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查看: 1738|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一篇紫砂泥料知识希望帮到大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19 13: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辨别紫砂泥】

中医里有“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辨别紫砂泥料则可用“望、闻、听、切”四种方法。

望:真正的紫砂泥料虽然五彩缤纷,但并不鲜艳,有黯黯的光芒,并不明亮,我们可以望出紫砂泥的色彩,是否过于艳丽,是否油亮光泽;

闻:新壶一般只有尘俗火气,而无其它味道,而略微泡养过的紫砂壶则会有一股淡淡的茶香;

听:一般用壶盖在壶口壶身轻轻划过,如果是真正的紫砂壶,声音应如玉石般铿锵、清脆;

切:用手抚摸紫砂壶,可能会有一点干涩,这是正常的,养过之后便会变得玉润,我们所说的“切”,实际也跟“望”结合,真正的紫砂壶表

面看起来有颗粒感,显的凹凸不平,但摸起来则是光泽的,特别是泡养过的紫砂壶更是如此,所以紫砂壶的光彩是在泡养中渐渐焕发的!

四种方法结合,就能分辨出正宗的紫砂泥。

使用传统炼泥工艺得到的紫砂壶,在壶表有小黑点小白点,这是泥料中的云母石英铁质经高温烧制后留下的,这也是正宗紫砂泥料的证明之一

【关于目数】

紫砂壶因有“砂”而珍贵,拟人化的形容,这“砂”便是“骨”。
但从未把玩过紫砂壶的朋友对紫砂壶中的“砂”,偶尔有误会的时候,下面我来讲讲与砂质关系最密切的目数。

紫砂泥有的细腻,有的颗粒丰富,但这与品质无关,有时一块紫砂原矿石会分解成小块分别炼制,用80目筛网得到的是80目的泥料,用40目筛

网得到的是40目泥料;80目的泥料细腻,做成茶壶有些许的金属光泽,40目的泥料粗糙,个性粗犷有力度。

泥料的目数也与工艺发展息息相关,明代紫砂泥的目数多为25-30,清中期则为55-60目,目前使用机械化手段可得到120目以上的泥料,但高于

80目的泥料就不含砂了,而低于40目上的泥料过于粗陋,所以目前最主流的目数依然是50-60目。

我个人认为泥料细腻的壶适合新手,或是送礼,即便对方不懂紫砂,细腻的东西人也容易被接受;
颗粒丰富的壶适合老壶友,一是透气性好,容易泡养,二是壶的“身份明确”,再者喝茶多为男士,有些壶就需要阳刚气,一定要用颗粒丰富

的泥料才能制出韵味,换细腻的泥料就不伦不类了。


红泥,朱泥,石黄 16世纪,宜兴紫砂传到西方,其中有些用红泥做成的茶具,欧洲人从来没有见过红而不嫣的东西,因此唤它叫做“红色瓷器”。红泥为早期常用泥料从黄龙山红泥原矿中提炼而成,因为它的收缩率较高,一般都在13—30%之间,火候不容易掌握,所以不宜做大壶,适宜做小壶,如潮汕地区百姓喝功夫茶多用小水平壶,多半就为红泥所制。朱泥是红泥中的精品,因为主要成份为红泥,含铁量极高,又产在嫩泥矿之下层,未触风曰之“石骨”,石骨的意思就是未完全风化的土块,质坚如石,但遇水则自行溃散。朱泥一般来说分三种:红中略带黄、黄中略带橙、红中略带紫(高温朱泥)。朱泥壶被热水冲淋后可以立现娇嫩鲜红的特色,其风韵令人神醉。泡养日久,温润而富深度,历来为藏家爱不释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顾景舟先生上下班途经合新陶瓷的摊泥场,有时夏天经过烈日暴晒,大雨倾盆之后,他在嫩绿泥场上捡到两桶红泥。经过研究,凭多年的经验,总结出:“红泥,蕴藏在嫩泥的底层(俗称石黄又称朱砂泥),产地在西山前(即任墅村)赵庄嫩泥矿的下层,红泥,原矿结构,不容于水。”《阳羡名壶系》记述:“以和一切土色乃粘埴可筑盖陶壶之丞弼也。……调之乃变朱砂色。”到了清吴骞《阳羡名陶录》选材篇,加了一个“黄”字,称为嫩黄泥。所谓的“丞弼”即指辅佐的意思。以前任淦庭等在花盆,花瓶上给花鸟上色,凡红色必定用石黄研磨,用笔蘸着上色。清末俞国良制的红传炉壶,色泽艳丽不嫣,沉稳而不娇,被称为“大红袍”。而与俞国良同期的艺人都无这种上好的佳泥。当时宜兴县官钟竟成要做一批红泥壶送人,选中俞国良制作,而泥料由钟安排泥场炼制,所以俞国良才有缘得此红泥,钟的茶壶都钤上“钟竟成赠”的方章。石黄,因为它外壳黑褐色硬如铁,包裹着一种象熟鸡蛋黄一样的东西,形似蛋黄,所以也称石黄。顾景舟先生解释,以前人喜欢抽黄烟,用一皮袋装烟丝,抽烟时从袋里捻少许,捺在烟筒内,点火即抽,随时把袋口收紧,以免烟丝散落,烟丝含油,经长期触摸,皮袋就黑不溜秋的,与石黄矿的颜色十分相近,所以土名就叫“烟瘪只”。天清泥紫砂泥中,自古至今以天青泥为最,何谓天青泥呢?有两种说法,一说雨过天青色,另一种为天青,是青中泛蓝。瓷器类的天青色也为此色,紫砂与此完全不一。明周高起在《阳羡名壶系》中记述:“天青泥出蠡墅,陶之黯肝色。”是说经焙烧后颜色象深珠肝色。为什么把这种矿土叫做天青泥。一说“天青,染色名,深黑而微红;所谓深青而含赤色的绀色”(《辞源》371页)。还有一说,前人因这种泥与与天青染料相近似习惯称之。丁山有一大水潭,原本是紫泥采掘宕口,天青泥就产于此。紫砂行业内,习惯地把紫泥称为清水泥。杨凤年有一把竹节壶用的就是天青泥,而这把壶为猪肝色,所以天青泥是指泥色并非是烧成后的颜色。相拼泥紫砂泥可以相互配比,如果方法得当,便能取得色泽纯正,颗粒细腻烧成范围宽,可塑性好的泥钟。前人在实践中摸索出各自得经验,正所谓“取用配合,各有心法,秘不相授”,正是“戏法人人都会变,各有巧妙不同”罢了。现在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用纯净的泥料加工处理。第二种掺入颗粒并与不同泥料混合。第三种适量掺入金属氧化物,使其色泽丰富,提高明度。常见的泥料相拼其结果如下:本山绿泥与紫泥相拼,制成段(团)泥。本山绿泥与白泥相拼,适量加入氧化钴,制成墨绿泥。本山绿泥与白泥相拼,适量加入铬锡黄,制成琵琶黄泥。本山绿泥与白泥相拼,适量加入铬绿,制成菜茄泥。紫泥中适量加入氧化锰,制成褐色拼料泥。紫泥中适量加入氧化锰及氧化钴,制成黑料泥。洑东红泥适量加入铁红粉,制成红朱泥。泥料在窑炉里,随着温度的变化,会产生深浅浓淡不同的色泽 。 
紫砂泥的色彩变化之谜紫砂,一般人以为其色彩就是紫红色的,其实错了,紫砂土被称为“五色土”,其颜色也绝不是简单的黄、蓝、红等几种原色,如果你到紫砂博物馆或大一点的紫砂市场转一圈,会发现紫砂的颜色,色色相异、变化无穷。清代学者吴梅鼎曾经写过一篇名为《阳羡茗壶赋》其中描写色彩为:“若夫泥色之变,乍阴乍阳。忽葡萄而绀紫,倏桔柚而苍黄。摇嫩绿于新桐,晓滴琅玕之翠,积流黄之葵露,暗飘金栗之香,或黄白堆沙,节哀梨兮可啖;或青坚在骨,涂髹汁兮生光,彼瑰琦之窑变,匪一色之可名,如铁、如石、胡玉、胡金。备五文于一器,具百美于三停。远而望之,黝弱钟鼎陈明庭;迫而察之,灿若琬琰浮精英,岂隋珠与赵璧可比异而称珍者哉!”文人笔下的紫砂器的色彩可谓绚烂无比。而另一日本收藏家奥兰田在其专著《茗壶图录》中也写到:“泥色之辨,洵难矣!每壶各异,譬犹天文之灿然,不可得名状也。”紫砂器的色彩丰富多样,变化无穷,而以朱、紫、米黄三色为本色,朱有浓淡,紫有深浅,黄富变化,假如要辨色可以例出数十上百种,例如:天青、铁青、猪肝、黯肝、栗色、紫铜、朱砂紫、海棠红、葵黄、冷金黄、水碧、沉香、梨皮、青灰、香灰、绿铜、墨绿、漆黑、棕黑、鼎黑、榴皮……假若细细观察,各种泥色如星光闪烁,日辉映射,如玉如翠,有的在泥中掺砂(粗砂或细砂)又好比是绸缎周身,珠粒隐现,更为夺目动人。紫砂土是颗粒较粗的陶土,它和江西景德镇和浙江龙泉的白瓷涂同属高岭——石英——云母类,不过含铁、硅等元素较高,由于在高温烧成过程中,铁的氧化还原等作用,使紫砂色彩变得相当丰富多彩。紫砂泥从颜色上分即前面提到过的三种:一种是紫红色和浅紫色,称作“紫砂泥”,肉眼可看到闪亮的云母微粒,烧成后为紫黑色或紫棕色;一种为灰白色或灰绿色,称为“绿泥”烧成后呈浅灰色或淡黄色;还有一种是棕红色,烧成后呈灰黑色,称为“红泥”。丁蜀镇蕴藏的以第一种紫砂最多,第二种绿泥,第三种红泥较少。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并非什么颜色的泥料烧出来的壶就是什么颜色,例如有的呈黄色、浅灰色的壶都是由绿泥烧成的。紫砂艺人们可以根据创作需要由专门炼泥人员进行配制,例如丁蜀镇黄龙山原矿主要有:底槽青、紫泥、本山绿泥、高温红泥、白麻子泥、红皮龙、乌泥、降坡泥等等。这些泥除了可以单一炼制以外,还可以相互掺和,根据要求进行配炼,例如本山绿泥+紫泥=段泥;本山绿泥+红泥=红段泥;紫泥+红泥=红清水泥;紫泥+锰、钴、铁=黑泥料。宜兴紫砂泥犹如万花筒,可以通过人工加上科技手段配制成非常丰富的多种色彩,象魔术师般地变幻出奇妙的世界来。


   




2#
发表于 2013-6-19 14:13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3-6-19 14:18 | 只看该作者
瓢壶仙 发表于 2013-6-19 14:13

谢谢欣赏此篇
4#
发表于 2013-6-19 14:19 | 只看该作者
看的好累啊,只能说一句:中国的消费都真的不容易啊
5#
 楼主| 发表于 2013-6-19 14:33 | 只看该作者
wangh81 发表于 2013-6-19 14:19
看的好累啊,只能说一句:中国的消费都真的不容易啊

是的,兄其实都不容易
6#
发表于 2013-6-21 00:31 | 只看该作者
7#
 楼主| 发表于 2013-6-21 09:25 | 只看该作者
不解风情 发表于 2013-6-21 00:31

谢谢欣赏支持
8#
发表于 2013-6-24 21:49 | 只看该作者
好科普
9#
发表于 2013-7-5 14:48 | 只看该作者
好文,越读越有味道
10#
发表于 2013-7-5 14:56 | 只看该作者
11#
 楼主| 发表于 2013-7-6 10:39 | 只看该作者
耨儿侃 发表于 2013-6-24 21:49
好科普

谢谢欣赏支持
12#
 楼主| 发表于 2013-7-6 10:39 | 只看该作者
hj_mail 发表于 2013-7-5 14:48
好文,越读越有味道

谢谢欣赏支持
13#
 楼主| 发表于 2013-7-6 10:39 | 只看该作者
jrpeng99 发表于 2013-7-5 14:56

谢谢支持欣赏
14#
发表于 2013-7-6 15:4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15#
 楼主| 发表于 2013-7-6 16:01 | 只看该作者
寻沙 发表于 2013-7-6 15:43
学习

谢谢欣赏支持哈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5-18 16:57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