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查看: 43133|回复: 19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营紫砂一厂紫砂壶的特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7-16 2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老花猫 于 2013-7-17 16:41 编辑

——紫砂料:在国营时期的生产模式下,一厂拥有对泥料的优选权,1998年,四号井封矿更使真正的紫砂泥料价值飙升。不象现今的壶大都是化工颜料掺和而成,对人体有不良影响,。
——窑火:紫砂一厂的壶,使用重油隧道窑一次足火烧治而成,火候足,壶色正,泡养变化大。而这窑已于1998年关掉,。
——工手:紫砂一厂的做壶工手,实行“科班制”,一步一步做上来的,对壶的整体造型与气势把握很严谨,现许多成名的大师,大都出自老一厂。
——壶型:老一厂的紫砂壶,每一款产品壶型,都是老紫砂一厂的制壶大师们反复研究讨论的集体智慧结晶,壶型耐看,大气,实用。
-----收藏价值:老一厂的壶因为当时主要用于出口,国内真品不多,由于紫砂矿的枯竭,老一厂的大师泥料成为绝响.


宜兴紫砂厂建厂历史悠久.从1958年直到1997年. 现今台面上的制壶名家几乎都是从宜兴紫砂厂出来的 喜欢紫砂壶的人.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喜欢紫砂泥料.而紫砂一厂的泥料  正是最佳的宜兴紫砂,其原料都经过筛选和养土,具有一定的水平尤其是一厂的烧窑更是有别于外面民间的窑 ,有人试将紫砂厂的泥料拿到外面去烧  结果烧出来后表皮却较为干燥  重量与紫砂的扎实度也大不相同.无法像厂内那样烧出来具有的水色与光泽 .
那要如何判断是否真为宜兴紫砂一厂的产品呢我想可以从好几种方式来加以判断:
一.标签  
    一般来说宜兴紫砂厂出厂之产品大多有贴上标签1977年起,紫砂壶的生产以创造外汇为主,当时的生产以宜兴紫砂厂(紫砂一厂)为大宗,直到1997年紫砂一厂改制民营为止,其间外销标志约分几个时期:
    一、椭圆形绿标(鸡蛋标)—约1977年—1982年;
    二、无标志(甲子泥的年代)—约1983年—1987年;
    三、方圆标(白标)—约1987年—1992年;
    四、雷射标—约1993年—1997年;
    五、特殊标—1990年,两岸关系紧张,改用"MADE IN THAILAND"或贴日本国旗。【不过此标类壶市场较少见】
     除非真的遇到不肖从业者贴上假冒的标签  否则看到壶上贴有标签几乎可以断定是宜兴紫砂一厂所出品的.标签看久了自然会熟悉.因为外面印的跟原厂还是会有些许之差别.由于这几年紫砂市场低迷  实际上贴上仿制标签的壶并不多.尤其是雷射卷标.防伪功能较佳.也无法撕下来重复使用,假冒的较少.
     一厂制壶用泥,基本采用黄龙山四号和五号井深井泥。4号井的深井泥的品质是大家所称许的。90年代中期,由于矿井渗水,4号井被封,存世的矿料资源和4号井老壶便显得珍贵。然而当时是作为批量生产的出口产品,所以作工好坏,如以现在工艺水平来评鉴就稍嫌不足了。

二.作者与印款
    接触一段时间后可以慢慢认识到紫砂厂一些作者的名字.也常常有人整理出厂内的陶手名单.虽然名单常常变动.也要考虑有些陶手私底下在家里制作.但是仍然可以稍微作为参考.当你看到某些作者比如说周六妹.沈建红.毛映红.蒋亚萍.蒋锐荞,任永芬.华小其等等.这些都是宜兴紫砂一厂的作者.另外 1997年后直到今天仍然还有宜兴紫砂厂.方圆牌商标还是继续在使用只是改为民营.我看过一张壶的照片,作者吕静芝.确实是厂内的人.但是那作品是1997年后的紫砂厂所生产的.其泥料质感跟1997年之前的产品是有区别的 .( 但是 97后也有部分分厂在厂内与台湾商户合资做出口的.  其砂料也是一厂的和窑火也是相当好的.和民间私加工之品不可同日而言 .值得一玩 .)
    当然一厂的成型工人最多时达到400-600人.而且经常变动.无法一一熟记.但是看久了还是能熟悉.增加判断的依据.而有许多早期的产品.包括大部分的水平壶.都没有落作者款.而是落中国宜兴,荆溪惠臣.南孟臣.荆溪江制....等等甚至还有刻字款. 这些印款也能成为判断的些许参考.比如说哪个印款大致上是哪个年代所生产.
    但是要注意的一点,此种印款只能作为一部分的参考而不是绝对.以台湾商人跟宜兴接触的程度来说.订制一批茶壶.想落哪种款.就可以落哪种款.稀奇古怪无所不有您想要何种印款壶商都能生产给你,我还看过4把水平壶一套.底款分别为荆溪东.西.南.北孟臣...
    所以说印款  只能作为参考      
三.样式
    这点就需要长时间的接触.累积下来的经验.因为紫砂厂出产的样式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几百种是跑不掉的.但是接触久了经手的东西多了也能大致知道宜兴紫砂厂有生产过的样式. 哪些样式是一厂从未生产过的.
四.土质与烧成温度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以上三种都会有很多干扰的变素.标签可以假冒.而很多壶购买时已经过泡养没有标签.作者认识不完.也有家里私下作的.印款更是容易仿制.样式五花八门
    所以  最终还是要从土质来判断  宜兴紫砂厂的产品除了极少数的特殊情形:
    【一】:其烧成温度绝对够高.以壶盖轻轻接触壶身可以发出清脆的声音.经过泡养后. 声音明显变的结实.有的甚至会有类似金石的声音;如果你发现窑温不够.壶声音低沉不结实.大多不是紫砂厂的产品.而烧成温度够.壶内绝对不可能有异味.你可以闻一下壶内.除了泡养不当发霉之外.壶本身绝对不会有味道.
   【二】:一厂壶本身会具有一定的水色与光泽.有时较佳的泥质不用泡养.光是洗干净.以布轻轻擦拭就会散发温润的光泽
    【三】:质感与重量要够.紫砂厂的泥料密度高重量与质感都佳一般来说感觉会比厂外的来的重些,但平衡感较强。
    其实一厂商品壶泥料种类并没有很多.只是会随着时间的不同稍微有所差异   最大宗还是特拼(特级拼紫砂)跟小红泥这二大类. 其它还有清水泥段泥绿泥..只要玩过几把应该就能大致有些概念.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00#
发表于 2022-10-30 20:0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199#
发表于 2022-10-12 11: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198#
发表于 2022-10-12 11: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197#
发表于 2022-9-23 19:02 | 只看该作者
老厂壶用料大部分来自4号井,所以玩过正宗厂壶的对4号井应该不陌生。
196#
发表于 2022-9-23 19:00 | 只看该作者
底槽清是砂性更强的紫泥,比普通紫泥更好养成。
195#
发表于 2022-9-23 18:59 | 只看该作者
紫砂的双气孔叫法改为隙泡结构更科学,隙意思是可以通气,泡可以保温。
194#
发表于 2022-9-18 12:39 | 只看该作者
底槽青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紫泥而已
193#
发表于 2022-9-18 10:30 | 只看该作者
底槽青最早产于黄龙山四号井,后来是黄龙山五号井和台西矿。因为四号井和五号井的底槽青库存越来越少,现在市场上的底槽青大部门是台西矿的。台西矿底槽青与四号井、五号井的区别:台西矿是露天开采,四号井、五号井是井下开采。
192#
发表于 2022-9-18 10:27 | 只看该作者
黄龙山四号矿井






1972年在黄龙山西侧新建四号矿井。主井标高24米,副井标高11米,副井向东与主井相隔约200米。井筒斜坡17度,宽2.4米,高2.4米。掘井深度为-36米,采用分层开采(每层高约7米)。落矿采用电煤钻,装车采用装岩机,提升采用直径1.2米绞车,利用轨道使矿车直达工作面。






1982年5月,四号矿井二期工程上马,掘井深度为-80米。同年10月,开拓采用全断面爆破,一次成型新工艺。1984年10月,为降低井下粉尘浓度,试用湿式电煤钻打眼后炸药爆破、“空房悬顶”有轨无底柱分段落矿,中深孔回采等新工艺,既改善了开采环境也使开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四号矿井原计划年开采量为5万吨,至1987年,统计表明已达到近7万吨,其中紫泥2671吨,绿泥9吨。






1997年10月,四号矿井因生产成本过高等诸多因素而停止开采。今主、副井口已平没于地下。

191#
发表于 2022-9-18 10:26 | 只看该作者
黄龙山三号矿井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由早期宕口改建,为单井筒设计。位于五号矿井主井口南约40米处,井口朝北。矿井坑道位于二号矿井东侧,其分支巷道曾相互贯通。三号矿井最高年产量约1万吨。该矿井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结束开采,今井口已平没于地下。
190#
发表于 2022-9-18 10:26 | 只看该作者
黄龙山一号矿井



1958年下半年由红旗宕改造扩建,为单井筒设计,宽1.8米,高2.2米。落矿采用榔头、冲条凿炮眼、炸药爆破。1964年落矿采用风钻打眼后炸药爆破,地面运输改为矿车自溜。一号矿并最高年产量近2万吨,1965年停止开采,井口于台西村露天开采时被毁。



黄龙山二号矿井



1965年按国家对小型矿山的设计要求,由距一号矿井东约30米早期宕口重新设计改造,改变原来的独头井为主副井筒。主井标高11米,副井标高14米,副井向东与主井相隔28米,同方向排列。二号矿井最高年产量约3万吨,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停止开采,矿井于台西村露天开采时被毁。

189#
发表于 2022-9-18 10:25 | 只看该作者
黄龙山五号矿井






1979年8月,按照四号矿井的设计要求,在黄龙山东面北侧新建五号矿井。该矿井为主、副井筒并行排列设计,主井在南,副井在北,相距约15米,往西偏北方向开采。






由于五号矿井本身处于台西村范围内,五号矿井的开采与当时台西村多个承包经营者的宕口处于混乱状态。五号矿井原计划年开采量2万~3万吨。1987年统计表明年产量不足5000吨。直到1993年,五号矿井因多种原因无法正常开采。同年11月底五号矿井被转让给台西村,由台西村管理继续进行开采。






直到1999年因地下水大量渗透等因素,关闭停止开采。今矿井尚存,主、副井口皆已封闭。

188#
发表于 2022-9-18 10:23 | 只看该作者
黄龙山矿的存量究竟有多少

根据多方的说法,黄龙山紫砂矿肯定是有的,但市场上纯正的黄龙山矿并不多。

原因有这几点:1、 国营的紫砂原料总厂存在时流出来的,有些是合法销售,有些是盗窃,这部分矿料现在已经存量很少,几乎全部被消化了。

2、 原料总厂清算时处置销售的。主要是被几个比较有势力、有途径、有方法的人物购买。但作为商品性的部分已经没了,但是很少部分人还有,而且数量不少(上百吨总是有的),比如某某某大师,某某某某半囤半卖、藏用兼玩的制泥者。但是大师只卖壶,大商不卖矿。


3、 禁采前几年私人承包合法开采的。主要是现在所说的台西矿,也就是黄龙山水池所处地域。这部分紫砂泥品种繁多,数量巨大,总量有近万吨。大部分已经陆续出售,少部分尚有存货。

4、 丁山道路建设挖出来的建筑垃圾。几年前建设陶都路(包括紫砂源公园)、紫砂路一期,刚刚结束的紫砂路二期,都有大量紫砂泥出产。数量不少,但品种比较单一。保守点说,几千吨是有的,紫砂路主要是紫泥、段泥(以下皆称团泥);陶都路主要是降坡泥和小红泥。但精选之后可用于制作紫砂壶的数量起码打个对折。

5、 宝山工业园区建设时地基施工出产。主要是红皮龙、红黄泥(团泥的一种)。其中精选的部分主要被某私人购买,数量有几百吨。

6、 黄龙山2005年禁采以后,专业挖矿者盗挖的。总共有十个左右团体,多者十多个人,少者三两个人,每天都有矿出。

如今的黄龙山淑雅、端庄,山顶上经过种草、植林、建凉亭,是广大市民休闲的好去处。大水潭旁新建了黄龙山步行街,成为丁蜀镇的购物中心。而且,近期已把黄龙山凿开,筑了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取名:紫砂路。
187#
发表于 2022-9-5 16:12 | 只看该作者
专业文章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6-9 18:47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