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楼主: 伟哥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手工模具也说厂壶之精粗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2008-1-22 10:3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文间内容很简单,丁山历来不缺乏技艺精良的艺人,却缺乏对紫砂这门艺术有着到位的审美眼光,艺术修养,文化品位的人。这才是决定其作品成败价值高低的关键所在,而不是什么手工制作还是模具制做的问题。不管那种工艺要做好了做到家了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些台湾壶商培养出来的工手,离开了老板提供的重器给他模仿后,就越做越没水准的原因。现在有些艺人的手工精密度工可以做到前无古人,可是东西上手却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另可要件破破烂烂,口盖松旷出水不畅的老件玩玩。模具等于“印刷品”复制吗?同一个模具交给不同的人做效果差别很大的,就是同一个人用同一个模子做一批壶,也是不会出现两把或两把以上完全相同的壶的,这一点没有成批定制过壶你是不会了解的。你当做壶是印钞票啊?一印一大堆张张一样。我认为在制作方法上没有那种工艺的高低只有制作人水平的高低,光凭坐在家里拍脑袋想出来的理论跟现实是不会无缝契合的!

有同意的观点也有不同意的看法——现在业者销售模具壶的最大卖点,就是大打文化牌和灌输艺术底蕴概念,却把紫砂作为【民间手工艺品】最大的本质【手工成形】的概念越抛越远了。前人做的东西没有当代的精,并不是现在吹毛求疵,而是前人太不拘小节了。今人没有前人做的东西有古意,和书法家具等概念是完全一致的,是时代背景影响到个人,而不是个人不认真做。反之,可以说做大批量生产模子壶的前人,就多数没那么认真了。模具壶的概念当然不同于印刷品,但在有的选择的前提下,我还是会选择纯手工的。

   说到收藏!到底你收藏的是壶的历史特征,文化价值还是收藏它的制做方法?不同历史时期的东西都有他的特征,它当时的存在,正是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这才是藏点。就像邮票不是说用那种纸张印的或是那种工艺印的更有收藏价值些。有些老票现在看来印制水平低劣但这才是对的真的有价值的东西。

老票的价值所在是存世数量而不是制作工艺,物以稀为贵,如果卖到满大街都是,哪怕都是真的,价值何在?厂版的泥料好,器型古朴耐看都是其优点。但厂版更大的优点,是其数量庞大,具备流通性,还有就是大家都玩的起,因为便宜。这个不是叫【收藏】而是更应该叫【收集】。很简单,厂版流行的年代,同时期可认定为收藏的,应该是早期名家壶,如何道洪、周桂珍、徐汉棠等人的作品。当然,厂版也可作为收藏,那就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系列。但随便凑齐一个系列,怕要几十把甚至上百把了,换了是我,我宁可收藏一把名家壶。

   说到价值,就更玄乎了。一把标准的模具水平壶算是粗货了吧?除了泥料之外其它毫无工艺可言的,却备受追捧拍出天价超出某些高工大师当时的壶价,这也不是没有过的事。不同地区不同消费群体就会有不同的审美价值观念,你认同的价值不见得别人就认同的。

是因为水平壶的泥料再也找不出来了,有的是材质价值和历史价值。还有一种价值怕没有多少人知道的,厂里当年出来的价格仅几块钱人民币,后来被运作到2W以上一把,压壶在手的人,是如论如何也卖不到当年的价格了。【宁可留着自己用也不割肉】的心态,泛滥在每一个老水平壶藏家的心里。

   乔兄说他那把壶没卖出就是因为用模了,而人家客户要手工的,我觉得以其说怪模具还不如说怪你自己营销策略比较失败好些。

与其说我策略不对,还不如说我比较尊崇紫砂更应该是【纯手工成型工艺】的传承,这点,我比较尊古,所以这壶只能留给不介意借助模具成型的同僚了。毕竟这样的同僚还是占大多数的。大家都玩纯手工,不是说都玩的起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17#
发表于 2008-1-22 10:42 | 只看该作者

很高兴看到LU兄来进一步阐明观点

我也就更知道一些讨论的分歧了

但小弟(包括此文作者)可没说过模的要好过全手工的或要大家一定要多买模壶哦。只是比较单纯的表达了制壶不管是全手工还是模的要把各部位都溶为一体就还是要有一定技术含量的!

-------这段话也可以被看作是补充的阐述

问题是抛开这些歧义,单单就手工和模具本身来说

追求手工的意义永远是不可代替的,而模具做壶的动机却多少是与艺术品收藏想违背的------我指的是可以手工制作的却以模具来简化制作程序和劳动时间的模具行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 10:43:53编辑过]
18#
发表于 2008-1-22 10:46 | 只看该作者

好像有些象普洱茶,

整体上,没入仓的好过仓茶。

但如果茶底不好,没入仓的也可能是垃圾,

如果适当的入仓,控制和处理得好,也会有好茶!!

19#
发表于 2008-1-22 10:48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奉橘在2008-1-22 10:42:41的发言:

很高兴看到LU兄来进一步阐明观点

我也就更知道一些讨论的分歧了

但小弟(包括此文作者)可没说过模的要好过全手工的或要大家一定要多买模壶哦。只是比较单纯的表达了制壶不管是全手工还是模的要把各部位都溶为一体就还是要有一定技术含量的!

-------这段话也可以被看作是补充的阐述

问题是抛开这些歧义,单单就手工和模具本身来说

追求手工的意义永远是不可代替的,而模具做壶的动机却多少是与艺术品收藏想违背的------我指的是可以手工制作的却以模具来简化制作程序和劳动时间的模具行为


当年借助模具成型的大批量厂版,其最大的本意就是——减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提高生产率

此话可衍伸出另一含义——并不是说做当年厂版的就绝对做不好纯手工,而是说很难做到。与其做了达不到效果或容易烧坏,还要浪费更多时间,倒不如用模具成型来得更快,成品率更高。

20#
发表于 2008-1-22 10:48 | 只看该作者

补充一句: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支持  百家争鸣!!!

21#
发表于 2008-1-22 11:20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段泥在2008-1-22 10:48:18的发言:

补充一句: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支持  百家争鸣!!!

9494!

22#
发表于 2008-1-22 11:2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话题往往在多个论坛有着多次的讨论

就是因为在涉及模具与手工的论述里

无法撇开泥料断代,制作时间,劳动成本,营销策略等等诸多因素

讨论的点一旦散开,就很难针锋相对

我们就模具与手工把每个要素都说到,会让大家有更清醒的认识

这个话题从我开始接触紫砂以来就没断过

我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参与讨论的!

帖子应该加精华!

23#
发表于 2008-1-22 18:34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奉橘在2008-1-22 11:21:17的发言:

这个话题往往在多个论坛有着多次的讨论

就是因为在涉及模具与手工的论述里

无法撇开泥料断代,制作时间,劳动成本,营销策略等等诸多因素

讨论的点一旦散开,就很难针锋相对

我们就模具与手工把每个要素都说到,会让大家有更清醒的认识

这个话题从我开始接触紫砂以来就没断过

我也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参与讨论的!

帖子应该加精华!

认可老奉说的,不辨....不明

24#
发表于 2008-1-22 19:26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乔丹在2008-1-22 10:30:48的发言:

 有同意的观点也有不同意的看法——现在业者销售模具壶的最大卖点,就是大打文化牌和灌输艺术底蕴概念,却把紫砂作为【民间手工艺品】最大的本质【手工成形】的概念越抛越远了。前人做的东西没有当代的精,并不是现在吹毛求疵,而是前人太不拘小节了。今人没有前人做的东西有古意,和书法家具等概念是完全一致的,是时代背景影响到个人,而不是个人不认真做。反之,可以说做大批量生产模子壶的前人,就多数没那么认真了。模具壶的概念当然不同于印刷品,但在有的选择的前提下,我还是会选择纯手工的。

    前人的壶欠精密,我觉得是跟其生活的时代分不开的,以前做壶的人社会地位很低。被称做‘泥巴佬’下三烂属于社会最底层的的人。这样的人他首先要决绝的是吃饭问题,做壶是谋生的手段。练好了手艺才能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就算是当时的名家也不会像现在的那些大师名人们,兜里钞票都揣暴了才搞什么艺术品的想法的。不管是今天看来是神品还是经典的老壶当时都是按商品来制作的,当时的艺人就没艺术品这个概念,艺人心态环境不一样。而现在的选壶标准很多是近几十年来台湾的茶人总结出来的。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才会出现金刚砂平整口盖(为了满足顾客从书上看来的口盖要求),壶的容量放小(80.90年代后功夫茶艺的兴起),加玻璃水(为了满足顾客选壶时听壶声的铿锵)等新做法的。前人的时代是没有这样的要求的。所以也就不会有这样的制壶工艺出现。再说到‘大生产时代”在那个没有个体经济的时代里,连私人卖壶都会被公安当投机倒把抓的年代里。作为一个唯一合法生产的紫砂工厂,它要满足国内外这么大的市场,你说换你做厂长你会怎么做,这么多工人生产出来的壶都要整口烧两遍,那是个多大的工程。多高的成本,顾客承受得起吗?工厂承受得起码?再有老龙窑烧制的周期多长啊!个人的壶都要跟别人的合起来才能烧一窑,当时的艺人承受得起成批回烧的成本吗?更本不可能的事情。

   老票的价值所在是存世数量而不是制作工艺,物以稀为贵,如果卖到满大街都是,哪怕都是真的,价值何在?厂版的泥料好,器型古朴耐看都是其优点。但厂版更大的优点,是其数量庞大,具备流通性,还有就是大家都玩的起,因为便宜。这个不是叫【收藏】而是更应该叫【收集】。很简单,厂版流行的年代,同时期可认定为收藏的,应该是早期名家壶,如何道洪、周桂珍、徐汉棠等人的作品。当然,厂版也可作为收藏,那就必须要有一个完整的系列。但随便凑齐一个系列,怕要几十把甚至上百把了,换了是我,我宁可收藏一把名家壶。

   收藏这个概念是包含很广的,他不是以收集的对象贵重珍惜与否而定义的,只要是你觉得对自己而言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作为藏品收入,而收集就是收藏的行动具体表现才对没有单列出【收集』】一说。

是因为水平壶的泥料再也找不出来了,有的是材质价值和历史价值。还有一种价值怕没有多少人知道的,厂里当年出来的价格仅几块钱人民币,后来被运作到2W以上一把,压壶在手的人,是如论如何也卖不到当年的价格了。【宁可留着自己用也不割肉】的心态,泛滥在每一个老水平壶藏家的心里。

  说到炒现在名家壶那才叫做炒,一批名家壶就像玩击鼓传花一样在国内海外流来流去。在等什么?在找什么?就是在看谁是最后一个冤大头。当流到你手上卖不出去了那你就是那最后一个冤大头。这点上跟2W卖水平壶的没什么区别。名家壶恐怕会让你更死得冤些。

  与其说我策略不对,还不如说我比较尊崇紫砂更应该是【纯手工成型工艺】的传承,这点,我比较尊古,所以这壶只能留给不介意借助模具成型的同僚了。毕竟这样的同僚还是占大多数的。大家都玩纯手工,不是说都玩的起的。

 我觉得知其理方能识其趣,只要你自己知道玩的壶为什么用模具做,为什么用手工做,这样做合不合理就够了。任何偏激的绝对化的追捧都会钻牛角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 19:53:53编辑过]
25#
发表于 2008-1-22 19:46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模具壶成本较低,制作相对简单,成品相似程度比较大,还是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

紫砂,到了今天,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努力、认真、有天分的艺人们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尊重,为什么?

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摆脱了温饱走向富裕的过程中,开始重视生活的细节与品质,生活中的许多日用品,由于包含了艺术成分,人们开始有时间、有心情把玩,收集、收藏。

我觉得市场上某种或者某类商品的价格,从某种意义上讲,基本反映了它所包含的价值。那么模具或是纯手工所蕴含的价值,其实一目了然。

干什么都没必要钻牛角尖的,但是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真的只接受,认认真真、努力用心用手做出的壶~

玩壶总还是要有点追求的,就好像陶手也总还是要有点追求一样~

26#
发表于 2008-1-22 20:01 | 只看该作者

在第一楼的文章里

有一个论点我提炼出来

未必符合作者原意

那就是,我在追求手工作品的同时,不排斥模具壶,尤其是做工细致的模具壶,但是反对可以手工制作却一味加量自我重复的模具壶

 

27#
发表于 2008-1-22 20:36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奉橘在2008-1-22 20:01:32的发言:

在第一楼的文章里

有一个论点我提炼出来

未必符合作者原意

那就是,我在追求手工作品的同时,不排斥模具壶,尤其是做工细致的模具壶,但是反对可以手工制作却一味加量自我重复的模具壶

我的目的是想说明,不要过分神话夸大全手工的难度,把某种手工制作上的技巧单列出来说事,那是一种炒作上的噱头。也不要曲解贬低模具这种工艺。无论手工模具他们都不是决定一把壶好坏的标准和关键技术

身桶只是个树干,流,把,的,装配功夫才是决定一把壶好坏高低的关键技术,而这是对制作者自身的文化品位,审美眼光,和自身修养等综合水平的考验,这才是重点,老是抱着手工模具的说事是偏离问题的本质的。就像一个好的插花艺人不管你给他什么样的花瓶和鲜花他都能给你搭配出件艺术品来,这才是真功夫。

在模具的使用上要合理这点我比较赞同思咏轩兄的看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 21:07:55编辑过]
28#
发表于 2008-1-22 22:29 | 只看该作者

前人的壶欠精密,我觉得是跟其生活的时代分不开的,以前做壶的人社会地位很低。被称做‘泥巴佬’下三烂属于社会最底层的的人。这样的人他首先要决绝的是吃饭问题,做壶是谋生的手段。练好了手艺才能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就算是当时的名家也不会像现在的那些大师名人们,兜里钞票都揣暴了才搞什么艺术品的想法的。不管是今天看来是神品还是经典的老壶当时都是按商品来制作的,当时的艺人就没艺术品这个概念,艺人心态环境不一样。而现在的选壶标准很多是近几十年来台湾的茶人总结出来的。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才会出现金刚砂平整口盖(为了满足顾客从书上看来的口盖要求),壶的容量放小(80.90年代后功夫茶艺的兴起),加玻璃水(为了满足顾客选壶时听壶声的铿锵)等新做法的。前人的时代是没有这样的要求的。所以也就不会有这样的制壶工艺出现。再说到‘大生产时代”在那个没有个体经济的时代里,连私人卖壶都会被公安当投机倒把抓的年代里。作为一个唯一合法生产的紫砂工厂,它要满足国内外这么大的市场,你说换你做厂长你会怎么做,这么多工人生产出来的壶都要整口烧两遍,那是个多大的工程。多高的成本,顾客承受得起吗?工厂承受得起码?再有老龙窑烧制的周期多长啊!个人的壶都要跟别人的合起来才能烧一窑,当时的艺人承受得起成批回烧的成本吗?更本不可能的事情。

 

时代的错误和当年制壶人地位的不堪,造就了当年制壶业者的产品只能是那样。而同时期的名家壶呢?按着个道理,究竟是应该存在,还是不应该存在?现代的收藏者,推崇的是【讲究】而不是【将就】,是【收藏】而不是【收集】。当年完全是“被迫”的大生产和当今完全是“自发”的追求真精稀,何以同日而论?早年的谬误没错是社会的错,但这种错在当今已经被纠正了很多,现在的收藏概念比当年合理多了,为何要把以前的种种错误留到今时今日?当时艺人承受不起纯手工的耗时,但当今收藏者淘的起这份钱买好作品啊。我实在难理解为何用金刚砂整口之后补脂泥再烧有什么不妥。难道比盖子在壶口上摇的丁当乱响还要迷人?

 

收藏这个概念是包含很广的,他不是以收集的对象贵重珍惜与否而定义的,只要是你觉得对自己而言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作为藏品收入,而收集就是收藏的行动具体表现才对没有单列出【收集】一说。

 

这个问题就不加以解释了,为何我会说是收集,因为收集不一定是高层次高品味,收集的概念是普通流通品,大众化,价值和价格都不高的,可以比较随意买到的,这个叫收集。如果一定要把收集定义到收藏范畴,那只能是说以系列论了。当年号称收藏烟盒,火柴皮,信封上撕下来的邮票………..现在翻过头看,那叫什么收藏?

 

说到炒现在名家壶那才叫做炒,一批名家壶就像玩击鼓传花一样在国内海外流来流去。在等什么?在找什么?就是在看谁是最后一个冤大头。当流到你手上卖不出去了那你就是那最后一个冤大头。这点上跟2W卖水平壶的没什么区别。名家壶恐怕会让你更死得冤些。

 

其实厂版和普品包括次品也在炒,唯一不同的是,究竟哪些能炒的起来罢了。厂版由于流通量太大,数量太庞大,可以轻易购买到而没办法炒起来。名家壶涨价按倍数翻是市场最终认可的结果,因为数量少,品质高,泥料优等条件被有实力的藏家青睐,而这样的藏家数量越来越多。被A/B/C买了之后,就再没有多一件剩下,等到DEF要买的时候,已经空仓待估,厂版的性质就不一样了,当年的车间性质,一个样就是几百把甚至上千把,买到MN还是有人有现货,怎么炒的起来?到最后,被初级一些爱好者看中泥料或自己喜欢的造型,不以收藏品质甚至前景论,当然可以购入泡茶。如果名家壶藏家是冤大头,那厂版的收集者就是再普通不过的老百姓了。

 

 我觉得知其理方能识其趣,只要你自己知道玩的壶为什么用模具做,为什么用手工做,这样做合不合理就够了。任何偏激的绝对化的追捧都会钻牛角的。

 

所以,我买八卦龙头一捆竹、蝉翼南瓜、大菊瓣的时候是不会计较是否有借助模具成形的。传统光素器如果也有借助模具成型的话,我购买回来,只有一个概念,那是准备给一些没有计划负担大资金压力的朋友泡茶用的,因为很多人都买的起
29#
发表于 2008-1-22 22:34 | 只看该作者
QUOTE:
以下是引用lu在2008-1-22 20:36:01的发言:

我的目的是想说明,不要过分神话夸大全手工的难度,把某种手工制作上的技巧单列出来说事,那是一种炒作上的噱头。也不要曲解贬低模具这种工艺。无论手工模具他们都不是决定一把壶好坏的标准和关键技术

身桶只是个树干,流,把,的,装配功夫才是决定一把壶好坏高低的关键技术,而这是对制作者自身的文化品位,审美眼光,和自身修养等综合水平的考验,这才是重点,老是抱着手工模具的说事是偏离问题的本质的。就像一个好的插花艺人不管你给他什么样的花瓶和鲜花他都能给你搭配出件艺术品来,这才是真功夫。

在模具的使用上要合理这点我比较赞同思咏轩兄的看法。


当然不能夸大,只是要尊重紫砂遗留下来最根本也是最基本的传统啊——紫砂是民间手工艺

现在大多数人不提倡纯手工成型制壶,完全是出于能力和节省时间的想法:

不做就两个概念——【做不到】或【懒得做】

30#
发表于 2008-1-22 22:36 | 只看该作者
紫砂,玩或者收藏,抑或玩中带藏?慢慢品味吧,路还很长~~~~~还是这句话,不以物役,谈何容易,开心就好,玩了很多年,交到很多好朋友,我还管他是不是全手工的!累死了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4-29 03:46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