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查看: 7311|回复: 5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把“掇只壶”尽显高手风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10-5 23: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云门陶歌 于 2010-10-5 23:43:17 编辑

           

                  一个把“掇只壶”尽显高手风采
                   ——记宜兴紫砂壶艺名家江友明先生
                                吕会田

    看到江友明先生的作品,他的紫砂壶艺之美,使我感到很震惊,临摹传承大亨“掇只”如此到位,理解如此精准,在当今紫砂界实属难得。作为一名最基层的陶艺工作者,用他的扑实与真诚续写着紫砂艺术的历史,一个默默无闻的人,创作出了非凡的艺术作品,他的作为赢得众多爱壶人的崇敬,真的应该为江友明先生说几句话了。
   
    作为一个紫砂爱好者,我曾经写个一个顺口溜,“先生开口不要夸,先做掇只和汉瓦,经典面前比一比,功夫真假壶说话”。欲在颂扬紫砂界功夫过硬的陶艺高手,让更多的爱壶人了解真正的优秀紫砂作品和优秀陶艺人才,紫砂艺术的生命来自传承。如果读不懂历史,不下真功夫打围身桶镶接泥片,没有练就坐住泥案的内功,不去认真临摹经典作品,甚至害怕,或因功夫不到而远离经典,对历史文脉和传承的经典敬而远之,想“走近道”学艺做壶,“半瓶醋”的手艺,肯定是不敢碰历史精品的。在如今的紫砂界却有一些人,不求甚解,不懂紫砂之美所在,更不懂陶艺作品的精气神,只为名利所惑,舍“远”求“近”,敷衍功夫,用创新作掩饰遮羞,搞起了所谓文化肤浅的、艺术蹩脚的紫砂“创新”,一味的迎合浮躁的社会市场,蒙混外行过关。严格地说这不是真正的紫砂艺术,更不是一名有责任感的紫砂人所作为。这样的作品,好在真正的行家是不屑一顾的。

    经济的繁荣,紫砂艺术迎来了春天,大师新秀竞相献艺,各路流派精彩纷呈,旺盛的作品需求紫砂人乐了。同时不要忘记不断扩大的爱壶人队伍,紫砂人最应该感谢他们,是他们促进了紫砂艺术的蓬勃发展,在敬重大师、名家的同时,有一批真正的紫砂鉴赏家、收藏家、和资深玩家,他们用一双能辨“真伪”的慧眼,一颗对紫砂艺术的真爱之心,在喧闹嘈杂的“自我塑造”市场背后,在蜀山深处的乡间民舍,不遗余力的发现着、呵护着、支持者一个个为数不多的、默默无闻的、其作品令人惊讶的民间制壶高手。这些制壶人大多没有艺术职称,更没有条件师从名门,或是原来工艺厂的普通工人,或是迫于生计“耕且陶焉“的乡间农民。这些为数不多的手艺人,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靠着自己的辛勤耕耘,靠着过人的毅力,走过了很长的学艺之路,功夫不负有心人,时至今日他们成功了,有的已经被广大玩家推上艺术的前台,他们的”职称“不是写在纸上,是在广大爱壶人的内心里。江友明先生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用精美的紫砂作品,赢得了无数的赞美和青睐,他的成功来得踏实,他的作品表现的底气十足,爱壶人趋之若鹜。当人们看到他的“作品”市场价位早已高过很多“名家”作品,要货需提前订制,人们心甘情愿的耐心等待几个月时,口碑和褒奖也就随之而来了。江先生不与“职称”计较,不与“名份”较劲,只与作品过不去,精益求精,壶不精美不罢休,江友明先生执着的沿着这条轨迹不懈的追求着。
     江先生“掇之壶”成功出炉,再次证实了他的实力。他的作品与大亨原“掇只壶”比较,不好说尽善尽美,放在人们面前,作为紫砂后人应该无愧先辈了。多少年来,在宜兴很多有思想、有追求的紫砂人孜孜以求,竞相临摹大亨掇只壶,多数人也在尽力为之,要数尽人意者,江先生已经走在前面。

    据说当年紫砂泰斗顾景舟,唯崇拜清代大家邵大亨,“清嘉道以后一百五十年中,无有超越他之上者”,他把堪称国宝的“大亨掇只”真品,放在家里几个月,宠爱有加,再三解读,也许是对经典的过分崇拜不轻易上手,也许是对艺术的过于严谨不随便动手,也许他年事已高不方便出手,也许是为了留下永远的“思念和追求”,很多的也许大都是猜测,但终因多方原因,顾老一直未曾上手。时过境迁,顾老也已作古,人们期盼的本应有顾老再现“景舟掇只”终没有看到,也已成为紫砂界的一大遗憾。那把大亨“掇之壶”原作,现藏于上海百佛园,成为国家艺术的重器宝典。至此,后人开始了前仆后继,不断推出的作品,不断成长的年青一代,也让人们看到了希望。江友明先生不负众望,用扎实的基本功向“艺术权威”发起了挑战,这是艺术的自觉,功夫不负有心人,不管是“掇只壶”,还是“掇球壶”,还是“仿古壶”,都被他一一攻克、征服、拿下,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三大件”已经不是简单的仿制,也不是一般的临摹。准确的继承,本身就具有创新的内涵了。向江先生这样的精美之作,玩家喝彩,同行也啧啧称道。他那把最能彰显功力水平的“掇只壶”,温润大气,端庄俊逸,水色尽显,真的风光无限。

    当人们带着崇敬的心情,讨教探寻成功的秘笈时,江先生总是乐呵呵地说:“没什么!大家喜欢我的壶,我很高兴!”
   “我只是一个乡间做壶人,讲不出很深的道理,但我认准一个理儿,就是用心学习古人的经典,临摹就是最好的老师;”
    “要边做边思考。尤其是新壶形,做第二把壶时,就应该比第一把壶要做的好,定好型要稳的住;”
   “还要多交流,多听听玩壶人的看法,平时要多看点书,时间长了积累的多了,心里就有了样子,手上也就有了数,做出的壶大家就接受了;”
   他又认真的重复说“作壶人心里有样子是最重要的。”
   当又问及为什么专喜欢做大亨壶型时,“大亨壶漂亮!好看!做好有难度,也是试试自己的功力,我还要再从大亨壶上找找精、气、神、韵,再提高做壶水平”
    话不多讲的实在,也道出了从艺的真谛,没有花哨,没有浮躁,平心静气从艺做人。一把“掇只壶”删繁就简,厚积薄发,验证着他谦虚而自信的话语,无意间用极其简单的形式,诠释着道家的圆融,佛家的境界,儒家的修身处事之道。艺术来源于民间,文化既是民间生活的集合。江友明先生用最朴素的情感,理解并实践者雅俗共赏的紫砂艺术之美。
   
    作壶人和玩壶人都清楚,能成功的做好“掇只壶”,能摆在人们面前,令玩家满意是非常不容易的,真的也不多见。大亨“掇只壶“所表现的凌然气度,风雅神韵,点线面各处比例的协调,造型工艺之精妙,泥色的沉稳和壶形的庄重等艺术特点,居高临下,登上了紫砂艺术的巅峰,被人仰视,成为历代制壶人学习临摹的经典。责任、难度和大美使然,现在很多紫砂人在研究,尤其是年轻的陶艺高手,正在不断的在临摹、揣摩、修正、提升,不断的推出自己的制作方案,相信不远的将来会有人有所突破,到那时江友明先生的作品应该更好,更完美。
   
    做壶人应该多临摹经典作品,实践证明这是走向艺术成功的最佳途径。从临摹开始,甚至终生临摹,艺术家莫不如此。只有临摹好了,临摹到位了,读懂经典的精髓,你的作品创新也就自然的开始了。不会做经典而谈创新,那是水中浮萍,必然轻浮无根基,其作品焉美之有?。江友明先生从艺精神难能可贵,扎扎实实的从基本功开始,几十年过去了依然不放松,泥案上的功夫令人信服,他的审美素养和捕捉壶形的眼力,也决非一日之功。
    江友明先生和其他的陶艺名家一样,都以一个共同的特点,人有志气,壶有精神。“欲知大道,必先知史”,他们明白并实践着,临摹古人,精益求精,他们的从艺脚步漫长而坚实,他们的执着难能可贵,他们的作品风雅风流。“泽以长流方及远,山因积石自成高”,江友明先生一直在努力着,把一块泥巴玩出风彩,玩出人文精神,这是了不起的艺术成就,人们期待,人们赞美,人们有理由相信,江友明先生的实力和作品,已经做出了最好的解答。
                        
                              庚寅秋于乐陶书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评分

6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0-10-5 23:51 | 只看该作者
确实好壶
3#
 楼主| 发表于 2010-10-5 23: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zgjylm 的帖子

谢谢你的鼓励
4#
发表于 2010-10-6 00:12 | 只看该作者
名副其实, 好壶。。。
5#
发表于 2010-10-6 00:29 |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0-10-6 01:48 | 只看该作者
壶不错,
7#
发表于 2010-10-6 02: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匆匆过客 于 2010-10-6 02:24:35 编辑


一篇非常好的文章, 我可写不出来, 所以应该喝个彩。
很多大师心里不服气, 可却拿不出比这样的掇只更出色的同型作品, 所以只有缄默了; 很多玩家又不愿把过高的赞誉给一个没有职称的艺人, 所以也保持沉默。以我不高的水平和上手过的经验来看, 江的这三款比那几位炙手可热的中青辈高手做的要老辣许多,很钦佩。
我帮楼主顶起此贴。。。
8#
发表于 2010-10-6 02:39 | 只看该作者
不错
9#
发表于 2010-10-6 06:16 |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0-10-6 07:29 |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0-10-6 07:51 |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0-10-6 08:08 | 只看该作者
工足够超级
13#
发表于 2010-10-6 10:07 | 只看该作者
口水直流 东西 真想弄一把  什么价格
14#
发表于 2010-10-6 10:19 | 只看该作者
云门陶歌 发表于 2010-10-5 23:40:54
一个把“掇只壶”尽显高手风采                   ——记宜兴紫砂壶艺名家 ...

兄好,能告知江掇只壶的大概价位吗?因为我也非常喜欢他的作品,但对于他的作品的价位不是很了解,先谢了
15#
发表于 2010-10-6 10:40 | 只看该作者
对江的作品一直褒贬不一,原因不一而足,起首文章中也的确提到了一些!
我本人对江友明还是比较推崇的,这几款壶式的确是考验全手工功底的试金石,确实有不少徒有虚名者绕道而行。喜欢时尚的、欣赏怪诞的、偏爱花俏的、最终都会回到功力深厚的传统器型上来。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5-31 22:22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