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标题: 【探讨】用直观的图片表达光货纯手工成型的痕迹 [打印本页]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7-9-13 10:22
标题: 【探讨】用直观的图片表达光货纯手工成型的痕迹

大家用自己的理解来看待这些图片

[attach]1231[/attach]
[attach]1232[/attach]
[attach]1233[/attach]
[attach]1234[/attach]
[attach]1235[/attach]


作者: 如歌    时间: 2007-9-13 11:04

学习


作者: 幽幽流泉    时间: 2007-9-13 11:04
泥櫈纹在成型后还会存在吗?烧好后什么样子?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7-9-13 11:29
QUOTE:
以下是引用幽幽流泉在2007-9-13 11:04:18的发言:
泥櫈纹在成型后还会存在吗?烧好后什么样子?

有部分泥片在打好之后,会用胶片扫平,会相对难看到泥凳纹,但现在很多做纯手工作品的陶手都不会把痕迹刻意清理的太干净。


作者: 郭子仁    时间: 2007-9-13 13:39

好,學習了,喬還有沒有啊,多發點來學學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7-9-13 13:42
QUOTE:
以下是引用郭子仁在2007-9-13 13:39:05的发言:

好,學習了,喬還有沒有啊,多發點來學學

暂时没有,还在整理图片ING


作者: 杜德机    时间: 2007-9-13 14:27
认真学习
作者: 幽幽流泉    时间: 2007-9-13 15:34
欢迎乔丹多来点深层次的知识贴:泥料的,工艺的,鉴赏的等等,让网站与众不同。
作者: 壶壶    时间: 2007-9-13 16:25
好图
作者: 舒米    时间: 2007-9-14 21:08

这样看非常直观,但不清楚这些全手工痕迹可以“伪造”吗?


作者: 石狮吴    时间: 2007-9-14 22:42
厉害   要的就是这拍打之后泥片收缩的痕迹
作者: 吸铁石    时间: 2007-9-15 13:38
谢谢
作者: 鹰    时间: 2007-9-24 20:59
学习了,谢谢图片
作者: BJUE    时间: 2007-9-24 21:03

哦,原来如此!学习~!

不过,如我是壶工,一定会想办法伪造,增加收入!


作者: 砂缘    时间: 2007-9-24 22:19
以前是有过伪造的,不知道现在有没有。
作者: andrew_li    时间: 2007-9-24 22:26

图文并茂,直观,学习。。。


作者: 新鲜保鲜    时间: 2007-9-24 23:18
够直观,学习中。。。。
作者: lu    时间: 2007-9-24 23:47
   针对乔兄的图片说一下,裁好泥片后还要用工具把泥片理平这样才能发现里面是否有气泡存在,有的话要挑破。现在很多练好的成品泥可以直接做但一个精细的工手这些细节是不会忽略掉的,泥片理好后就不存在有泥凳纹在上面了。再有旋拍身桶后还要用竹篦子整形,上明针。开口片后壶内还要推墙刮壁。经过这许多到的工序后要保留泥凳纹更本不可能的事,有的话这个工手的做工水平本身就有问题。有些做工精细的壶内都刮得非常干净光滑,那会留什么接痕让你模的。现在一些壶故意留些活就是要表明他是全手工的。经过正规训练的工手都应该完成这些工作。要不就不能说他完全完成了一件作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24 23:57:13编辑过]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7-9-25 10:48
QUOTE:
以下是引用lu在2007-9-24 23:47:04的发言:
   针对乔兄的图片说一下,裁好泥片后还要用工具把泥片理平这样才能发现里面是否有气泡存在,有的话要挑破。现在很多练好的成品泥可以直接做但一个精细的工手这些细节是不会忽略掉的,泥片理好后就不存在有泥凳纹在上面了。再有旋拍身桶后还要用竹篦子整形,上明针。开口片后壶内还要推墙刮壁。经过这许多到的工序后要保留泥凳纹更本不可能的事,有的话这个工手的做工水平本身就有问题。有些做工精细的壶内都刮得非常干净光滑,那会留什么接痕让你模的。现在一些壶故意留些活就是要表明他是全手工的。经过正规训练的工手都应该完成这些工作。要不就不能说他完全完成了一件作品。

其实现在而言,尤其是10年内的作品,很多作者想告诉别人壶是纯手工做的,都不会绝对刻意的去把泥凳纹彻底的处理干净。

多年前在三醉上发过一个“透过现象”的帖子,当时用于对比参照的部分壶作,其中包括徐徐、高旭峰、王强等人的作品,壶内的泥凳纹都没有彻底清理掉。

这两天,我会抽空认真拍照一些壶内泥凳纹的痕迹,届时希望大家一定要踊跃跟贴哦。探讨是学习最好的机会。

多谢LU兄。


作者: 一日世界    时间: 2007-9-26 11:31

在泥凳纹上盖上作者印章就画龙点睛了

多嘴啦


作者: 龙文    时间: 2007-9-26 12:33
QUOTE:
以下是引用一日世界在2007-9-26 11:31:38的发言:

在泥凳纹上盖上作者印章就画龙点睛了

多嘴啦

泥凳纹上盖上作者印章也可假.归根到底还是要看壶本身.


作者: 墨色茗香    时间: 2007-9-26 12:38
QUOTE:
以下是引用lu在2007-9-24 23:47:04的发言:
   针对乔兄的图片说一下,裁好泥片后还要用工具把泥片理平这样才能发现里面是否有气泡存在,有的话要挑破。现在很多练好的成品泥可以直接做但一个精细的工手这些细节是不会忽略掉的,泥片理好后就不存在有泥凳纹在上面了。再有旋拍身桶后还要用竹篦子整形,上明针。开口片后壶内还要推墙刮壁。经过这许多到的工序后要保留泥凳纹更本不可能的事,有的话这个工手的做工水平本身就有问题。有些做工精细的壶内都刮得非常干净光滑,那会留什么接痕让你模的。现在一些壶故意留些活就是要表明他是全手工的。经过正规训练的工手都应该完成这些工作。要不就不能说他完全完成了一件作品。

建议你看看打泥条的过程.

用泥签子理平的是搭子打的那一面,不是有泥凳纹的一面,就算推墙刮底,泥凳纹也还是能看见.

相反,这不是证明全手工的唯一方法.有些木料肌理很细,也不易看出泥凳纹的.

朱泥壶等身筒里有时看不到泥凳纹,那里因为在打泥条的时候下面会垫一层沙布或塑料膜.

区别是否全手工有多种方法.


作者: lu    时间: 2007-9-26 20:08
QUOTE:
以下是引用墨色茗香在2007-9-26 12:38:14的发言:

建议你看看打泥条的过程.

用泥签子理平的是搭子打的那一面,不是有泥凳纹的一面,就算推墙刮底,泥凳纹也还是能看见.

相反,这不是证明全手工的唯一方法.有些木料肌理很细,也不易看出泥凳纹的.

朱泥壶等身筒里有时看不到泥凳纹,那里因为在打泥条的时候下面会垫一层沙布或塑料膜.

区别是否全手工有多种方法.

“泥签子”?泥扦尺吧,主要是起泥条和大泥片用的。

兄可否告诉我理平泥片的力度大?还是削刮泥片的力度大?

既然能理得平痕迹,推墙刮壁能将比之更深的壶内壁收缩和泥片接头突脂痕迹削刮平整,这么大的力度反而是修不掉那浅浅的木纹?


作者: 墨色茗香    时间: 2007-9-26 22:14
QUOTE:
以下是引用lu在2007-9-26 20:08:45的发言:

“泥签子”?泥扦尺吧,主要是起泥条和大泥片用的。

兄可否告诉我理平泥片的力度大?还是削刮泥片的力度大?

既然能理得平痕迹,推墙刮壁能将比之更深的壶内壁收缩和泥片接头突脂痕迹削刮平整,这么大的力度反而是修不掉那浅浅的木纹?

呵呵,什么事情都不能教条得去看.

手工泥和质地比较酥松的泥,粘在泥凳上用手拎起的话可能会出问题.用泥签子起的话不伤泥.

现在大多是机器练泥,紧密度很高,也可以不用泥签尽来起泥条.打好泥条后,用泥签子把泥条理平.

所以说:泥签尺用来起泥条是对的.清理泥凳纹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推墙刮壁可以遮掩泥凳纹,但是一些死角是刮不到的,比如肩里面.

现在多数艺人为了让自己所做的壶"全手工"的痕迹更多更易分辨,是不会将泥条接头和泥凳纹路清理得过于干净.甚至还要在泥条上敲章款.如果说这样的做法不合格或有毛病,有点教条.


作者: lu    时间: 2007-9-26 23:11

    肩部那个位置一般都是身桶收口处,那个地方要用手在里面托着旋拍的。内顶外压的泥片收缩皱起会盖过一些细小的痕迹的。就算能保留下来那个位置也是不太容易看见的,除非伸个折射镜进去看。要清理也不是清不了横着旋刮就可以了。墨兄手上有工具伸进去试一下就知道了除非是些异形的较难处理。

   说白了你我都清楚不是不好处理而是现在很多本来没有手工痕迹的都还想加点痕迹上去,何况是本身就是全手工制品的呢!清理干净了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干脆明明白白告述人家我这是手工的那里那里怎么做的怎么接的。工手也乐得省事不是。这也是市场造成的,但我认为这种做法并不值得推荐。因为一个认真负责的工手就应该认真按程序完成自己的工作。虽然有些小细节不容易看到对作品整体没有太多的引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26 23:15:56编辑过]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7-9-26 23:17

我十二分的支持小墨和LU兄就壶论壶的探讨,这个比贴壶还更有看头。连我自己都在学习中

支持二位!!


作者: cty_2006    时间: 2007-9-26 23:38
QUOTE:
以下是引用lu在2007-9-26 23:11:22的发言:

    肩部那个位置一般都是身桶收口处,那个地方要用手在里面托着旋拍的。内顶外压的泥片收缩皱起会盖过一些细小的痕迹的。就算能保留下来那个位置也是不太容易看见的,除非伸个折射镜进去看。要清理也不是清不了横着旋刮就可以了。墨兄手上有工具伸进去试一下就知道了除非是些异形的较难处理。

   说白了你我都清楚不是不好处理而是现在很多本来没有手工痕迹的都还想加点痕迹上去,何况是本身就是全手工制品的呢!清理干净了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干脆明明白白告述人家我这是手工的那里那里怎么做的怎么接的。工手也乐得省事不是。这也是市场造成的,但我认为这种做法并不值得推荐。因为一个认真负责的工手就应该认真按程序完成自己的工作。虽然有些小细节不容易看到对作品整体没有太多的引响。


我个人认为,传统的工艺要求是以不留明显的手工痕迹为佳

作者: 砂缘    时间: 2007-9-26 23:49
QUOTE:
以下是引用cty_2006在2007-9-26 23:38:23的发言:

我个人认为,传统的工艺要求是以不留明显的手工痕迹为佳

我赞成。


作者: 砂缘    时间: 2007-9-26 23:53
我赞成的理由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什么行业都在提高,为什么我们的传统工艺就不能在提高一下?不留明显的手工痕迹,也是在考量一个艺人的工艺水准。
作者: BJUE    时间: 2007-9-27 00:48

辩论、学习、提高!

赞同砂兄言:“不留明显的手工痕迹,也是在考量一个艺人的工艺水准。”

还想说:不要刻意为了消除或保留手工痕迹而操作!


作者: 墨色茗香    时间: 2007-9-27 01:23

现在的市场风气就是这样,全手工的作品吃香得很.

对一般的玩家来说,区分不了仿的比较到位的仿手工,买壶的时候甚至连真正全手工也区别不出来.

至少对于目前的状况而言,不留手工痕迹与考量一个艺人的工艺水准没有太大影响吧?


作者: 雅博渡口    时间: 2007-10-21 22:50
QUOTE:
以下是引用墨色茗香在2007-9-27 1:23:57的发言:

现在的市场风气就是这样,全手工的作品吃香得很.

对一般的玩家来说,区分不了仿的比较到位的仿手工,买壶的时候甚至连真正全手工也区别不出来.

至少对于目前的状况而言,不留手工痕迹与考量一个艺人的工艺水准没有太大影响吧?

新人多嘴说一句:手工壶特意留下手工痕迹,决非难事,纯手工制作不留一点手工痕迹,决非易事.

看不看的出来,是玩家的鉴赏和鉴别能力,两者应当加以区别.


作者: 半壶仙    时间: 2007-10-24 13:36

只有本身是"好壶"的基础上.再来看纯手工意义更大些!


作者: 奉橘    时间: 2007-10-24 19:39
QUOTE:
以下是引用lu在2007-9-26 23:11:22的发言:

    肩部那个位置一般都是身桶收口处,那个地方要用手在里面托着旋拍的。内顶外压的泥片收缩皱起会盖过一些细小的痕迹的。就算能保留下来那个位置也是不太容易看见的,除非伸个折射镜进去看。要清理也不是清不了横着旋刮就可以了。墨兄手上有工具伸进去试一下就知道了除非是些异形的较难处理。

   说白了你我都清楚不是不好处理而是现在很多本来没有手工痕迹的都还想加点痕迹上去,何况是本身就是全手工制品的呢!清理干净了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干脆明明白白告述人家我这是手工的那里那里怎么做的怎么接的。工手也乐得省事不是。这也是市场造成的,但我认为这种做法并不值得推荐。因为一个认真负责的工手就应该认真按程序完成自己的工作。虽然有些小细节不容易看到对作品整体没有太多的引响。


这段推演的很在理

顶一把!

 


作者: BJUE    时间: 2007-10-27 04:20
QUOTE:
以下是引用半壶仙在2007-10-24 13:36:46的发言:

只有本身是"好壶"的基础上.再来看纯手工意义更大些!

纯手工未必是好壶,模具壶未必无价值!


作者: 壶痴茶迷    时间: 2007-11-9 22:46
QUOTE:
以下是引用半壶仙在2007-10-24 13:36:46的发言:

只有本身是"好壶"的基础上.再来看纯手工意义更大些!

赞!


作者: 半壶仙    时间: 2007-11-11 23:30
纯手工(指纯空手壶)会留下哪些痕迹?(不是故意的)从外到里,请高手讲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11 23:32:02编辑过]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7-11-11 23:35
QUOTE:
以下是引用半壶仙在2007-11-11 23:30:15的发言:
纯手工(指纯空手壶)会留下哪些痕迹?(不是故意的)从外到里,请高手讲讲!

供春捏壶,掏空壶心,用的也是工具啊................


作者: way    时间: 2007-11-15 23:22
好贴 就得顶
作者: 側颈    时间: 2007-11-18 23:08
其实泥凳纹公开后,是否会有壶手刻意作假呢?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7-11-18 23:17
QUOTE:
以下是引用側颈在2007-11-18 23:08:13的发言:
其实泥凳纹公开后,是否会有壶手刻意作假呢?

用卫生纸作假不是从现在才开始的。^_^


作者: 壶野    时间: 2007-11-26 15:43
知识太重要了
作者: 丝丝不烦    时间: 2007-11-26 16:22
QUOTE:
以下是引用乔丹在2007-11-18 23:17:20的发言:

用卫生纸作假不是从现在才开始的。^_^

请问用卫生纸作假一般是做在壶内,还是表面?如是老朱泥???


作者: 一网打尽    时间: 2007-11-29 01:07
好帖子,学习了
作者: 飞行的风    时间: 2007-12-6 12:38

作者: robinchen    时间: 2007-12-10 17:57
这是圆壶的判断,不知道方器是如何判断的?
作者: 地球超人    时间: 2008-2-25 13:41
这个帖子着实让我正经八儿百的看了一会。感觉很有推敲性。但是大家说的,问的,还没完善,所以把老贴顶出来。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8-2-27 00:27
QUOTE:
以下是引用地球超人在2008-2-25 13:41:16的发言:
这个帖子着实让我正经八儿百的看了一会。感觉很有推敲性。但是大家说的,问的,还没完善,所以把老贴顶出来。

其实,这个是很容易理解的

需要用常规的生活概念判断,就知道纯手工成型大概会留下什么痕迹了。


作者: 浪人LN    时间: 2008-6-27 23:30
 谢谢
作者: 大品    时间: 2008-6-28 19:42
请乔大将盖~把~流~包括纽,纯手工痕迹的照片也发上来,让我们学习学习。
作者: maomao    时间: 2008-6-28 21:56
好,跟着学习
作者: 杜德机    时间: 2008-6-28 22:57
盼下文
作者: 壶好    时间: 2008-6-29 22:45
我现在经常把推墙刮底的壶叫模壶,我实在也不能从推墙刮底的痕迹中辨出纯手的痕迹。模制壶有没有接头,一个还是两个?有没有单片接在模内整形的方式,还是几片合模?ing.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8-6-29 23:20
QUOTE:
以下是引用壶好在2008-6-29 22:45:38的发言:
我现在经常把推墙刮底的壶叫模壶,我实在也不能从推墙刮底的痕迹中辨出纯手的痕迹。模制壶有没有接头,一个还是两个?有没有单片接在模内整形的方式,还是几片合模?ing.

纯手工壶也要推墙刮底的,这些工序免不了,只是推多深,刮多高的问题罢了,如果硬刮底刮到什么痕迹都看不到了,怎么会是纯手工壶?作者也不会留下这样的口舌给他们的粉丝们

纯手工壶是一片泥接,挡胚壶也是一片泥接,千万不要认为模子壶是两个半片,绝对没有这样的事情。

拆掉石膏模之后,石膏模前面部分会留下一个模子线痕迹(做个比喻,双手合,分开手掌,手指还顶在一起,手指分开的那个部分就会有线——所谓的哈夫线)。要清理掉这条痕迹是非常容易的,百元级的商品壶就可以轻易做到。所以看前面有没有线是初级玩家的看法。


作者: 瓢客    时间: 2008-6-30 11:20

努力学习,要做壶客就好了!


作者: 壶好    时间: 2008-6-30 23:21
谢老乔讲解,自己还是要多看,多学习。
作者: sanchding    时间: 2008-6-30 23:26

怎区分,痛苦中呀。眼力要锻炼呀


作者: 金戈沉砂    时间: 2008-7-1 18:15
非常棒的图片。
作者: 阿罗米    时间: 2008-7-2 00:52
太学习了
作者: 蓝田暖玉79    时间: 2008-7-2 22:58
据我所知,纯手工壶一般是刮底,不会推墙.因为纯手工壶在拍身筒的时候,泥片因为被拍子拍打成型在身筒内部形成了鱼鳞纹(泥片因为弯曲变形所形成的特有的纹路,挡坏壶是绝不会有的).要是推墙的话就把鱼鳞纹给抹掉了
作者: 壶说八道    时间: 2008-7-3 02:40
上过明针之后基本就看不到泥凳纹了,但现在有的艺师为了体现全手工,不会把它清理的很干净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8-7-3 10:37
QUOTE:
以下是引用壶说八道在2008-7-3 2:40:02的发言:
上过明针之后基本就看不到泥凳纹了,但现在有的艺师为了体现全手工,不会把它清理的很干净

有泥凳纹的那边翻到外面制作?

是新做法吗?


作者: 谷帅    时间: 2008-7-3 22:25
这世道啊买模子总比全手工的容易啊!
作者: 老茶新壶    时间: 2008-7-11 13:11
有机会去陶艺坊体验一下
作者: 风也醉    时间: 2008-7-31 16:18
好贴啊!这样学习很直观啊!
作者: 紫砂恽味    时间: 2008-7-31 23:56

好贴,学习了,顶上去


作者: 马路    时间: 2008-8-31 21:41
顶起,图片多点有说服力.
作者: 行者阿南    时间: 2008-9-11 12:39
学习!

作者: coral    时间: 2008-9-11 20:33
机会难得  赶快学习  进步了再买壶!
作者: 我爱GC    时间: 2008-9-12 10:37
全手工看来是永远的话题。没次学都有新的发现。
作者: 观壶不语    时间: 2008-9-12 13:09
呵呵,问一个也许高手很不屑的问题,泥凳纹是打泥片时出现的吗?用石膏模整身筒,泥条不用打吗?
作者: 雅藏居    时间: 2008-9-12 15:22

后悔呀!

胡里胡涂去了丁山一次,啥都没看到!

老大,什么时候再去,带上俺~~~

俺就看,不动手^_^


作者: 三十    时间: 2008-9-13 00:27
顶!好好学习
作者: 闲云野鹤0    时间: 2008-10-24 00:07
QUOTE:
以下是引用观壶不语在2008-9-12 13:09:49的发言:
呵呵,问一个也许高手很不屑的问题,泥凳纹是打泥片时出现的吗?用石膏模整身筒,泥条不用打吗?

我也有这种疑问。


作者: 陪你慢慢老去    时间: 2008-10-31 21:43
认真学习
作者: 鱼鱼    时间: 2008-11-2 15:25
一、全手工
甲:你的壶是手工的吗?
乙:宜兴到现在没有用脚做壶的。
甲:晕倒
全手工作品:从切泥,到打泥料,壶型,嘴,把,壶等,全过程,都是用手工完成。(这个就不多说了)

二、半手工
甲:你的壶是全手工的不,我不喜欢半手工的
乙:全手工,半手你,你是怎么理解的
甲:我知道,全手工,是用手做的,半手工,是用模具一压一个,一压一个
乙:晕倒
半手工作品:前期也是要切泥,打泥片,然后,这个型也是先要用手工打出个样来(后期为什么要用模具呢),答案就是,完美
好多人追求完美,所以,就把这个做成了,模具,所以,半手工的作品,看起来都差不多。
千万不要理解一压一个,一压一个,因为,他的每个部位,都是分开形成,再结合起来的。

三:灌浆类
甲:模子壶,我不喜欢,你以我不知道,一浇一个,一浇一个
乙:不是的,模子壶,是半手工的,不是灌浆的
甲:半手工,用半只手做壶
乙:晕倒

作者: foucs    时间: 2008-11-10 10:33
好文好图
作者: 壶呆    时间: 2008-11-12 15:15
学习
作者: 处处茶    时间: 2008-11-13 11:36
制壶人用了工具不是纯手工的.
作者: 一条水草    时间: 2008-11-27 20:49
学习了
作者: 潜力    时间: 2008-12-8 16:19
真正意义上的纯手工是和石膏绝缘的,制作出来的紫砂壶。
作者: 砂豆    时间: 2008-12-16 08:43
谢谢LZ,好文好图好心肠!!!!!!
作者: 壶里糊徒    时间: 2009-4-24 13:12
QUOTE:
以下是引用观壶不语在2008-9-12 13:09:49的发言:
呵呵,问一个也许高手很不屑的问题,泥凳纹是打泥片时出现的吗?用石膏模整身筒,泥条不用打吗?

翻出老帖问一问,


作者: 加百利    时间: 2009-4-28 23:02

作者: 燕十三    时间: 2009-5-1 14:54
这个极好!
作者: 清风笑    时间: 2009-5-12 17:04
这几张图上的真的是好!!!!一目了然。
其实交了大把学费,读了N多本书,道理基本都知道了些,只是不知道应该是什么样的,所以请乔先生再多上些图!!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5-12 19:00
关于判断纯手工的帖子,在壶海文粹里有很多的,兄可以尽情浏览
作者: 壶一乐    时间: 2009-8-22 13:22

作者: 啤酒泡沫    时间: 2009-8-24 10:46
有关全手模子,看了很多,依然雾水一头。有没相对简明扼要,便于实操的呢?见笑了
作者: 可仁    时间: 2009-10-11 16:20

作者: 半粒山房    时间: 2009-10-11 16:43

作者: 大壶徒    时间: 2009-10-11 16:55
不错,就应该多发些这样的帖子让大家学学
作者: catlsf    时间: 2009-11-3 16:50
好图,学习,多谢老大!!!
作者: catlsf    时间: 2009-11-4 10:12
来这里多向前辈们学习学习!!
作者: Tariq    时间: 2010-1-6 11:45
这些图不容易,受教了..
作者: 粗茶淡饭    时间: 2010-2-11 09:45
顶yi下
作者: 粗茶淡饭    时间: 2010-2-11 09:51
现在才知道 手里没有手工壶 只有一堆模具壶
作者: 小小太阳    时间: 2010-2-20 14:05
这个好
作者: 城市新贵    时间: 2010-2-21 00:03

作者: zscn    时间: 2010-3-19 21:46
很清晰的制作图片,,,




欢迎光临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http://www.jadepot.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