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楼主: 梁权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品味生活之易武麻黑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9-4-20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到底是把这片茶拆了阿。乔丹大人,既然拆了,就分了吧<br/><br/><br/>同意上面老普兄的观点。<br/><br/><br/>手头也林林总总有些易武的茶材,这两天整理整理,到时也请乔丹大人鉴别鉴别。<br/><br/><br/><br/>
2#
发表于 2009-4-21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乔丹</i>在2009-4-20 13:37:42的发言:</b><br/><p></p><p></p><p></p><p></p><p>我手中的易武茶材的压制品包括:99黑票/00红票/01紫票/01野生茶内飞/02“2字”绿大树、99/00易昌号、00年/02/05易武鸿庆等几只能够代表易武高水准的茶,但茶材拼的太乱,就品质而言绝对无法跟早期麻黑茶庄这片茶相比。</p><p>新的散采大树易武料偶尔能见到一些样品,用来压制的,07-08年都没有见到过,全部都是混拼的。</p><p>所以,我非常期待知游大人的易武茶材标本。</p></div><p>呵呵,虽然无图无真相,不过闲着也是闲着,先码码字,图片周末慢慢来。</p><p></p><p>说道纯料就有个纯度的问题了,到底几个九才能算是真正纯呢?三醉易简兄有篇文章说的很对,一味追纯,最后只能嚼芽头了。所以,根据不同的渠道,是有不同的纯料概念的。</p><p>流通商品茶,比如这片成兴昌、早期昌达号等等,基本上是以大易武地区为纯度概念的,再比如不少人概念里的纯料易武茶--易昌号,传说原料来自易武某寨子方圆300公里......</p><p>所以在这个概念下,商品纯料,其实也可接受-----前提是这片茶好不好喝。</p><p>再说,易武概念从90年代末被台湾商人炒作起来,直到2004年左右,基本上都是按照tw茶商的理念在做茶。特征是:</p><p>1、撒面。再标榜的纯料都会有撒面,撒面茶材大多是南糯、老曼娥(近年)等。</p><p>2、拼堆。即便是来自同一茶区的茶,在制作时,也会先大致筛检,然后拼堆压制,基本上压一饼茶会分四、五次放茶材。</p><p>----------------------现在的tw字号,大多也还是这个路子。</p><p>这种方法没什么好与不好的分别,因为不同地区对茶的偏好是不同的,茶商也是顺应市场的需求罢了。</p><p></p><p>至于宣传的“千年古树”“纯正班章”等等等等-------------------大家看侯总的广告都会笑笑,到普洱茶的侯总,为啥就信以为真了?</p>
3#
发表于 2009-4-21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zhiyou</i>在2009-4-21 12:52:49的发言:</b><br/><p>呵呵,虽然无图无真相,不过闲着也是闲着,先码码字,图片周末慢慢来。</p><p></p><p>说道纯料就有个纯度的问题了,到底几个九才能算是真正纯呢?三醉易简兄有篇文章说的很对,一味追纯,最后只能嚼芽头了。所以,根据不同的渠道,是有不同的纯料概念的。</p><p>流通商品茶,比如这片成兴昌、早期昌达号等等,基本上是以大易武地区为纯度概念的,再比如不少人概念里的纯料易武茶--易昌号,传说原料来自易武某寨子方圆300公里......</p><p>所以在这个概念下,商品纯料,其实也可接受-----前提是这片茶好不好喝。</p><p>再说,易武概念从90年代末被台湾商人炒作起来,直到2004年左右,基本上都是按照tw茶商的理念在做茶。特征是:</p><p>1、撒面。再标榜的纯料都会有撒面,撒面茶材大多是南糯、老曼娥(近年)等。</p><p>2、拼堆。即便是来自同一茶区的茶,在制作时,也会先大致筛检,然后拼堆压制,基本上压一饼茶会分四、五次放茶材。</p><p>----------------------现在的tw字号,大多也还是这个路子。</p><p>这种方法没什么好与不好的分别,因为不同地区对茶的偏好是不同的,茶商也是顺应市场的需求罢了。</p><p></p><p>至于宣传的“千年古树”“纯正班章”等等等等-------------------大家看侯总的广告都会笑笑,到普洱茶的侯总,为啥就信以为真了?</p></div><p>2005以后,炒作日盛,顺便各类大神级企业和高人纷纷关注普洱,这时候的纯料概念就很有意思了。 </p><p>我喝过的有,纯易武地区的,纯易武地区某山头的,纯易武地区某山头上某村寨的,纯易武地区某山头上某村寨的某颗树的....... </p><p>这个时候当真是各显神通了。。。 </p><p>不过每个人概念里纯正料子的概念也是不同的,比如,某年某XD下决心收点正品刮风寨荒山茶,蹲点易武一季,最终搞到的茶材连两饼都不够,搞得我也只能蹭一两泡了事。再比如某年某XD搞了点刮风寨大树茶,压了两三件饼,搞来开汤一看,叶底能明显分出是两家不同茶农的茶混起来的,不过喝起来也非常的</p><p></p><p>所以其实说到纯料,就看你怎么看了。</p><p>再说茶材的混杂:我一直想引诱人给我做点纯正一芽两叶的易武茶,可惜一直没能得逞。究其原因,不一定是因为经济的因素。易武地区茶的采摘制作,一直都会混杂一些青壮叶和梗,与不同渠道不同做手不同大师不同牛人聊过,似乎都挺坚持这点的。后来实在不服,就搞了点纯芽头来喝,实在确实没觉得超越多少,并且在同一个箱子里放的,纯芽头会出一些闷味,所以后来也就作罢。</p>
4#
发表于 2009-4-22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p></p><p></p><p></p><p>其实,外观是最容易骗人的。<br/></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6-9 22:38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