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找回密码
 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查看: 135843|回复: 359

子冶石瓢之我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14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子冶石瓢,瞿应绍的传世佳作,在历史上被定义为将【三角】概念融入紫砂壶最成功的范例。我并没有上手过子冶石瓢的真迹,仅仅是看过多幅图片,一把是红泥的,一把是紫泥的。今天周末,谈谈我对子冶石瓢的看法。

 

子冶石瓢器型:筒三角、把三角、纽三角,流与身筒夹角的型,还是三角,把的三角从身筒过渡到流,形成三个三角的相互穿插,在顶上加入一个三角纽,身筒又非常稳重的撑起了两边角度对等的小三角。确实如大亨掇球的概念,将多个圆融入了一个圆。

 

盖沿上部为既要与身筒形成线条结合,又要压住身筒,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盖沿上端做大倒角来缓和斜上被断的线。同时为了让盖子压住壶身,看似平的盖子还必须稍微拱起一点点,满足视觉效果上的饱满。

 

把话题转到与子冶同期的作品,理性的问诸位一句:阿曼陀的壶美吗?为什么美?我发自肺腑的说出一些对阿曼陀款作品的评价——陶刻装饰挥洒流畅、古意盎然、泥料朴实无华,壶形设计朴拙,给人以大巧若拙的概念和无尽遐想的空间。

但阿曼陀这么多件壶品,有多少符合黄金分割比例?能够谈得上视觉效果上的“呼应”、“对称”、“协调”………我非常认真的看过,似乎很少能达到。

 

这么多年以来,有人做大亨掇有人做子冶瓢,把原作仿的很像的都能让人感受到美感和线条。但仿阿曼陀那几把器型的却只让人感觉到老,所有仿者若不按当代审美重新调整部位比例的,几乎没人大声喊“美”。缘何?简单的回答:用新料做那种沉积下来几百年背负了足够沧桑岁月的老件,做出来,怎么看也是无古意啊,何况原老件的器型根本就不美,仅仅是老罢了。

 

瞿应绍的子冶石瓢在历史上留下深刻记忆,算是划时代的精作,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瞿应绍是这款壶作的开创者,同时期正好是在阿曼陀时代,开创了文人墨客装饰紫砂壶的时代。这个概念,在乔看来等同于新发明。一个成功的足以传世的经典壶形,一个成功的足以让后世效仿并发扬广大的新概念。

 

那既然前面都说了这么多了,不妨冒天下之大不讳,乔某片面的认为:顾老拿捏器型比例比瞿应绍拿捏的准确到位。又或者说,顾老能做更多工具也有足够的现代化工具帮忙,而瞿应绍那个时代是不可能有游标卡尺的。

 

顾老是怎么做子冶的?上手过赵江华老师和李明兄藏的那把顾老传器,身筒边转向底面的大倒角,既要折过去又要看到流畅的过渡弧线,而且底子要饱满,折角的两边都饱满有张力,而且把折角两边都折出了面。

瞿应绍红色的那把子冶流接近尖之前甚至有弯翘,这个相信是作者的即兴发挥,是一种【自信】的尝试,文人墨客经常会有一些不经意间设计出的【小玩味】或【灵感】。

而顾老的子冶石瓢,把的第一个起角是明显上翘的。就嘴、把两个斜角角度呼应而言会感觉更加呼应到位。对于整体比例要求极度严谨的子冶石瓢,瞿对角度换算的比例拿捏,却给自己随意和挥洒的想法让路了。这是一种成功,也可能只不过是一种文人的随意。

再看瞿应绍做的紫泥那把子冶(顾老配盖),壶把几乎是平出的,而且整个壶把是完全没有任何粗细变化的。顾老作品与这个相比,确实有了良足的改善,把一些细节都考虑进去了。

 

子冶石瓢之难做,在于多个三角体的连接气韵,其中包含了壶嘴的粗细变化,壶把挂底后的线条走向,甚至壶把也有粗细变化壶嘴、壶把与身筒接缝处的【融合】。当几个部件的过渡化为一体时,多个三角就融合为一个左右比例对称,并向两个45度气势延伸的主体了。

 

欢迎诸位探讨,不妥之处敬请之处。

另:贴图的事情...........有没有哪些老爷愿意帮忙?^_^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7-10-14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4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其他同僚还没跟贴,我先批批小陈这把子冶

这把子冶的设计不能算成功的范本,原因有几个:

1.整体线条太硬,太板

2.嘴的弯翘与身筒的笔直饱满形成视觉上的差异,且壶嘴无粗细变化

3.盖子、盖纽的设计总感觉与身筒呼应不起来。尤其是盖沿倒角太小而壶底折角又很饱满。

发表于 2007-10-14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况原老件的器型根本就不美,仅仅是老罢了。"乔兄有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4 22:59:28编辑过]
发表于 2007-10-14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一把瓢,人人都能说出一些头头道道来,但是要真正做好是很难的,身同的高矮在到转折,还有嘴把的协调,差难一部分都不行,在要到韵味那就是更难了.........顾老的确是改的不错,但是我个人认为子冶石瓢做的最好的还是安吉款(纯属个人看法)
发表于 2007-10-14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如何,今天在朋友哪看到的,

不好意思,删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4 23:26:29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4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风行者在2007-10-14 22:48:53的发言:

 

 

兄,给条活路走走行不

这把是满瓢,不是子冶啊

发表于 2007-10-14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随手抓上个让你批点的,哪还管是什么瓢了,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4 22:54:01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4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陈贴的那把是彬杰的作品,我与彬杰是挚友,我对他的作品推崇备至,但不是全部。

我对谁的作品都一样,向来实话实说的。所以这是小陈可千万别骂我。

发表于 2007-10-14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防广告机注册,验证问答见提示)

x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4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彼得叔这把也不是子冶,是两个石瓢型的合体:

1.平盖小石瓢

2.高瓢

发表于 2007-10-14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做的不好的地方越是朋友就越是要探讨,这样才能更进步!
发表于 2007-10-14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况原老件的器型根本就不美,仅仅是老罢了。

论工老件是比不过当代的,老件的取向是整体的文化感,"三刚五常"不敢越雷池半步.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4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老太极在2007-10-14 23:51:16的发言:

何况原老件的器型根本就不美,仅仅是老罢了。

论工老件是比不过当代的,老件的取向是整体的文化感,"三刚五常"不敢越雷池半步.

老太极说的很对

我与文中意指的其中是在子冶石瓢的对称比例和黄金分割点的定位上,顾老比瞿应绍做的更细致,更接近完美。

发表于 2007-10-15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乔丹在2007-10-14 22:22:59的发言:

那既然前面都说了这么多了,不妨冒天下之大不讳,乔某片面的认为:顾老拿捏器型比例比瞿应绍拿捏的准确到位。又或者说,顾老能做更多工具也有足够的现代化工具帮忙,而瞿应绍那个时代是不可能有游标卡尺的。

乔兄能仅仅以壶论壶的作出判断让人佩服。作为一个现代人以更为现代的审美观来作出自己的取舍是无可厚非也是让人毫不意外。

但既然顾老的子冶可以称作顾老的子冶,那么它便是另外一把壶了。为什么两件东西非要分个高下呢?

点评

百家争鸣!  发表于 2011-4-14 13:08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深圳市腾晟轩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 粤ICP备18063540号,粤公网安备44030402000100号 )

GMT+8, 2024-3-29 07:25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