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查看: 218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云南四大茶区[3]-西双版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9 1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西双版纳应该算是现在三大产茶区,产茶最多的一个茶区了,六六大茶山全都集中在此。六大茶山包括(悠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慢撒)
  悠乐茶山:位于景洪市辖区内,现名基诺山。束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东北与革登茶山为邻,西南接小勐养、勐罕和勐宽三个坝子,现为景洪市的一个乡级行政单位。攸乐茶山历史上位居“六大茶山”之首,是云南大叶茶的中心产地,历史上最高产量达2000担以上。攸乐山种茶,年代久远,相传茶是孔明遗种,故尊奉孔明为茶祖。
  革登茶山:位于勐腊县象明乡西部,革登茶山区域的海拔最高点是山神庙为1950米,最低的磨者河与小黑江交汇处最低海拔565米,悬殊的海拔差异,构成了立体型的气候奇观,其气候大致分为三等:一是低海拔温暖型,二是中海拔较温暖型,;三是高海拔偏冷型,古茶区山高谷深,冬季雾多,云雾缭绕,区域内常年阳光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8.20C。土壤主要为砖红壤、赤红壤、黄土、紫色土.土质都呈微酸性反应。土壤pH值4.5-6.5之间,所以以香型特殊而著称。
  倚邦茶山:倚邦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最北部,倚邦茶山面积约360平方公里,南连蛮砖茶山,西接革登茶山,东临易武茶山,
  倚邦山明代初期已茶园成片,有傣、哈尼、彝、布朗、基诺等少数民族在此居住种茶。今天走进倚邦,还能闻到古茶的清香,还能看到茶号遗址、大庙基台、土司府的柱脚石、“龙脊背”石板街、普洱府的茶令牌,乾隆皇帝的敕命碑,这些遗物、古迹是凝固的历史,记载着倚邦的伤痛和它曾有的辉煌。
  莽枝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最北部与革登茶山相联,相传是诸葛亮埋铜(莽)之地,所以取名叫莽枝茶山。莽枝茶山面积不大,但茶叶质量较好。清朝茶山的鼎盛时期,莽枝茶山年产茶叶达万担之多。现在,从茶山上的那块立于乾隆十一年冬天的碑石刻文中,还可以隐约感到当年茶山兴旺发达的景象。
  蛮砖茶山:曼砖古茶山,又称蛮砖,现称“曼庄”,为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位于今勐腊县象明乡南部,包括今象明乡的曼庄、曼林两个村委会辖区。
“曼(蛮)砖”一词,自明末清初以来,几乎凡涉及普洱茶“古六大茶山”的史籍、散记,都会提到。,曼砖茶山所产之茶品质好,而且是最早形成规模、产量较大的茶山之一,显示了其在六茶山中的重要地位。据记载,古茶园最先为当地土著人“本人”的先民开垦种植,清朝初午后,大批石屏等外地人进入,与当地少数民族茶农共同种植发展茶叶,清乾隆时期六年已形成较大规模,达到兴盛,茶山的茶园面积达到1万余亩,茶叶年产量最高达200多吨,其茶箐多数运往易武加工成“圆茶”外销。
  曼砖位居六大茶山中央,沿茶马古道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曼砖茶山古茶树古茶园在海拔565-1540米之间都有分布。境内山高谷深,河流纵横,云雾缭绕,阳光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种植茶树的自然条件优越。现今曼砖古茶山仍保存有2930亩古茶园,古茶树大都生长在茂密的森林中。茶树品种较杂,以云南大叶种为主,还有当地人称之为“柳叶茶”的小叶种,约占古茶园总面积的1/4。这里的古茶树大叶种茶,芽叶肥厚、大茸毛多、持嫩性强,茶叶香高持久、滋味浓重,内含物丰富,为制作普洱茶的上好原材料。
  慢撒茶山
  位于勐腊县易武乡东北,离易武镇内约20千米,与老挝交界。茶区内地形复杂、落差大,最高的海拔1950米,最低海拔750米。清朝乾隆年间,慢撒茶山开始进入最辉煌的时期,据史料记载,年产达万担以上。当时生产出茶叶,多集中在慢撒老街进行交易;慢撒在鼎盛时期有300多户居民。同治十三年,慢撒老街遭遇关键性的第一次大火;光绪十三年,慢撒再次遭遇第二次大火,无情的大火瞬间毁灭繁荣的小镇,此时,离慢撒20千米外的易武,立即取代慢撒的地位。这也说明为何清光绪以后的《普洱府志》上,易武替代慢撒,成为六大茶山中重要的茶山。慢撒香扬水柔,在香甜茶系列中最具特色茶品;舌面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优质茶品甘韵扩及两颊。
  易武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州勐腊县易武茶山的古茶树种群较为单纯,大都属普洱茶种。易武茶山面积较广,因此又称易武茶区古茶树特点为:茶树分枝密,叶均水平着生;分枝级数较多,最多达四级;叶形多为长椭圆形,叶茎楔形,叶长叶宽脉对;色泽为绿或深绿色。古茶树分布在海拔900―1600米之间,山高雾重,雨量充沛,常年日照充足。另外土壤的透气性好,有机质含量高。植被保持完好,生长着诸如椿树、香樟树、榕树等高大乔木,森林覆盖率高,构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种植茶叶的理想之地。易武茶山所产的茶叶属大叶种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茶味浓郁,适宜于制成普洱茶,经久藏后,其汤色褐红,陈香活现。尤其是陈旧的易武春芽,汤色红润耐泡,叶底呈现褐红色,乃普洱散茶中之极品。一些资深的普洱茶品尝家都清楚,若从越陈越香的角度看普洱茶,易武茶山大叶种普洱茶实属最佳。也正因为易武茶的天生丽质,古六大茶山贡茶大都产自于易武乡周围,一些茶商在制作茶叶时,常常在包装上注明易武茶,使易武从产茶量和茶质两方面都一跃为古代版纳的茶山之冠。
  巴达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西部,与缅甸仅一江之隔。巴达系傣语地名,意为仙人脚迹。因巴达寨西有一块巨石,石上有一巨大的传说是仙人留下的脚印,故得名巴达,乡以寨为名。西双版纳巴达山海拔最高为2249米,最低点在西南部的南览河岸边,海拔668米。
  巴达乡有野生茶树群落和栽培型古茶园两大资源。野生茶树群落分布在贺松大黑山的原始森林中,大理茶种,著名的1700年的野生茶树王就生长在这个群落,附近分布着许多野生茶树。栽培型古茶园资源有2162亩,普洱茶种,具体分布在曼迈村委会曼迈村民小组,章朗村委会章朗村民小组和曼皮村委会的曼帕勒村民小组中。
  古茶园分布在风景林中,土壤为黄棕壤和黄壤,雨量丰富,年平均气温18度年雾罩日126天,气候温暖湿润,有茶树生长最适宜的优越自然条件。口感上:巴达山偏向口感种重型的普洱茶
  布朗茶山:布朗茶山位于西双版纳勐海县境内,海拔均在1600米以上,属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只有旱湿雨季之分,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和养分的积累。布朗族为古代濮人后裔,可说是茶艺的始祖,是他们最早栽培制作和饮用茶叶,布朗山乡的南部和西部与缅甸接壤,是全国惟一的布朗族乡。据文化学者调查,布朗族与柬埔寨的高棉人是同一种族,高棉人创造了吴哥文明,而布朗人却成了西双版纳最早的原住民之一,也是茶文化的一个源头。布朗山大叶种野放茶特色为,口感刺激性稍强,舌面与上颚中后段稍苦;上颚香浓味重,
  班章茶山:老班章位于勐海县东南部,在布朗山乡政府北面,距布朗山乡政府约35公里,距勐海坝30公里,距勐海县城约60公里,距西双版纳州府所在地景洪100公里。海拔1600~1900米,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6H*r2x7~%L%k老班章年产古树茶40吨左右,小树茶8吨左右。其古树茶不管是苦茶还是涩茶、甜茶,都有一种独特的“班章味”:冷杯香气厚而持久,苦涩味入口即化,回甘生津而绵长。班章是现今最热的一个茶山。也是现在茶中王者。
  南糯茶山:南糯山所在地属于勐海县格朗和哈尼族乡。“格朗和”为哈尼语意为“幸福吉祥”。南糯山,平均海拔1400米,山高谷深,植被茂密,夏凉冬暖,土壤以砖红壤和赤红壤为主,且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再加上时常大雾弥漫,南糯茶山俱备了大叶种茶树最佳的生长环境,所产茶叶的品质自然绝佳。曾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质奖的“南糯白毫”,就是南糯山优质茶叶的代表。
  勐宋茶山:位于西双版纳自治州景洪市南部大勐龙镇总面积493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219米,最低海拔870米,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0C,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土壤肥沃,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优越。是西双版纳历史悠久的古茶区之一,拥有茶园面积3.3万亩,古茶园3800亩。茶叶特色:水柔香甜,上颚与舌面后段有特殊气味,舌面根部苦为味明显、难化。近年因易武茶价高,坊间有以勐宋茶仿冒易武茶销售。茶山古茶园分布较广,古树龄在100-300年之间
  现今的普洱市场前四名茶山分别是,班章,冰岛,易武,昔归,景迈。


2#
发表于 2014-6-29 13:18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3#
发表于 2014-7-9 19:1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學習了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6-23 13:05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