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查看: 5694|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撰文/经验分享] 奉橘刻画紫砂作品——紫泥虚扁壶(风月丹青 通转梅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9-10 03: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品名】:虚扁壶。
【容量】:大约300毫升。
【作 者】:民工。
【工 艺】:半手。
【泥 料】:清水泥。
【刻画】:风月有情常似旧,丹青妙处不能传。通转梅花,拟元人墨梅。
【说明】:刻画凹槽填充原矿白泥,推板窑上平位高温烧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26#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4 00:07 | 只看该作者

朋友还图
效果不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25#
发表于 2020-10-4 13:53 | 只看该作者
24#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20:28 | 只看该作者

多谢欣赏!

23#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 20:27 | 只看该作者
田好 发表于 2020-9-30 10:09
传统的梅枝刻画轮廓线参差嶙峋,里边很少排细碎的线条,有一种苍劲的感觉,倒没注意自然状态下的梅枝是不是 ...

陶刻的大背景
是中国传统书画
当然,陶刻的表现手法比起书画
是很单一,很多局限的
晚清民国陶刻也多是以晚清绘画题材中适合陶刻的内容为主

今天的丁山陶刻
如果说有对得起前人的一点点
我觉得就是陶刻题材大大拓宽了
单说梅花的陶刻
我见过的
从技法到构图
都有很多不同于前人的作品出现


22#
发表于 2020-9-30 17:29 | 只看该作者
好刻!
21#
发表于 2020-9-30 10:09 | 只看该作者
传统的梅枝刻画轮廓线参差嶙峋,里边很少排细碎的线条,有一种苍劲的感觉,倒没注意自然状态下的梅枝是不是这样。有一些画面通过枝叶转折、形状、大小还带一点景深的效果,比起平面刻画生动很多。
20#
 楼主| 发表于 2020-9-22 01:38 | 只看该作者
密斯特弓长 发表于 2020-9-21 10:08
白泥填充产生的深浅不一的斑驳感很亲切

多谢欣赏!

19#
 楼主| 发表于 2020-9-22 01:37 | 只看该作者
田好 发表于 2020-9-21 13:20
还有以前提到的“就是五十年代的制作 到今天将近六十年 依然动人心魄”的彩绘色料知道是什么了吗?

我见不到当年亲历者
目前业界说法
就是高温色料
生坯时绘制
也有一说,是熟坯后绘制颜色
60年代的具体材料不是很清楚

我们现在可以遇见的那些台面人物
是年老富裕的做壶艺人或者壶商
当年,拓白和上色的是辅助性边缘工匠
他们未必参与茶壶制作
所以
随着时间远去,很多事情很难再现了

18#
发表于 2020-9-21 13:20 | 只看该作者
奉橘 发表于 2020-9-21 03:07
多谢关注!
具体到这个段泥石瓢
这个黑色

还有以前提到的“就是五十年代的制作 到今天将近六十年 依然动人心魄”的彩绘色料知道是什么了吗?
17#
发表于 2020-9-21 10:08 | 只看该作者
白泥填充产生的深浅不一的斑驳感很亲切
16#
 楼主| 发表于 2020-9-21 03:07 | 只看该作者
田好 发表于 2020-9-20 11:29
感谢解疑。另外还想问下你以前发图中的黑色填充物也是天然矿物调配的吗? 和白泥是一样的拓法吗?

多谢关注!
具体到这个段泥石瓢
这个黑色
是壶商加的丙烯颜料
不是黑色矿料

15#
发表于 2020-9-20 11:29 | 只看该作者
奉橘 发表于 2020-9-20 02:48
多谢关注!

回答如下

感谢解疑。另外还想问下你以前发图中的黑色填充物也是天然矿物调配的吗? 和白泥是一样的拓法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14#
 楼主| 发表于 2020-9-20 02:48 | 只看该作者
田好 发表于 2020-9-17 12:45
之前看到帖子提过“这种白色填充物是一种混合泥料,水稀释在生坯时刷上去,几分钟干后海绵擦拭,凹槽外的 ...

多谢关注!

回答如下
第一,之所以有开始的白泥无法擦拭掉
是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白泥
后来找到这样轻轻擦拭就可以把凹槽以外白泥擦掉的品种
我就遇见前人使用的正确白泥
多说一句
民国人未必使用海绵,晚清更没有海绵
我估计以前就是软布擦拭

第二
烧成效果的脱落斑驳感觉
是高温下白泥的高温自然效果
与擦拭手法无关
刚刚擦拭完成的白泥,在生坯上是均匀一致
并没有斑驳剥蚀感觉
请看生坯图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13#
发表于 2020-9-17 12: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田好 于 2020-9-17 12:47 编辑
奉橘 发表于 2020-9-17 02:59
这个虚扁梅花填充白泥烧成
在丁山已经被多数人抛弃
我个人很固执的坚持

之前看到帖子提过“这种白色填充物是一种混合泥料,水稀释在生坯时刷上去,几分钟干后海绵擦拭,凹槽外的可以擦掉,凹槽内经过窑烧,就可以显现”,当时提到“干后以海绵擦拭,不能擦掉”,像是还在探索阶段。现在用的还是这种方法吗?还有就是这种拓白不是刻痕内涂的满满当当的效果,而是有虚实飞白的效果,是用海绵擦拭的时候适当带去刻痕内的填充白泥吗?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6-22 06:07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