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楼主: 奉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九洲艺术鉴赏文论集

[复制链接]
181#
 楼主| 发表于 2013-10-6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10-6 10:32
从天才的小沈阳谈起
发表于 2009-9-10 17:47:02

历史是什么?


发表于 2009-8-11 00:43:30


每个人的历史,
其实都是他自己,


国家也一样,
所以国家与个人,可以为了历史而打仗。


艺术史也一样,
要是国家极其发达了,
也许某一天,
会为了艺术史打仗。哈哈哈哈。。。。。


争夺历史,
都是在争夺现实。


182#
 楼主| 发表于 2013-10-6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花了150元,买了一本1920年有正书局的《何绍基》


发表于 2009-8-6 22:16:49


本来准备扫描,
扫了一页,
发现不成,
如果扫描好了,书也就片片碎光了。


就把扫的一页,
挖一个好的局部,
发给大家玩玩。



一般来说,
何绍基真迹为主。


但是很差的赝品也特别多。


几乎没有成批的“高仿”。

183#
 楼主| 发表于 2013-10-6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10-6 12:44
昨天花了150元,买了一本1920年有正书局的《何绍基》

《欧斋石墨题跋》读后感


发表于 2009-8-6 10:36:11


朱文钧(翼盦),作为民国第一碑帖藏家,
应该毫无疑问。


他的选择与思维,
体现在他的《欧斋石墨题跋》中,
其中光辉处依然闪耀。



大收藏家的主要贡献,
是在其中年做出的,而不是晚年。


晚年是享受名声的时候,
不是做工作的时候。


收藏这个事情,
需要一点“血气”,也就是勇气。
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样,
即便某人身价数十亿元,
真到要买几千万的东西的时候,
他所面临的压力,也是一样的。


年纪大了,
这样的“血气”就会消退,
收藏成就,多是年轻人做出的。


朱文钧,只要注意他题跋的时间,
就会发现,
很多收藏品,
都是他30多岁,40岁收藏的。


譬如,北宋拓本《集王圣教序》,
他出手买下时候,
也就是40岁。

《昭仁寺碑》,
是否虞世南,两派截然相反。


朱翼盦说“具眼者自能辨之”。


我看,
今天如果请朱翼盦上了BBS
也会被另外一派人,骂得狗血淋头:你说谁“具眼”?啊????!!!!!


不是朱翼盦的问题,
是BBS 的问题。


网上妄人,
谁惹得起?一笑。

我已经不在职场中混了,
但是职场中这样的人很多。

184#
 楼主| 发表于 2013-10-7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10-6 12:49
《欧斋石墨题跋》读后感

“个案积累”不能引起“水平提高”,这是鉴定最难的地方


发表于 2009-8-4 09:49:32
刚才想明白的。


我看到一些朋友不断的在不进步,
但是他们很努力,
我就想,这是怎么回事?


估计是这样的,
看到个案增加,
甚至自身经历个案增加,
未必能带来水平提高。


这与其他学科有些不一样的。

情况,比你说得还要复杂。

从外行进入内行的过程中,
似乎大多数人,
并不能因为研究几个案例,或者多个案例,
而入门。

这是为啥我还有点想不明白。

现在就是学科。


只是没有教科书罢了。
鉴定学科的基本原理,
与刑侦学,
很接近的。

鉴定其实应该是一个相当抽象的事情,
立体几何学得好的人,
应该擅长鉴定。


相反,
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人,
只习惯感性认知的人,
不太容易在鉴定上做出成就。

为啥有人看画不成,
反而要看照片?


抽象抽象抽象!

只有需要抽象的事情,
才是积累未必提高的事情。

你一说战绩,
这个虽然是硬指标,
但是也是遭人嫉恨的指标。


对吧?

你怎么可能指望让“大家”认可呢?


绝对不可能的。


这个大约相当于火箭专家,指望“大家”可以帮助他,修改火箭起飞的数学模型。

你要有徐熙,
贴出来大家看了就知道了。


至于你说《雪竹图》是其他人画的,
我想,
你也就是翻一下《宣和画谱》就来说话,
还是大意了。



18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7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10-7 12:43
“个案积累”不能引起“水平提高”,这是鉴定最难的地方

装裱师救了这张林散之


发表于 2009-7-30 12:44:19










去年买了一张1990年出版过的林散之书法,
拿到手一看,
装裱得太差了。


最近请一位顶级装裱师动手,
重新表了一下,
前后效果,
完全两样。

开水烫了两遍,
洗掉很多垃圾,
才有今天看到的精神。


原来简直一个泥头。

20年前就应该这样装裱,
不过说实话,
南京的装裱普遍很差。


可能害了很多林散之真迹。


导致林散之真迹在数年之内必须多次被揭裱。

不要重新裱了,
这样看起来很好。
(小狮子馆:那裡這樣貴的。要是有重新裝裱的價值,我可以請我們遼寧博物館的師父去裝裱的)
重裱现在很贵的。起码上万。

忘记你有这个关系了,哈哈。。。


重新裱的话,
要能补干净了,可以重裱。

说实在话,
纸张不补干净的,别动了。


免得麻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186#
 楼主| 发表于 2013-10-7 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10-7 16:41
装裱师救了这张林散之

这张在西泠拍了大约11万的何绍基两尺小幅

发表于 2009-7-27 23:54:59


写得很精,
但是装裱得不好,居然是蓝颜色装裱,
还卖了这么贵,
晕菜。

有人问,
看书法,都看什么?


其实看到的都是自己。

不是高人,
只是看到拍卖场中牌子动,
比心动更厉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187#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0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何绍基的足迹


发表于 2009-7-25 20:51:17


今天开始陆续上传一个何绍基的扫描件。


因为扫描对作品本身有伤害,
所以我做的会比较慢。


大家仔细看看,
谈谈体会。

早期的何绍基,
与后来的变化很大,
这是很有趣的现象。

这样的扫描,
我觉得对得起何绍基了,
很多印刷品看不到的东西,
我都给他展示给大家了。

笔墨什么的,
都在其中了。
展开看的时候,
有点看黄庭坚的感觉。

能够把笔墨完全自如的展开,
书法史中,
何绍基是很少有的一个。



碑帖的区分,
现在看来,
也有些是后人强分。


对于明代书家来说,
他们面临的最大选择,可能是,学王羲之,还是学颜真卿?


董其昌,王铎,都是王羲之、颜真卿都学。
但都是王羲之的底子,加强颜真卿的因素。


在何绍基早年,
也是王羲之,颜真卿都学,
但是颜真卿的底子很强烈,增加了王羲之的因素。
何绍基学篆隶,是很晚的事情了。


归舟帖的这件作品,
从收藏角度来看,可谓可遇而不可求,
是何绍基大约46-48岁前后的作品,
有一个重要对联,与这个条幅写在同时。

我估计,
何绍基晚年神经不敏锐了,
类似于得了一种职业病,
所以就写得没有中年风度翩翩了。

王铎那张,比不过那个四屏条。


需要王铎一流作品,
可以和那个四屏条比一下。


写大字,
无非就是“不要照顾”笔画,
只管写下去。

立轴和立轴不一样的,
题跋和题跋也是不一样的。


很复杂。


譬如说,
这个帖子的四条屏,比较早年,不超过43岁。
上次我发的那个四条屏,略晚三四年,大约46岁。
差异是什么?


何绍基为什么自己向哪个方向上靠过去,
他想干什么?
获得了什么?丢弃了什么?


同样,
王铎当年想干什么?
董其昌当年想干什么?


只要把他们的作品排列出来,
可能就会看到他们的“心”。。。。


鉴“心”最难,也最容易。


鉴定最后无非是“鉴心”。

线条质地,也有可能是由于纸张质地造成的。


这一点,你要当心陷阱啊。

这个帖子的四条屏,
诸位都感慨这是一支怎么样的毛笔。


我也不知道。


感觉是神奇的笔在运动。

你那个确实不错,
但是也要看原作。


你那个照片,优点只是有点沉着,
看原作才知道是否真沉着。

谁好谁差,
这是没有标准的东西,也不是学术问题,
不需要争论了,
哈哈。。

这个写法何绍基使用了很多年。
不会的,
晚年从来没有子贞何绍基款。


那是由于时代不一样造成的。


中年几乎全部是子贞何绍基。

我们首先研究的就是时代问题。
这个我很清楚。
我们可以做到看到作品本身,不看落款,就大致知道是哪一年的。

还是要有比较客观积极的历史观。
何绍基是一个贵公子哥,
与那个时代的名人,
个个交道很多,
写字写成这个样子,
也是可以理解的。可以想象的。


与邓石如、赵之谦完全不同,完全不同。

扫描真迹很麻烦,
在过程中,
最害怕听到声音,
听到声音,
就说明一定是把哪里搞折了。


需要小心,平稳,
才可以在一个小扫描仪上扫描那么大的真迹。

不看真迹,
书法上很多信息,
完全“学习”不到的。


扫描图片从某种角度来说,
比真迹更好。

何绍基其实没有人研究过,
真是好笑。


我们可能是第一批严格意义上的研究者。

以前,
梅墨生研究过一点何绍基,
不知道是限于条件,
还是限于他的兴趣,
明显看到在《中国书法全集·何绍基卷》之后,他没有新的研究成果。。。

以前人们看待何绍基书法艺术,
由于没有全面资料,
没有艺术史研究基本方法,
所以,
不少人看到的是糟粕,不是精华。

没有印刷过的真迹,
是没有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的真迹。

所以说,
大家都没有研究过何绍基,
需要开始研究。

你说的、或者是听来的这些“常识”,
就是没有人研究何绍基的明证。


这些“常识”是你自己总结出来的吗?


你也不用回答,
我肯定地说,
不是你总结出来的。


所以啊,是谁总结出来的?谁这么说的?符合事实吗?


有人研究过吗?

我是把全世界所有出版过的何绍基,
在做最基本的时代排列,
然后才可以谈得上研究。


只有完整的时代排列,
然后才可以看到何绍基的全部艺术,
否则就是一鳞半爪,
没有啥好谈的。


没有全局,
就没有个体。

我是一个有公心的人,
不私藏知识,
至于扫描的“负面影响”,
就让它出现吧。


我还在乎别人说“这是假的”吗?

你一定要相信一个基本原则,
那就是,
专业研究的人,
从概率上说,
一定比不专业研究的人,知道得多一些,或者多很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188#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5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关注!
在继续编辑整理中……






鉴定大致上有三种境界


发表于 2009-7-23 09:01:59


以射击来比拟,
比较说明问题。


第一种,
就是看了不少射击教科书,
一枪没有放过,
就以为自己可以了,
开始四处指点别人如何射击。这个姿势不对,那个握枪不对。


第二种境界,
就是在靶场打打靶子还可以,
就以为自己是天下神枪手了,
四处想象,
既然自己100米卧射达到10环,
那么,100米以外树枝上的小鸟,
一定可以一枪命中。


我很像建议,到树林里去打一只鸟,就知道难度了。


第三种境界,
到战场上,
每一枪都打到敌人了。




现在书法江湖部分网友,
属于第一,第二种境界,
并且有幸通过录像,观看了战场第三种境界的境况。


他们真诚的相信:
录像上,那些战场上的射手不成,


他们要是上战场,扛一支枪上去,
敌人全部死翘翘。

第二种境界,
向第三种境界,前进的时候,
有一个典型特征。


就是他们扛枪出去一趟,
巡视良久,
回来宣布:天下无鸟。


不是枪法问题,啊,哈哈,是天下无鸟。

在向第三个境界前进的时候,
最困难的,
是“找到鸟”。


说实在话,
从难度上说,“找到鸟”,占难度的80%,
一枪打下来,占难度的20%以内。


当我们在论坛中,
讨论已经提出的问题的时候,
最困难的部分其实已经由发帖人解决了:提出问题!


剩下的其实都很简单,
研究以后一定会得出结论。


我是新闻行业出身,
学校里教的,都是“如何写新闻”。
到了工作岗位,才知道,最困难的在于:新闻在哪里?


这些,其实是一个道理。


当你知道新闻在那里的时候,
写新闻的能力,
其实已经变得可大可小了,
因为最麻烦的事情已经解决了。


宾南在网络上,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无数值得讨论的问题。



我?


我现在的境界,
就是专门拿枪打那种第一种、第二种境界的发言者。

189#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5 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月星辰 发表于 2013-10-14 09:32
仔细读了,大有裨益。好文章,好贴!!!

多谢关注!
在继续编辑整理中……




发表于 2009-7-22 16:19:17


有一种成功,叫撤退,
有一种失败,叫占领。

白天总是白天,黑暗之后就是白天。

黑夜就是黑夜,
不是白天。

鉴定也一样。。。。日全食的白天,也不是黑夜,虽然看起来很接近。



190#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5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关注!
继续编辑整理中……






有些人,为什么不进步?
发表于 2009-7-17 20:37:37


在网站上也有很多年了,
我发现,
很多人一直不进步。


很多年前就那个样子,
现在还是。


有人想,
那时他们不学习。
所以不进步。


我以为,
他们不具备学习的能力,尤其不具备学习的精神,所以不进步。


具备学习能力的人,
即便不想进步,
所阅变多,自然会进步的。
那些原地踏步的人,其实就是完全不具备学习能力的人,所以不进步。


由于不进步,
但是发言的想法不被磨灭,
于是就显得愈发不可收拾的,哈哈,,,,我就不描述了。


我建议这些人,
去学习一下《老三篇》,
那里面,
有一些光辉的思想,值得学习。


学习一下共产党人的困境中奋发图强的精神,
可能对那些人,有些帮助。
因为那些不进步的人,
首先失去是学习的精神,其次才是学习进取的能力。

看看自己的成绩,
除了嘴皮子,
还有众人都看得到的成绩。

首先要学习共产党的经典文献,
学习谦虚谨慎的精神,
学习学习精神,
才能进步。

因为在革命时代,
你如果不学习,不实事求是,
你就得死。


在血的压力面前,
共产党人寻找到正确的道路。正确的思想道路和理论道路。以及学习道路。


在网站,
你不学习,死不掉,
这就是有些人不进步的原因。因为死不掉。


在书画领域,
现在是无知之辈,在教育有知识的人:你们要谦虚!你们要学习——他从来没有阅读过一篇论文的作者——爱因斯坦。


你看,我需要谦虚吗?我需要对无知者谦虚吗?
我可以对真理谦虚一点,
但是对无知之辈,不好意思,就像楼上这位,我只能无情打击。

如果有人是这个逻辑,
我会考虑的。


什么逻辑?那就是:因为我比你宾南牛,所以你宾南要对我保持尊敬。


这个要求,我会考虑的。


如果有人说:因为爱因斯坦比宾南牛,所以你宾南要对我保持尊敬。
我会建议你去医院看看。

我看,
是希望强手变得谦虚使得某些人不进步。

其实,
只要出手买东西,
就是去打仗了,
可能会被杀头了。


所以动手买东西的人,应该进步会大一些。

很多人自己都不曾收集过资料,
就是在网上看到多少是多少,
然后就专家自恃。


愚哉。

你没有读过爱因斯坦的论文,
但是却拿爱因斯坦来指点我,
你的大意就是说,因为爱因斯坦比宾南牛,所以,宾南要谦虚,对你表示尊重。


所以,
我建议你去看医生。

不能太现实,
毛泽东,共产党,都不太现实,
才有大成就。


今天朵云轩拍卖,
告诉我们,
书画真的,涨起来了。


何绍基,对联,18万。。。。。




191#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5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10-15 09:42
多谢关注!
继续编辑整理中……

病中所得:鉴定其实是一种抽象


发表于 2009-7-12 16:00:12


艺术史靠图像关系获得知识,
鉴定其实靠的是抽象的东西,
与艺术史不一样。


以往很多人都搞混淆了。

192#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5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10-15 09:43
病中所得:鉴定其实是一种抽象

西泠斩获董其昌书法





发表于 2009-6-22 12:28:07












在一片高价中,
在一个两尺何绍基也卖到11万多的时候,
在一个翁同和也可以23万的时候,
我能拿下这件巨大的董其昌,
心中有股说不出的滋味。


第一次,
我拍卖以后,
笑嘻嘻的与竞争对手说:谢谢!


在以后的拍卖场中,
必须,买人家看不懂的,至少是现在看不懂的,
否则,
就成为金钱的游戏,
哈哈。



略少于何绍基那张。
回上海的路上,
开车心情很好,
进了上海境内,
开始下大雨,
我这才发现国内的很多司机,原来不会开下雨的高速,
我在16分钟之内,
大约超车100辆,
是我学会开车以来,开车最过分的一次。


车上有董其昌啊,哈哈。。。

其实,
只要我们仔细考虑一下,
就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简单的结论,
那就是,
董其昌真迹一定比王铎真迹多。


王铎真迹中,
大多数是大立轴,
董其昌的能确认的大立轴,寥寥无几。


为什么?


因为没有人研究。。。。。


这时候,
要找到好的办法,
去对付董其昌。去对付董其昌的大立轴。

在美国时候,
有比较多的暴雨高速公路开车的经验,
所以有疯狂一下的心理和技术基础。

倒也是,
那天,
我车速120的时候,
闯进路面积水区,
让我听到了很奇怪的声音,
想了一秒钟,
才发现是进积水路面了,
哈哈。。。。。

谁都吃不准董其昌的时候,
我还有点机会。


谁都认识了董其昌,
我肯定去研究别的了。


因为艺无止境——我是说金钱方面。哈哈。。

我刚学会开车前三年,
经常开快车,
后来就慢下来了。


前天算是慢下来以后一次意外开快,
哈哈。。。

拍卖前有人(他也买了一些清代书法)问我想买啥,
我这个人大方啊,
我直接说,董其昌。


对方结结巴巴的问,这是真的吗?


我说:董其昌有真的吗?


大家愕然。


哈哈。。。。。


拍卖之后,
另外一个人问,你买的是真的吗?
当时我很高兴,我说,我买了呀,当然认为这是真的才买的呀。

我的真实地感受都写在第一页的纸张上了。


当我意识到这是董其昌的、一条校正他自己的风格、和“走钢丝”的风格时候,
我赶快决定出手买下来。


混乱之中,
居然让我得手,
我很意外。有点那个“百万军中”的感觉。

前两年看上海博物馆展出的董其昌书法大轴,
相当眼馋,
哈哈。。

这件作品,
应该比天启2年要早。

其实观察多了,
就可以发现一些小规律。

我还没有搞清楚确切年代,
但是比较早,是显然的。

应该是45岁以后不久的一件作品。
不可能那么早,
用“太史氏”印章呢。

研究获得进展,
这件作品,
大约是1612-1613年的。。。。。。。。。。。。。。。。


董其昌,57,58,59岁前后作品。


我们一开始的感觉是正确的。

现在懂董其昌的人潮多,
与一年前相比,
没有办法比了。。。。。


所谓一日千里。。。。形势发展很快。

过一段时间,
我贴一个图片上来,
看落款时间,和落款的风格,就可以知道了。。。。


要过一段时间。。。

我可能也找到了我印象中的那个出版过的,
结果却是另外一件。


内容一样。

我会想办法扫描发给你的。


因为当时仅仅是过眼,没有记住是哪本书。

可能不是石头印章,
是铜印。


多方同印的可能性居高。

不是假印章,
都是真印章。


董其昌情况特殊,不需要学术研究。



孙向群说,
董其昌,
石印铜印肯定都有,而且是一次性刻很多一样文字的印章的可能性最大。
而且是多年随便混用最可能。
是同时代的一些好手帮他刻的。印稿有可能是他自己出的。

孙向群并不知道每一方如何,
只是说,整体的,是这个样子。


在我个人想来,
董其昌印章资料搜集不易,不容易研究。


赵子昂就那么几十件东西,
比较容易。

诸位如果有事,
我可以回答。


如果没事,
就各自忙去。。。。


至于说我想在这里卖假书画,哈哈,哈哈。。。


估计,
若干年后,
江湖总要传言,
说刘某是在书法江湖,卖了很多假书画发财的——只是考不出一个当年买家。哈哈。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193#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5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奉橘 发表于 2013-10-15 10:36
西泠斩获董其昌书法

今天西泠拍卖,给书法带来了新行情


发表于 2009-6-20 20:25:35


只要是字——当然要是浙江人、江苏人、上海人认识的那种字,
就开始疯抢。


我估计起码有20个名不见经传的古代写字人,
今天,
在西泠拍卖,
创造了他们的新价格。


这个事情,
从好的方面看,很好,市场上扬嘛!


从坏的方面看,
很坏!
不过是从买活着的人的作品,来保证真迹,的办法破产以后,
新想出来的,找古代“绝对真迹”(也都是绝对二流真迹),的道路。


总之吧,
别人认识的,
就没有办法买了。


强人很多啊。


当然,在所有人的软肋上,我还是可以出手叉上一把鱼叉的。


哈哈。。。。金钱不是万能的。。。。

说一句,
王文治也涨起来了,很是吃惊

等价格公布以后,
看看那些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作品价格,
就会有点感想了。


翁同和都卖了21万,哈哈。。。

感觉上,
书法的“一万”时代,
很快就要过去了。


只要被认出来的,
大约就是3-5万。

总之,
西泠拍卖有一点,
任何拍品,
别让浙江人认出来,
也就是大致上说,
不要让浙江美院的教授们认出来。。。。


否则就买不到啦。。。。

不是每一场拍卖都会被别人记住,
不是每一件艺术品的交易都会成为故事,
但是也确实有一些艺术品,
在他们成交之后,
就会逐渐成为一个新的故事。


其实,
可以仔细研究一下,
今天的西泠,古代书画拍卖场,
最值得买的东西,最适合买的,是什么?

总之吧,
当你在预展现场仔细观看的时候,
好东西就会逐渐浮出水面。


我在拍卖场中,
很少坐得住,
一般都是等到我要的东西我再进去,
其他时间都在外面晃悠,
所以,
吴昌硕那个,我确实是不知道价钱。(而且还是19号拍卖的)。

你关注的这些东西,
与股票也很像了,
在你资金紧张的时候,
其实大家都紧张。

书法收收,
那算是兴趣爱好。


绘画才是专业。


194#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5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浮生一日闲


发表于 2009-6-18 21:54:15
由于计划变动,
今天算是难得清闲一天,
很是难得。


于是乎,
就去怀古,一个人吃吃喝喝,游山玩水,
很有趣啊。


晚上回来,
才发现这是有趣的一天。

说实在话,
自己的文章,自己都翻译不好啊。。。。


哈哈。。。。

这是西方考古学系博士生的活。


其实这个领域,
全世界也没有几个合格的翻译者。
不到30个人。。。
大约不能开这个口子。


文章,
需要考古学背景,还得是古代瓷器方向比较熟悉,
看得懂中文,
真得不到30人,哈哈。




19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5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与维克多会面

发表于 2009-6-16 16:04:12
两杯摩卡,
相谈甚欢。


网上朋友可以在现实中很好的交流的。

忘记说了,
刚查阅到,
前两天北京荣宝的王铎(款),
最后是392000成交,
6万起价,
算是忽悠老百姓了。哈哈。。。。

那是真迹。


拍卖行说(款),是忽悠老百姓。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6-2 17:19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