

相反,拍卖本,就是非常的“写生”。表达了什么是“笈”。
谁知道,
边韶跷的东西,
来源和流传变化吗?

这属于“名物考证”。也算是基本内容了。
这件东西,名堂是有的,
唐宋之间有差别,
这种差别,
2004年才算研究出来。

唐代或者说早期,《校书图》《高逸图》都有。
日本藏有唐代实物,与《边韶昼眠》一致。

宋代类似物品,
多件宋画中都有,《槐荫消夏》《倥侗问道图》等图。
然而式样都有变化,变小,由于坐具变化,功能也有所变化。
淮安宋墓也出土过一件,可谓左证。

这个知识,
是今年社会科学院一个研究员搞出来的。

至于“花纹”,那是漆器的标志。
哪有木器上有这样的花纹?

故宫本居然画成木器,可笑。
唐代以前高档家具,哪有木器?看看《高逸图》就知道了。

这画虽然简单,
但是还是有一些知识的。

但是可以肯定地说,
这画算是非常简单的。

困难的早期绘画鉴定起来,难度10倍于此。

叫我看,
网上不知道鉴定难度的人多了些。

班宗华这种专家,还有高居翰这种专家,
数十年专心于此,
早已到了材料烂熟于心的境地。

他俩个对宋元绘画的熟悉程度,大致上已经达到置身其间的境地。

他哪里会随便写文章?
他写文章,这些小儿科的问题,他早就不愿意说了。

你们似乎太小看了这篇文章,
班宗华是谁?
王己千藏品集的文章,就是他写的。

国内有的时候,
网上有的时候,
个别热血小青年,
迷信伪专家,或者,根本没有能力辨认真专家。
《槐荫消夏图》,《中国绘画全集》第六册,
自己去看。

那上面,
没有花纹。因为那已经到了南宋,器物功能已经改变。

要看花纹,
找日本正仓院藏品集,
那里面,
正好有一个唐代实物,漆器,
花纹几乎一样。自己去看吧。。。。

(“边韶昼眠”中几面平直、下置二足的隐几是汉代以来一直延续着的传统样式,它与魏晋开始流行的曲木抱腰式三足隐几是并行的,——此两式隐几在河南安阳 ...网友补充说明)

在席地家具时代,这个不叫足承。

高家具时代,有几个叫法。
1,海外的事情,我大约有一页发言权,海外最近十年,研究是在退步,不是进步。
这是大家公认的,你一点也不知道,妄言。

2,“高古”云云,我早就说过了,
中毒深的人,会认为故宫本是“高古”。

其实,
也许应该考虑一下,
故宫本,是什么时候“摹”的?

因为是摹本这一点没有疑问,
那么,
可以这么考虑。

第一,肯定不是宋代摹的。
《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中,几个专家,徐邦达最老到,他说:“古摹本”。我看了笑倒。
《国宝沉浮录》中,杨仁恺认为是南宋摹本。
其实这是不可能的。
宋代摹本绘画,类似的人物画摹本,《会昌九老》《商山四皓》,哪一件那么差?
没有任何一件宋代类似摹本,那么差的。

第二,元代摹本?
看元代人物画,基本上可以看出,元代人物绘画,
还维持着一个比较好的水准。
不至于那么差。

故宫本,临摹者,是尽可能想做好,但是缺乏这个能力了。

我自己反复看故宫本,
觉得成画时代非常晚,可能要玩到明代晚期,古董大热的时期。

原本被换出,
摹本与真题跋,配成现在的故宫本。

当一件可能万到明代晚期的摹本,
与其底本,宋画,
放到一起比较研究,
却有大约一半的网友,
把好坏看反了,
我实在不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不是两件宋代绘画比较好坏,
是两件其实是具备天地之差的绘画,放在一起比较。

这才是我觉得最值得深思的。

认为故宫本好的网友,
也许应该考虑,
如果,假如,孙位《高逸图》另外三个人物放在我面前,我能看出这是唐代绘画吗?
不晚于北宋宣和时期。

南宋人物画,就完全不是这个样子了。

但是在北宋以及更早的人物画中,
这种画法是基本画法。

其实就研究《边韶昼眠》的面部画法就可以了。
北宋以后,
中国绘画史中,
没有一张这样的脸了。

是这样的,
南宋以后,
人物画面部的画法,
其实是失传了。

中间有不少细微的技巧,仅仅看画,是无法复制的。

我们找不到任何一张人物画摹本,
可以达到这个程度。

民国时期,
花鸟画的摹本,
有做得非常好的,接近宋画。
但是现在看来,破绽也是非常明显的。

复制花鸟画,难度远远小于复制人物画。

拍卖本中,
这样的纹饰,
说明这是一件漆器的隐几。

日本正苍院藏有唐代漆器隐几的原物,
可以做简单对比。

漆器得胎有多种多样,
木胎是最重要的一种。


正仓院藏的这件漆器,
是否木胎,
我不知道。


画面显示的纹饰可以看出是漆器上的特殊装饰,
但是究竟是什么手法的装饰,
彩绘?镶嵌?真的不知道了。


再看看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126#
 楼主| 发表于 2013-9-22 12:16 | 只看该作者
奉橘 发表于 2013-9-22 11:55
上面一个红箭头,就是你说的问题。

下面一个红箭头,

说一句让你着急的话,
如果有透视感,
那就更加证实我的判断:那是明代晚期的摹本。


因为中国人画画,
只有到了明代晚期,
才开始接触西方,
开始有了透视感的意识。这个观点,不开玩笑,是有论文的。


总体来说,
你看画还差很多,
你可以再看看别人是如何看画的。还有,多阅读、掌握严密的知识。


我是不太理会古代人说什么玄妙的“以形写神”的。


说一个故事,
似乎我在网上说过,
我在读大学的时候,一个朋友考GRE得了满分,
另外一个特别羡慕,
就把最主要的6本英文词典,
抱过去,问他:你是背了哪一本,考成这样的?
满分的朋友看了一下,
说:全部背下来了。


哈哈。。。。


鉴定也是这样,
我不搞什么玄妙的说法,更加不认为在这个领域有什么原理可以掌握。


我就是把存世几乎所有的宋代绘画,
都背下来了,
当然还有若干元代绘画。


所以,
我也不会去搞什么理论,
我只搞一张一张的绘画。。。。
我们现在讨论,似乎还是要重视证据,
一般性的“意见”,
我们都知道了。


还有,
这个讨论看起来说难不难,
但是看起来,
对很多人来说,
具有重大迷惑性,
发言的人,可以仔细考虑一下在发言。


以下文字,
是在另外一个帖子里面,
回答人家关于“照片、提拔”之类的提问。


1,原来借助题跋、著录看早期绘画,那是叫没有办法的办法。
题跋、著录,是拐杖。
现在早期绘画基本出版了,其基本特征已经可以掌握,根据画面本身提供的信息,
完全可以断代。
还要怀念题跋著录,只有三个可能,
第一,你根本不懂得依靠题跋、著录的时代背景;
第二,你没有能力通过最新的出版学习新成果;
第三,你天生是一个需要拐杖的人;


2,这个说法,是能说明你不知道中国画鉴赏标准本身的改变。
你去看看,
宋代苏东坡的鉴赏中,什么地方提到“笔墨”,
但是苏东坡却津津乐道人物嘴巴张的大小是否符合发音方式。这个故事你知道吧?
“笔墨”标准,那是明清的事情,
元代绘画,都是前一般是宋代标准,
到元代晚期,才可以采用笔墨标准。
你提的这个问题,说明你对中国绘画是没有完整认识。


3,我问你,看原作,为的是什么?
你能回答出来吗?
估计你回答不出来。因为你上面提问题的方式,已经显示了你没有这个方面的能力。
你根本不会思考这个问题:看原作是为了什么?
你只会跟着一些人屁股后面嚷嚷:看原作!
原作需要你来看吗?
不需要的。


清晰照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鉴定真伪的。
尤其是我这里提供的如此清晰的图片。
我现在觉得,
文人画观念,使得很多人,
以为可以学一些“原则”就可以纵横中国书画了,
这些原则,
职业画家那里,不是那么容易寻获的。
文人画那个骗局里,这些“原则”,却是现成的。


于是乎,
很多人就与“文人画”结下不解之缘。
其实不过是问学上避难就易。


一直到今天,或者还将终其一生。。。。
看看古人是如何用笔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3-9-22 13:22 | 只看该作者
奉橘 发表于 2013-9-22 12:16
说一句让你着急的话,
如果有透视感,
那就更加证实我的判断:那是明代晚期的摹本。

其实,
这个事情,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进一步分析。


如果一件绘画,
只有绘画特征,没有旁证,
那么,能够准确地判断其成画年代吗?


应该说,有的鉴定方法,可以判断,
有的鉴定方法,难以判断。


所以,
首先是鉴定道路的分歧,而不是水平的高低。


接下来的问题,
其实更加抽象一点,
那就是,具备若干特征(譬如说,一共有三点)的绘画,可以判断成其特征(三点)所反映(指向)的那个时代吗?
这里就很滑稽了。
一些人,也能看到这些特征,也知道时代特征,
但是,
他就是不敢于指向那个相应的时代。很滑稽。


就好像,
地理中告诉大家,喀斯特地貌有三大特征,
遇到三大特征地貌的时候(而且没有干扰因素),
依然有大量的人不敢说这就是喀斯特地形。


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128#
 楼主| 发表于 2013-9-22 13:29 | 只看该作者
奉橘 发表于 2013-9-22 13:22
其实,
这个事情,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进一步分析。

现代学术,对于古籍的态度,
你可以去询问历史系的人,
我说了你也不相信。


古籍在没有现代科学的时候是唯一的办法,
只好去相信。
在有现代学术的背景下,
古籍的可靠性已经大为减退。


在历史学中,完全依靠古籍已经不受到信任。


从现代鉴定的角度来说,
我们有大量的大约数以数千计的何绍基真迹数据,可以直接参考,
为什么要用这样的二手资料?


有大量的何绍基真迹的“风格”排比可以比照,
理论上也完全认可了“风格比较”,
为什么还要继续坚持凭空说话?


这就是我的回答。

古书画这个东西,
首先要实事求是。


我党说得很好,实事求是。


我也想收藏《清明上河图》,但是已经在故宫了。对吧?


王铎也一样,
今年我也想买香港那张,
真精新,真好,
但是,追到500万我就放手了,
人家追到780万。


这就是实际情况。


有些人,
至今不明白什么叫“实事求是”,
所以,
做事就是差。


129#
 楼主| 发表于 2013-9-22 17:02 | 只看该作者
奉橘 发表于 2013-9-22 13:29
现代学术,对于古籍的态度,
你可以去询问历史系的人,
我说了你也不相信。

历史上根本没有所谓的西园雅集,但是2500万
据美国学者梁庄爱伦考证说,
历史上根本没有这次所谓的西园雅集,
李公麟也没有画过这样的画。


昨天,
“李公麟”《西园雅集》,2500万成交,呵呵。。。


这个话题倒是有趣,
可以继续谈谈。。。
这张画是中贸圣佳前年700多万买进的吧?

苏轼因为是元佑党人,
所以,不入《宣和画谱》。


不是想象中的遗漏的原因。


《西园雅集》是不是没有这个问题,
不是那么好回答的,
确实不是那么肯定,因为接近宋代的文献里面没有谈到,
离开宋代比较远的文献里面反而开始出现了,
这其实是最大的问题。
如果说,
中国人最后承认了“西园雅集”不是一个“一次性的活动”,
而是陆续活动的综合体,
这个说明人家提出的问题是有效果的。

西方学者有其优势,
不可小看。


《溪岸图》我现在持谨慎态度,
不认为高居翰全然错了。
因为《溪岸图》其中有致命伤。


如果有一天,
有铁证证明《溪岸图》确实不对,那将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不知道会如何收场。


西园雅集的问题,
还是我说的,
越是靠近那个时间,越是没有记载没有诗文,特别是没有诗文,19个人都没有诗文,这是说不通的事情。


我认为这是一种把多次雅集画在一张画上的行为,
而不是一个“一次性”的聚会。
宣和画谱》不收元佑党人,
本来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
“关系”是没有用的,
政治看的是“立场”。。。。


苏东坡被贬的时候,
李公麟在大街上看到两位苏门弟子,
掩面而过,
你能说他们之间的关系好还是不好?


政治。。。。
当时文人,
屁大点事情也要写文章反复地说,
19个最牛的人聚会一次,
19个人,诗文中都没有,这个问题大了。。。


米芾那篇文字,我刚才看了,简直搞笑,虽然米芾不以文著名,但是文章也不能差到那个样子。


最重要的事,所谓“参与”的19个人,
都没有诗文,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计算了一下,
只有2048分之一的可能是:他们写诗文了,但是“湮灭”了。


。。。因为不是一个人的文集中找不到,
而是11个人的文集中都找不到,
这个问题就大了,


2的11次方。。。


这还不算其他宋代人的“文字”中找不到。。。这个如果算上去,恐怕是几亿分之一的可能性。。。说白了,其实梁庄艾伦可能发现了“真理”。。。就是当时从来没有这个事情。。。


宋代文集存世丰富,当时印刷很发达,
与晋代的情况完全不同。


要注意他们出于不同的“历史条件”下。。。




130#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11:40 | 只看该作者
奉橘 发表于 2013-9-22 17:02
历史上根本没有所谓的西园雅集,但是2500万
据美国学者梁庄爱伦考证说,
历史上根本没有这次所谓的西园 ...

一门学科进步的最关键条件是什么?

这个问题,
几年来一直在断断续续的考虑,
由于很多学科已经完备,
不可能重新来一次建立学科的过程,
所以,
我总也不能抓住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最近反复看 论坛,
突然有所悟。


论坛,
其实非常类似于一个学科建立以前的状态,
像一个自由牧场,
谁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放牧,
而且由于不是真实姓名出现的,
所以,
安全性也就比较好,
本性也就显示得更加充分一些——现实中有的人未必敢想在论坛中一样大胆耍泼。


这个状态,
其实就是导致了论坛难以正常发展——因为总是有人在捣乱。
捣乱的人一般都有其个人目的,
所以,
往往比较顽强,比较坚持。


由于这种人层出不穷,
导致一些能够简单看出他们“无知”的人,
根本不愿意发表言论。


这样一来,
整个论坛水平其实难以得到其高。


如果放到学科建立的阶段,
可能与 论坛现在的样子很接近—— 论坛无意中进行了一次从原始开始的演变——就像从猿到人的演变一样(假设进化论是符合事实的)——我非常意外,也非常感谢!


这样一来,
可以看到,
学科发展的最关键条件,就是要建立起学术标准。
只有在明确的、严格的学术标准下,学科才能够发展。

这个事情我非常严格的考虑过,
结论是:与名利无关。


追逐名利,
与学科的发展,
论坛的发展,
都没有关系。


或者说,
在强大的“规范”下,
“追逐名利”,可以极大的带动学科的发展——学者追逐名利的人很多。


也可以极大的带动论坛的发展——在强大的”规范“下。


最怕没有规范的“发展”,
那就完蛋了。。。。。。。那就是原始状态。。。。。



131#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11:42 | 只看该作者
奉橘 发表于 2013-9-23 11:40
一门学科进步的最关键条件是什么?

这个问题,

关于“伦敦古董商Eskenazi以15,688,000英镑“的新的解释

伦敦佳士得拍卖公司星期三(7月13日)以一千五百六十八万八千英镑的价格拍卖了一件元青花瓷,创下中国瓷器和中国工艺品全球最高价纪录。


这件元代青花"鬼谷下山"圆罐经过六位收藏家通过电话或在现场激烈竞标后,最终由伦敦古董商Eskenazi以15,688,000英镑的价格购得。


此前佳士得拍卖公司在北京将这件元代青花展出两天。数位台湾的收藏家此次专程赶往伦敦希望投标收购这件元代青花瓷。


此前中国艺术品最高纪录保持者是2001年3月由纽约佳士得以930万美元拍卖成交的西周青铜方揽;而中国瓷器的最高纪录则是2003年9月由纽约Doyle公司拍卖的元代青花朝圣龙纹扁壶,成交价为583.15万美元。


据佳士得瓷器专家透露,这尊绘有"鬼谷下山"故事的青花罐收藏者是一位荷兰人。其曾祖父是位荷兰男爵,在1913-1923年间在北京担任荷兰使节护卫军司令。


这位荷兰男爵当时收藏了很多中国瓷器,其中最精美的就是这件元代青花鬼谷下山图罐。图中描述战国时期,燕、齐两国交战,为齐国效力的孙子被擒,其师傅鬼谷子前往营救,一行下山时的情形。


据说这位荷兰男爵在购得此罐时以为这是明代青花罐,因为当时一般认为元代瓷器水平不能达到如此精美的程度。在60年代这件瓷器才被专家重新鉴定,确认为元朝作品。


专家认为,这件瓷器创下全球最高价主要是因为其出品于中国制作青花瓷器的顶峰时期,历经700年仍然保存完好,另外瓷器上画工细腻,出自画家,而不是工匠之手。


----------------------------------------------------------------------------------------


我们都把这条新闻当作一条单纯的艺术品拍卖新闻看待了,
其实,
联系到6天以前发生的伦敦爆炸,
我们可以考虑到,
这是伦敦古董商Eskenazi的一种新的对待古董的态度。


不要忘记,
一年前,
580万美元竞争的那个元青花四方扁瓶,
伦敦古董商Eskenazi是一个失败者。


看来当时他不是没有那么多的钱,
而是。。。。想法不一样了。。。。


911以后,
纽约也有很多人想法不一样了。。。。


我的标题不是说了吗,
“不管用什么方法”,
你也可以去编故事,
关键就是要变的买家相信就可以了。。。

这个图案以前似乎没有过。


估计1个月以后就可以看到“残件”鬼谷子下山了。


有钱人如果把钱不当钱了,
都去“实现价值”去了,
那么价格就会打仗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132#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11:57 | 只看该作者
奉橘 发表于 2013-9-23 11:42
关于“伦敦古董商Eskenazi以15,688,000英镑“的新的解释

伦敦佳士得拍卖公司星期三(7月13日)以一千五 ...

日前,北京市地方税务局下发《关于个人取得拍卖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1997年下发的通知于最近在北京首先实施。虽然规定已有8年,但不少拍卖公司、收藏者感到突然,业内人士众说纷纭,10余年来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业首次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突如其来的征税

  “同以往一样,我的藏品在拍卖会上拍出,可拍卖结束后却莫名其妙地被告知要缴纳个人所得税。”收藏者高先生收藏的几件近现代书画在北京3月中旬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上易手,当他兴致勃勃欲取回自己的拍卖所得时,却被要求扣除个人所得税,这让他颇感惊讶和不解。

  不止是高先生,很多卖家和拍卖行都觉得太突然了。日前,北京市地方税务局下发《关于个人取得拍卖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规定,个人通过拍卖成交的拍卖收入(包括拍卖书画作品、古玩收藏品等收入),减除其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按“财产转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其财产原值,为个人以前(或上次)取得该拍卖品的价格(以合法有效的交易凭证为准)。个人不能提供完整、准确的拍卖品原值凭证的,对其取得的拍卖收入的个人所得实行核定征收,即扣除参与拍卖的成本后,按照个人取得的全部拍卖收入计征3%的个人所得税。

  这项要求在3月9号开始起征的个税,一发布便在业内产生了不小的震动。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和北京拍卖协会不久前分别组织了北京地区部分拍卖企业进行座谈,众多拍卖企业对“通知”表示支持,但就政策执行的区域性和时机上,不少业内人士对此提出了异议。中国拍卖协会副秘书长王凤海以个人的名义向记者表示,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和组织的应尽义务,但一项地方税收政策的出台,应考虑其对行业的影响,艺术品拍卖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远没有达到成熟。从成交量来看,去年北京首次把中国艺术品的中心角色从过去的伦敦和香港等地争了过来,在这个时机在北京实行这个政策,不仅会影响到目前逐步占主流拍品的海外中国艺术品的回流,还将影响北京艺术品行业发展的好势头,这与北京要办“人文奥运”也不符,与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的地位也不适应。北京东方国际拍卖公司董事长吴淳认为,政策的实施不能制约市场的发展,如果仅在北京执行,这对北京是不公平的,势必让北京的拍卖企业征收拍品的难度加大,现在已有一些外地卖家将已经答应上拍的拍品改投其它地方的拍卖行了,这影响到北京拍卖场上的人气,也不利于正在初具规模的北京拍卖企业的进一步壮大。

  一项迟来的征税

  由北京市地方税务局发布的此“通知”,是根据1997年《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书画作品古玩等拍卖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文件精神并结合北京市拍卖市场实际情况,对于个人通过拍卖市场拍卖个人财产取得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做出的规定。

  一些人士、一些媒体认为,此次艺术品拍卖引发税收新举措,与北京拍卖市场火爆、拍卖成交额迅速增长有关,也与大量企业涌进该行业造成一定管理难度有关。去年北京市通过拍卖形式成交的艺术品收入已经达到近40亿元。“通知”的出台解决了长期以来无法确定原值拍卖品的拍卖收入合理合法征收个人所得税的问题。北京地税局有关人士表示,向拍卖行业征收个人所得税,这与艺术品拍卖的火爆没有必然的联系。由于拍品的原值不好确定,给拍卖行代扣个人所得税制造了很大障碍,因此迟迟未能执行。此次北京地税局在‘通知’中则明确了按3%的费率直接计征个人所得税,让征收工作相对易操作。起征个税,说明政府对艺术品拍卖市场的规范发展越来越重视,这对北京拍卖行业的长远发展是有必要也是非常有利的。

  执行中的难题

  然而,“通知”的下发让拍卖企业在执行上有些为难。按照“通知”的规定,“通知”自3月9日起开始由拍卖单位负责代扣代缴。吴淳表示,当初与卖家签定《委托拍卖合同》时,并没有下发此“通知”,因而在所签署的合同中也没有相应的约定。如果拍卖行代扣代缴,卖家会依据合同向拍卖行讨价还价的。

  熟悉拍卖行业的人士都知道,每次拍卖会拍品的征集都需要半年以上的提前量,目前京城各拍卖企业都完成了春季拍卖会的拍品征集工作,秋季拍品征集工作也已开始,显然他们与卖家之间签署的《委托拍卖合同》中,都没有对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事项进行明确约定。

  北京荣宝拍卖公司总经理王倚山表示,计征个人所得税猝不及防的出来,让拍卖行有些尴尬:不征不合法,可想征又没有与委托人事先约定。对于一场大型拍卖会来说,拍卖行要与几千个委托人进行沟通,工作的难度很大。

  为了便于操作,一些拍卖企业建议此次北京地税局出台的“通知”的执行日期划定在2006年1月1日起为宜。

  据介绍,个人拥有物品的拍卖所得,按税法有关规定,应属于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去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20%的税率。但在实际征收过程中,拍品原值审核也成了难题。

  王倚山认为,拥有物品的卖家主要以古玩、字画居多。而这些物品的来源渠道很多,有购买的,也有祖传和赠送的等等,而持有证明拍品价值合法凭据的几乎没有。拍卖行很难审核原值,又如何代扣代缴所得税呢?吴淳表示,即便有客户提供原始凭证也很难确定。如果拍品是几代祖传下来的,经历了坎坷的收藏过程,这种保管费、修复费怎样计算。一位拍卖人士认为,凭据有时也真假难辨。很多凭据就是上次买卖的发票,但发票都只是简单记录。例如,吴昌硕的书法作品大多以篆书、行草为主,在给作品定名时,也大多称为《篆书条幅》、《行草条幅》,发票上也会这样记录,到底是哪幅《篆书条幅》、哪幅《行草条幅》就很难说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税收风险。

  许多企业认为拍卖行业有其行业的特殊性,在实施中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北京华辰拍卖公司总经理甘学军表示,为了便于实际操作,有关部门在出台有关政策时,最好制订单一标准,一个费率最好,这样简单明了、便于操作。为了鼓励艺术品流通,避免私底下流失,也便于操作,一些拍卖业内人士还建议,是不是应该向买家征收相应的税,而不是卖家。

  不少收藏界人士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一些收藏家认为,此次征税的范围表述不清,文件提到对“古玩、字画等收藏品”的拍卖征税,其中,收藏品就很难界定。一些解放后的老期刊、旧照片怎么算?这些东西在地摊上很多,上了拍卖会就要征税?另外还有人提出,一些当代工艺品、仿古家具是否也要征税,都应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说法。


  谁能得利

  在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组织召开的座谈会上,一些企业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条件适当时,明确政策并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施行。甘学军认为,现在是卖方市场说了算,你对卖家征收税,他们就会选择其他方式进行交易,这势必会导致拍品流失。税收是件大事,出台政策前需要做很多细致的工作,否则就会出现一些负面影响。

  一些拍卖人士认为,这种征收会使北京的卖家流失,即使在北京进行交易,卖家为了减少损失也会要求提高成交底价,将损失转嫁给买家,买卖双方博弈的失衡,这将打击正在繁荣的北京拍卖市场,会导致拍卖成交减少。同时,拍卖公司为了吸引买家,必定会从佣金上给予折扣。为了逃避北京个税征收,会助长更多拍卖企业把拍卖放到其他地方去。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拍卖公司的营业额和利润,势必会减少北京拍卖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的上缴,从这些方面来看,实际上会缩小北京的税源。据记者了解,目前已有多家拍卖公司表示,将会加大对上海、南京和杭州等地市场的开拓。

  王凤海认为,国家应该鼓励文化事业的发展,艺术品市场刚刚起步,还需要大力扶持。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帮助这个新兴行业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他还建议,个税征收不应 “一刀切”,海外回流文物有利于我们保护民族遗产,对于这些拍品是否可以免征。一些博物馆拿出重复的艺术品来拍卖,是为了支持艺术市场的发展,这类拍品是否能在征税的范围之外。国外对投资、收藏艺术品都有很优惠的政策,甚至会减免企业的一些税。我们为什么不能呢?王凤海表示,中国拍协将会让北京拍协把拍卖企业和相关人士的意见送呈给北京地税局,同时以中国拍协的名义给北京市政府去个函,就相关问题进行沟通。


美国那叫“万恶的资本主义制度”啊,
你如果不能提供来源,
然后拍卖,
税率大约是45%,
。。可不是3%。。。。。还是中国好呀。。。

股票所得,
税率大约是33%,
中国好呀。。。



133#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12:27 | 只看该作者
奉橘 发表于 2013-9-23 11:57
日前,北京市地方税务局下发《关于个人取得拍卖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1997年下发 ...

去年岁末,全国文物局局长会议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透露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全国共发生36起馆藏文物、寺庙文物以及田野石刻被盗案件,其中,只有7起案件被侦破,破案率仅为20%.在这36起文物被盗案件中,共丢失各级文物223件。案件发生率比去年上涨了近8成。

  一边是盗窃的猖狂,一边是走私和倒卖的猖狂,2004年12月29日,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用“失控”二字来概括这一年的中国文物保护局面。

  “中国文物的流失,已经形成国际化”一条龙“经营。从盗掘到走私,直至出现在国外交易市场,常常几天之内就可以完成。“谢辰生说。

  中国文物“作战地图”

  “要想富,挖古墓,一夜能成万元户”,这是20世纪80年代流行于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省份的一句顺口溜。现在,这几个文物大省,群众性的盗墓挖坟以及贩卖文物之风屡禁不绝,在一些地方已经形成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发生在全国各地的盗挖古墓案有10万余起,被毁古墓20余万座。即便是一些体积庞大的地上文物也未能幸免,其中包括著名的龙门石窟唐代立佛、甘肃11层高的宋代石塔。

  2004年11月,军事博物馆曾举办了一场打击文物走私展。早期的恐龙蛋化石、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汉代的陶俑、清代的龙袍,展览中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苦涩的“流浪”故事。

  来自海关的资料显示,近10多年,仅深圳海关就查扣走私文物近3万起。而这仅仅是在海关对于出境货物5%的抽查中发现的。

  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物在国际市场渐渐热起来后,英国一个著名的古董商人家里,就挂上了一张中国地图,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地点被标注出来,形同“作战地图”。这个故事被当成传说在文物收藏界中屡次被提起。

  直到1994年,当英国警方破获一起盗窃走私文物案,查扣7个集装箱6000件中国的文物时,代表中国政府前往英国索回这批走私文物的专家们才在那栋豪宅里亲眼看见了这幅地图。

  老付的买卖

  老付在行内算不上大玩家,但自己也收也卖。因为以前认识的缘故,老付很不情愿的跟记者讲起了自己的生意。

  老付曾是国营文物商店的一名职员,后来辞职下海,在旧货市场开了家铺面。表面上,他店里摆的是旧家具,但老付说他不指望这点生意赚钱。老付在河南、陕西、青海等地都有线,在当地淘到宝贝后,就会有人拿来给老付,老付付给他们的钱从几百到几万不等,老付说自己有亲戚在日本,他的货很多都是销日本。有时候,日本或者中国香港那边也会先订货,然后由老付去收,收齐后再统一出境。当然,老付这些货是从不摆上柜台的。

  老付有一次帮个美国人收民国的彩陶,人家要300件,让老付颇费了一番周折。尽管民国的文物是国家允许出境的,可是就是因为不限制,现在国内的民国彩陶出去的都差不多了,再找起来实在不容易。老付并不反对古玩市场是文物漂白主渠道的说法。

  很多不合法获取的文物,经过这个市场的交易,流向国外,取得合法身份。老付说这个圈子实际也不大,虽然谁掏钱都卖货,但开店的有几个没有自己固定的老主顾和老供货人,古玩市场就是个桥梁,连接起了大玩家和小买卖人。

  潘家园利弊

  位于北京东三环南路的“潘家园旧货市场”,号称全国最大的旧货、收藏品、民间工掌肥谐。?彩茄侵拮畲蟮木苫跏谐 O钟?000多个固定摊位,从业人员近万,摊主包括汉、回、满、侗、维、鲜、苗、蒙古、藏等民族。

  1990年,潘家园开张,作为北京率先全国设立的三个试点古玩市场之一,这里一度成为全国文物市场的风向标。谢辰生介绍,当时其他省市认为,全国各地的倒卖文物会因此集中到北京,其他省正规文物商店会收不到好东西,容易导致市场混乱。

  两年后,国家文物局没有就此试点发表任何看法,于是,其他省市也纷纷开设民间收藏文物市场。

  1994年左右,潘家园的摊位达到了上千个。“在潘家园旧货市场能脱手文物”的说法不胫而走,渐渐地,跳蚤市场也就演变成古旧物品市场了。1995年开始,潘家园街道办事处陆续投资350万元扩建市场,并正式定名为潘家园旧货市场。

  “这个命名明显是经过考虑的,古玩、文物太惹眼,工艺品又不说明问题,旧货的涵义就宽泛多了。”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流通处资深调研员任杰介绍,按照设市之初的规定,潘家园由工商部门审批建立,文物部门负责日常监管,只能出售1911年至1949年的旧货和文物。“但文物局哪有那么多专家整天守在市场上看着。”北京文物局一名官员说。

  玩古董的人都知道,虽然国家规定乾隆六十年前的文物不能出境,但潘家园的货主什么都敢卖,青铜器、陶俑、唐三彩……外国人常常一次买上百件、上千件,集装箱运出境。

  在任杰看来,民间藏品市场的出现,虽然暴露了老百姓手里的一些好东西,方便了博物馆和文物商店收购,但紧接着文物拍卖公司的出现,使得百姓自己的藏品可以直接通过拍卖公司拍出高价,博物馆也只能通过竞拍购回,失去了优先购买的权利。市场的形成,反而以正规的交易形态掩盖了非法的文物贩卖,成为文物倒卖、走私的主要渠道。“14年过去了,回头再来看这个市场的发展,对国家是没有好处的。”任杰说。

  文物批量走私通道

  1997年,一只恐龙蛋在美国拍卖行卖出了100万美金的高价,此消息一经报道,中国各地盗挖恐龙蛋就猖獗一时,在河南一些地区,经常爆出恐龙蛋被盗挖的新闻。

  几年后的今天,一位文物专家说,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用十元人民币就买到了一只恐龙蛋。

  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流通处任杰认为,中国文物在国际市场上的售价一再降低,很多博物馆将中国文物摆在走廊上,究其原因,正是由于大批量的文物走私败坏了市场。

  2004年5月,安徽省公安厅侦破了一起特大盗掘古墓葬、走私、倒卖文物系列案,捣毁了6条文物走私通道。

  但几名国际文物贩子的供述令警方吃惊,在他们长达10余年的走私活动中,文物出境从未被查获过。

  案件审理中,文物贩子交待了惯用的几条走私文物出境的方式:一是自己携带出关。文物贩子用纸箱包装好从内地收购的文物,将其放在汽车后备厢中,然后大摇大摆地开车通关前往港澳地区。二是通过“文物带工”出关。由于文物走私贩卖猖獗,一些专门携带文物出关的“文物带工”也应运而生。

  三是通过菜农出关。文物贩子将文物交给经常往来内地和港澳地区的菜农,让其将文物放在菜农的背篓中,每次付给菜农100元-200元报酬,文物贩子尾随其后。

  据犯罪分子交代,这种方式走私文物出境的“成功率”非常高。

  行内的人都知道,因为昼短夜长,农村人夜间很少相互走动,冬天是盗掘和走私文物的主要时间,文物贩子常常用前三个季节来踩点,只用冬天一个季节来干活。由于长期在民间行走,很多文物贩子只要凭地形就可以初步断定哪些地区地下有文物。而春节期间又是各进出口岸最繁忙的时段,每天要从数亿元的出口货物以及潮水般进出境人流中查获走私文物,谈何容易。

  一位文物商人用“挂一漏万”来形容中国海关截获的走私文物。海关总署缉私局一名官员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国文物走私的规模越来越大,从个人随身携带少量文物,发展到通过集装箱夹藏,以及通过邮递快件渠道大批量多品种走私文物出境。走私者成分日趋复杂,走私流向主要是韩、日、美、英等国。

  这位官员称,近两年,各海关在重要航线配备了先进的监测仪器,增加了专业的检测人员。但这位官员同时承认,目前查获的走私文物几乎都没有经过任何伪装,对于一些经过伪装后出境的文物,查获率依然不高。

  中佳国际拍卖公司董事长康连生告诉记者,伪装过境是文物走私屡试不爽的方法,许多出土文物都以打上“出口艺术品”标签的集装箱成批出境,顺利通关。特别是一些发掘时间不长的文物,不为大众所熟悉,更容易逃过海关检查而流失到境外。

  文物拍卖与走私

  上世纪80年代末,有关方面对文物管理工作也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强调要开发利用,“以文物养文物”,另一部分人坚持认为文物不是摇钱树,保护第一。现任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的谢辰生就是后一种观点的主要支持者。

  1990年,李瑞环接手主管文物文化工作,当年四月,李瑞环去西安检查工作,一些地方领导再次提到了要开发利用文物的观点,慎重起见,李瑞环连夜把谢辰生请去西安,就文物保护和利用的利弊长谈了2个多小时。

  1992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文物工作会议在西安召开,李瑞环发表讲话,再次重申文物是一个民族不可再生的宝贵遗产,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但相对的观点在地方实际操作中还是占据了上风,自民间文物流通市场放开后,文物拍卖再次暗流涌动,1992年,北京开始了文物拍卖试点工作。

  “这个口子一开,就封不住了,现在很难收。”谢辰生有些无奈,“现在,中国文物拍卖企业有160多家,过多过滥,假冒猖獗,也助长了文物盗窃和走私。”从事多年文物拍卖行业的康连生坦陈,拍卖市场确实提供了一个充裕的洗钱机会,很多拍卖公司充当了文物走私和文物新主人的中间人。

  据了解,每年的春拍和秋拍,各拍卖公司都积极去国际市场搜集宝贝,因为征集相对容易,也没有进出境的限制,各公司都主打海外流失文物牌,对外宣传50%以上的拍品征集自海外。“这一现象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走私的加剧。”康连生说。

  整顿已经开始

  2004年,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处开始了一项复杂的工程。

  “我们将从法律法规方面,规范和细化整个的文物流通环节,在一些模糊的环节将有具体的认定标准。这将是国家文物局对文物市场的一次重要整顿。”负责此项工程的任杰说。

  2004年5月,国家文物局根据2002年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对全国的文物拍卖公司进行资格审定,截至2004年底,全国取得文物拍卖许可证、有权进行文物拍卖的拍卖公司共有90余家,其中北京29家。

  任杰表示,这是第一次对文物拍卖公司进行资格认定,此前相当长的时间,所有的拍卖公司,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拍卖文物。

  民间文物流通市场是另一整顿重点。任杰说,国家文物局正在起草一部文物流通法规,在这部法规中,民间文物流通市场的批量经营将受到限制。国家文物局将考虑与海关总署联合,从进出境的数量方面进行限制。这个数字目前尚在调研中。另外,可以出境的文物的年代也将有所更改。

  据任杰讲,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通用的仍然是乾隆六十年(1795年)之前的文物不允许出境。现在看来,这个时间肯定要推后。长期以来,因为在数量上的不限制,清后期和民国的文物大量出境,几乎造成这个时期的文物断层。而一些有特殊纪念意义的纪念品,比如毛泽东像章等,也会被视同文物,在出境方面予以限制。  本报记者秦文北京报道

国家拟立法整顿文物流通


这个,是上面报道的标题。。。。。。




这个文章的前提是:国家收藏比民间收藏重要。。。。






谁说的?
以前也认为,国有企业就是比私人企业重要,
现在不这么想了。。。


文物局还是这么想。。。






真想骂人。。。。


如果不是民间文物市场发达了,拍卖市场发达了,
文物价格上涨了,
文物局现在会管这些吗?




如果,文物都是垃圾,文物都不值钱。。。。。到那个时候,我看国家文物局以何颜面自存于世界。。。。




等到文物价格涨得一塌糊涂了,
这些管理者却来怪罪拍卖行。。。。我实在是不明白。。。。难道,中国房价上涨了,我们需要怪罪房地产商人吗?


总比房子一钱不值好吧?

134#
 楼主| 发表于 2013-9-23 13:41 | 只看该作者
奉橘 发表于 2013-9-23 12:27
去年岁末,全国文物局局长会议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透露了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全 ...

近一年来,中国书画市场大涨,我们这里好像没有讨论嘛

刚才打电话回上海,
与一个老朋友聊天,
他连连感慨,
说,你收藏的什么什么已经长了多少多少。。。简直是“如数家珍”,,,我直冒汗。。。


又说,原来我们看都不看的小名头,
海派小名头,
陡涨到多少多少啦。。。。。


如此,
我才感受到这一次涨价的震动。。。。


现在中国艺术品最高价,
除了那个青铜器,
就是6630万的陆俨少,
5200万的甲骨文,
4200万的元代鲜于枢,瓷器已经排到后面去啦。。。。。


书画的朋友们似乎也习以为常,
觉得不值得说。。。书画自然应该是最贵的。。。。


瓷器的朋友们保持得比较难堪的沉默。。

从中国有拍卖行那一天开始,
拍卖行危言就不绝于耳,
听也听烦了。。。。


现在又是中国艺术品大涨,
这个声音当然也要再次唱一次,
没有什么奇怪的。。。


相对于中国目前的经济状况来说,
艺术品价格是高了,
高得有些离谱了。。。


日本现代绘画,
最贵的大约是500万美元,没有陆俨少的那个册页高。。。


日本在1亿日元(大约相当于100万美元)以上的绘画,大约有50件,
相当于中国700-830万人民币吧,
中国现代绘画价格在700万以上的,大约也有30件了。。。。


相对于两个国家的人民收入来说,
中国确实高了。。。


但是买艺术品的从来也不是老百姓,
日本也不是,美国当然也不是,这是一个富人的场所,
所以,
高一点也可以理解,中国画至少不必日本画差嘛。。。。。




这样说,我只是觉得,中国画的价格再次上涨,觉得没有了,
有的只会是:局部长,个别名家涨,个别名作创高价。。。。


全面上涨的日子,今天已经到来了。。。。以后很难再有了。。。。


历史可能会记住2003-2004的中国画市场。。。。


今年以后,
中国画在国际市场上完全可以与西方绘画竞争了。。

135#
发表于 2013-9-23 18:39 | 只看该作者
在入门之后,基本途径就是不断的把你特别喜欢的艺术家看得厌烦掉,同时发现以往熟视无睹的艺术品,成为新的最爱,如此不断进步                                                                                               经典!准备精读

点评

将来会有无数的人来看我此帖……  发表于 2013-9-23 19:46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4-28 01:01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