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标题: 宣德炉的鉴藏 [打印本页]

作者: 一柱清香    时间: 2013-2-8 14:41
标题: 宣德炉的鉴藏
宣德炉属于一个较容易入门的收藏门类,判断优劣,寻求值得赏玩的藏品,可以从器形、款识、皮色、铜质、工艺等多个方面做品鉴。
1.器形
宣德炉最初是皇家器物,明清两代一直都有官器的铸造制作,同时在民间的使用和仿制中逐渐融入了明清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这样实际上就有两种不同风格的宣德炉并存于世:一类是官器味道的,讲求中规中矩、厚重大气;另一类是文人味道的,追求个性与巧思。但不论是哪种风格,宣德炉都是以简约精致见长,炉体各部分线条流畅,整体与局部风格统一,无任何呆滞现象。
什么样的器形才算漂亮,不同人会有不同的意见。传说民国时有一位玩炉前辈,当别人想和他学习玩炉时,他要求其先去美院学习3年。从一个侧面也说明,对器形的品鉴需要很好的美学素养。
2.款识
款识是宣德炉的眼睛,玩炉界有“好炉有好款,好款必好炉”的说法。
在款识的开框方面,要求开框方圆规范,其大小与炉的大小比例合适。款地要明润,不管是鱼子地、芝麻地,还是平地或刻款凿地,都要符合其规范,款地要字口清晰、结体严谨、笔画有力;如私款,则以富有书卷气或金石味为佳。笔画模糊或者缺乏都影响其价值。
3.皮色
宣德炉最妙在色。好的皮色也最吸引藏家,最值得把玩,这也是宣德炉与其他古代艺术品相比最独特的地方。
冒襄在《宣德歌注》中说:“宣炉仿宋烧斑,初年沿永乐炉制;中年谓其掩炉本质,用番卤浸擦、熏洗,易为茶蜡;末年愈显本色,着色更淡。后人评宣炉五等色:栗色、茄皮、棠梨、褐色,而藏经纸色为第一。”这段话记叙了宣德炉皮色经历的三个阶段,早期是“烧斑”,其后是“番卤染色”,最后基本是以炉的“本色”为流行,宣德炉铜质氧化物颜色大致分为栗色、茄皮、棠梨、褐色和藏经纸色。如果说古人喜欢藏经纸色,今天的藏家则开始追求烧斑和番卤染色的原皮色,特别是富贵喜气的红皮、沉静文气的绿皮、高雅古朴的黑漆古皮……
皮色的品鉴标准不但是颜色,还包括皮壳的均整光洁,尽量没有沙眼、磕碰、修补,但随着收藏的深入,我们也了解到很多年份较早的好炉,其实一开始就是有铸补的,这些铸补一方面反映当时生产力水平的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当时的工艺特征,藏家也应该接受。
一具好的宣德炉应该皮色均清,润泽如**肌肤,精光内含,静而不嚣。
在宣德炉的诸多鉴赏要素之中,只有皮色美这一项是可变的。其他诸如造型、铜质、款识等都是不可改变的。所以我们在购藏宣德炉的时候,更应该着重选购造型好、铜质优异、款识有特点的炉子。皮色的恢复,得视情况的不同而应用不同的方法,有的皮色保存得很好,只是皮色表面被各种污锈脏物覆盖了,即使其完全失却了原来莹润的光华,也可以使用冷恢复去处理;而有的原来皮色已经受到很大破坏,甚至于没有皮色了,也可以通过热恢复——即温养的办法重新养出来。
4.铜质
宣德炉的铸造材料基本以黄铜为主,兼有少量的青铜和红铜。鉴藏时要选择铜质细糯致密、有坠手感的,真正到明中期以前的宣德炉壁都不是很厚,但其给人的感觉都会觉得重量超群。
对铜质的要求,是宣德炉区别于其他铜器的重要方面,故而有对铜进行十二炼、十炼、八炼、六炼的这些说法。历代宣德炉对铜质的高要求,是每个玩炉人都可以感受得到的 。铜质的好坏可以从铜胎的色泽、软硬感、手感的沉重程度等直接感知出来。看铜质,最直接的部位就是宣德炉底足因摩擦露铜的位置。如果有深入的认识,还可以从铜质来佐证判断宣德炉的生产年份。但因为地域、炉坊的不同,官作与私坊的区别,铜质可能在同一个时期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故而需要藏家有大量的实践经验,才足以做判断。
5.工艺
工艺水平决定了铜炉的出身。工艺水平先看造型形体协调美观,再看它的造型线条是否简洁流畅,各部位的交接处是否干净利落,口沿与圈足是否周正,厚薄是否均匀一致,重心高度适中,能达到这些要求的宣炉,即使不是出于宫铸,也必定是民铸精品。
宣德炉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铸铜工艺品,虽都是失蜡法铸造,但铸造工艺也是大有区别,特别是内膛的工艺,差别明显。那些明显为一次性铸造成功、很少经过打磨就显得光洁平顺的内膛,足以说明他们制作时工艺的精妙。
宣德炉有兽耳、兽足的工艺则显得更为重要,造型饱满、精雕细镂、生动传神的耳足,无疑会给宣炉增加更多的欣赏性。点金、鎏金、嵌金、錾刻是宣德炉最高规格的装饰工艺,金水完整、厚实,金光灿烂、雍容华贵而不落俗套,则是这类工艺的最高标准。
6.大小
在“铜即是钱”的时代,日用及陈设器的用铜量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国民经济,故而宣德炉的用铜应该是受到相当严格的限制,重的炉子应该更加罕有,价值也应该远大于中小号的。
但宣德炉价值的高低,又不能完全以大小、重量定高下,这也是显见的事情。从《宣德彝器图谱》的记载看,大的熏炉,一般用的是八炼洋铜,反而较小的炉子,用的是十二炼精铜。在存世的宣炉之中,尺寸较大的往往是清中期以后民间庙堂用炉,铜质精、做工好的十分少见,其收藏赏玩的价值,反而远不如尺寸较小而制作精工的文房小炉了。正如刘侗在《帝京景物略》所说“制所取,宜书室,登几案,入赏鉴,则莫若彝乳炉之口径三寸者”。
“精”、“典”二字是宣德炉品鉴最关键的原则,精就是铜质精、制作精;典就是造型典雅。与很多收藏品种不一样的是,宣德炉的收藏不以猎奇为美,而以典雅为上。乖巧奇特的作品,虽罕有而不足以为珍,因为熱炉焚香本为庄严的行为,无论焚香的用途是为了礼佛、祭祖,还是鼓琴读书,在古代都是一件严肃庄重的事情。
[attach]1034540[/attach]
    明 冲天耳炉 玉堂清玩款 口径11.9厘米 高5.9厘米 重1118克 (图片来源-紫禁城出版社《明清宣德炉》)
[attach]1034543[/attach]
清 冲天耳炉 积翠堂款 口径10.5厘米 高7.9厘米 重656克(图片来源-紫禁城出版社《明清宣德炉》)
[attach]1034542[/attach]
冲天耳炉 陈巧生款 口径16厘米 高9.5厘米 重2002克
[attach]1034541[/attach]
冲天耳炉 炉缘阁款王内德制 口径9.5厘米 高6厘米 重475克


作者: liuchunhua001    时间: 2013-2-8 14:50

作者: 清溪    时间: 2013-2-8 14:54
好贴!
作者: 三分手    时间: 2013-2-8 15:31
学习了
作者: 瀛川    时间: 2013-2-8 15:42
正好在了解这方面的老东西。

谢谢分享。
作者: 一柱清香    时间: 2013-2-8 16:23
liuchunhua001 发表于 2013-2-8 14:50


作者: 一柱清香    时间: 2013-2-8 16:24
清溪 发表于 2013-2-8 14:54
好贴!

谢谢!

作者: 一柱清香    时间: 2013-2-8 16:25
三分手 发表于 2013-2-8 15:31
学习了

共同交流。

作者: 一柱清香    时间: 2013-2-8 16:30
逍遥轩 发表于 2013-2-8 15:42
正好在了解这方面的老东西。

谢谢分享。

只有深入了解了,宣德炉的文化才能真正的做到传承和发扬光大,望兄一起交流。
作者: xiaomumu30    时间: 2013-2-8 20:05
宣德炉是泛指的吗
作者: 原矿紫砂    时间: 2013-2-8 20:14
学习了 谢分享
作者: 一柱清香    时间: 2013-2-8 21:21
xiaomumu30 发表于 2013-2-8 20:05
宣德炉是泛指的吗

广义上讲,“宣德炉”是一类工艺品的名称,泛指宣德皇帝授意创制出品的皇家铜炉以及明宣德宫廷创制之后,按一定标准生产制造的仿宣德铜炉工艺品的总称。
作者: 彼壶    时间: 2013-2-8 21:56

作者: xiaomumu30    时间: 2013-2-10 20:48
一柱清香 发表于 2013-2-8 21:21
广义上讲,“宣德炉”是一类工艺品的名称,泛指宣德皇帝授意创制出品的皇家铜炉以及明宣德宫廷创制之后, ...

应该是这样,真正的宣德炉好像还没找到吧
作者: 一柱清香    时间: 2013-2-12 21:40
xiaomumu30 发表于 2013-2-10 20:48
应该是这样,真正的宣德炉好像还没找到吧

     到目前为止,现在存世的宣德炉没有一只是得到大家公认的明宣德本朝铸造的标准器,即大家所说的到代“真宣”,甚至台北故宫几只从紫禁城乾清宫带过去的流传有序的炉子,文博界对其年代都充满争议。
作者: 耨儿侃    时间: 2013-2-13 01:39
欣赏
作者: 不知途    时间: 2013-2-15 19:26
学习了
作者: 善金堂    时间: 2013-2-15 19:29

作者: 项羽    时间: 2013-2-16 08:42
学习了
作者: vikey    时间: 2013-2-20 15:24
学习了。

作者: 辛巴和阿土    时间: 2013-2-20 15:41
学习了

作者: 抒见    时间: 2013-2-20 17:22
好东西
作者: ljk    时间: 2013-2-25 17:51

作者: ybbybb    时间: 2013-5-2 14:39
学习 O(∩_∩)O谢谢
作者: mrdg    时间: 2013-5-23 09:23
很不错的资料学习贴
作者: 老胖    时间: 2013-5-23 18:11

作者: 宜之砂    时间: 2013-5-24 11:14

作者: kewell    时间: 2013-9-25 15:58
技术普及贴~~欣赏了~~
作者: 闲庭小苑    时间: 2013-9-25 16:39
学习
作者: 有时    时间: 2013-9-30 21:56
漂亮!学习了~~~!
作者: 轩蓝    时间: 2013-9-30 23:27
学习了。。
作者: 古铜    时间: 2013-10-7 12:10
前两个炉子不错,积翠堂少见。  至于陈巧生还有王内德和前两者相差甚远,没有可比性。




欢迎光临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http://www.jadepot.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