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标题: 十全老人早聊茶 [打印本页]

作者: 十全老人    时间: 2010-11-25 03:34
标题: 十全老人早聊茶
本帖最后由 胡不归 于 2010-11-25 08:52:14 编辑

借用书上的话说,在中国制茶工艺史上,人类发现茶树到加工茶叶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基本形成了三种工艺思路。
一是炒青或烘青的“保鲜”法。二是炒青或烘青加发酵的方法。三是晒青加发酵的方法。当然白茶最简单,萎凋加干燥就好了。这里占且不论。
第一种多是绿茶为主,那么它就讲求新产品出来的茶叶品质最好。随时间推移,品质逐渐下降。所以绿茶要尝鲜。
第二种如轻发酵的乌龙茶,全发酵的红茶等,他们同样也是最佳品饮期以新茶为主,过期后就不再具有品饮价值。
第三种以普洱为主,新茶品质次于绿茶但同样有较高的品饮价值,在陈化过程中又具有较高的把玩性(欣赏不同时期的变化),当茶黄素转化为茶红素再到茶褐素,每个阶段的品饮价值也完全不同。
如今在普洱茶逐渐深入品茶爱好者人群当中时,“易学难精”的说法蛊惑人心。喝熟茶,品老茶,存新茶的说法人人皆知。纯料,山头炒的,乃至港仓,昆明仓,大马仓,北美仓的仓储论更加神话了普洱的价值。
“了解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这是早年就有的工艺主题,也是普洱茶工艺的核心价值。我常说,传统不等同落后。普洱的工艺不是非要一尘不变,有利于普洱后期发酵的工艺却完全不能丢失或串改。应为他的工艺都是围绕着后期的陈化而有着一套完善的工艺系统。通过特殊的工艺方式,让普洱茶的生物酶在将来良性的储存环境下展开有益菌类的培养,也就是后期发酵。
所以普洱茶采用的是固态发酵,利用自然界中的生物菌群这种原始的技术,却是普洱茶制作工艺中最重要的环节。
采摘---滩凉---杀青---揉捻---晒青,这是普洱茶最初级的加工阶段,也是预处理。在对茶青的相对脱水后就算是茶青与自然界微生物菌群的第一次接种。也可以说是二次生命的开始。
我们常说某茶有某山头的气息或者说有山韵,其实这都是加工时的环境影响所致。除了晒青在露天的环境下,屋内不同的加工生态环境和微生物菌群的差别,对各地普洱茶的气息产生了影响。这也就是山头风味的差异性。
加工温度的环节又决定普洱茶的生与死,业内常对普洱的茶青温度有着不同的声音。对温度的临界线有60,65,70度的争议。这也就让很多对烘青的温度有多高算是烘青有了借口的原因。所以,不用多说,借用上面的话“了解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


[attach]339440[/attach]


作者: 顺其自然    时间: 2010-11-25 05:14
学习了,应该多写一些类似的文章,让大家受益啊。
作者: fsshy    时间: 2010-11-25 08:51
拜读了
作者: 胡不归    时间: 2010-11-25 08: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无我    时间: 2010-11-25 09:16
开始看得明了
作者: 田间    时间: 2010-11-25 09:27
  严重佩服LS的两位,半夜专研精神 啊。
作者: 迷途    时间: 2010-11-25 09:32
学习
作者: 大连茶人    时间: 2010-11-25 10:15
拜读了
作者: 沐火堂    时间: 2010-11-25 10:20
学习学习。。。谢谢啦。。
作者: 否极泰来    时间: 2010-11-25 10:35
好文采,赞一个!
作者: jakey    时间: 2010-11-25 11:08
拜讀十全兄好文
作者: zhiwu    时间: 2010-11-25 11:13
太棒了,感谢。
作者: 獨孤求敗    时间: 2010-11-25 13:53
说得太好了~
作者: 东北普洱客    时间: 2010-11-25 18:30

作者: 十全老人    时间: 2010-11-26 00:50
谢谢大家,请多指教
作者: 十全老人    时间: 2010-11-26 00:51
胡不归 发表于 2010-11-25 08:56:08
太专业了,很多技术名词俺们都不懂。。。。

北美仓是咋加回事?

领导咋给我改名字了?


作者: 胡不归    时间: 2010-11-26 08:4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平常心    时间: 2010-11-26 22:07
拜读好文,太专业了,没法写读后感了,对不住。
作者: 静安    时间: 2010-11-27 00:32

作者: 六堡    时间: 2010-11-27 08:29
拜读了。。。
作者: wzk321716    时间: 2010-11-27 09:35
学习,学习.
作者: 抱壶    时间: 2010-11-27 17:10
好文
作者: zywjlhzkl    时间: 2010-11-27 17:30
意犹未尽,太短了
作者: 妖妖小刀    时间: 2010-11-27 18:01
大家给他多提些意见吧
也算是对他最大的帮助
谢谢!

作者: 不懂茶不懂壶    时间: 2010-11-28 23:09
专业人士就是专业
作者: 不懂茶不懂壶    时间: 2010-11-28 23:09
专业人士就是专业
作者: 湛悟斋    时间: 2010-11-29 00:57
听课。
作者: 老村长    时间: 2010-11-29 01:12
环环相扣  息息相关
作者: 密斯特弓长    时间: 2010-12-1 15:07
深入浅出~
作者: 紫砂恽味    时间: 2010-12-6 22:53
学习,感谢越来越帅的赵帅
作者: 十全老人    时间: 2010-12-7 01:13
紫砂恽味 发表于 2010-12-6 22:53:55
学习,感谢越来越帅的赵帅

全靠你们这帮好友的扶持,感恩!
作者: 悠悠独品    时间: 2010-12-14 22:32
拜读,
作者: 可乐舟    时间: 2010-12-15 14:51
好文,拜读谢谢
作者: guitarra2002    时间: 2010-12-27 00:38
谢楼主分享,受益菲浅
作者: chaser    时间: 2010-12-31 02:14
怎么不来深圳混啊?去仲言叔家喝了几次铁了。
作者: 妖妖小刀    时间: 2011-2-25 22:24
转移。。。。。。
作者: viking    时间: 2011-4-4 22:25
有深度,拜读!
作者: 成辉    时间: 2011-10-14 22:31
再次拜读,感恩。"了解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意味深长,自然的才是最好的,茶如此,人也如此。十全兄请喝茶
作者: 问陶居    时间: 2011-11-3 23:17
学习学习
作者: 西安笔迷    时间: 2011-11-5 16:34
拜读了

作者: 梦迷紫砂    时间: 2011-11-17 16:28
学习了,应该多写一些类似的文章,让大家受益啊
作者: 战神    时间: 2012-2-13 19:26
好文章~拜读了
作者: yijianshasi    时间: 2012-3-8 08:52
十全老人 发表于 2010-11-25 03:34:17
借用书上的话说,在中国制茶工艺史上,人类发现茶树到加工茶叶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基本形成了三种工艺思路 ...

拜读!谢了!
作者: 白乌鸦    时间: 2012-3-20 07:43
温度定生死,学习了
作者: 十全老人    时间: 2012-3-20 16:25
白乌鸦 发表于 2012-3-20 07:43:19
温度定生死,学习了

兄多指教
作者: 一壶茶一份缘    时间: 2012-8-24 17:53
好文 好文
作者: 张扬个性    时间: 2012-8-26 12:08
学习了 谢谢
作者: 大头三石    时间: 2012-8-26 16:09
学习学习。。。谢谢啦。。
作者: 无嘴大茶壶    时间: 2012-8-29 10:52
新手受教了
作者: 方恨少    时间: 2012-9-6 19:04
好文,学习。
作者: 小兵入伍    时间: 2012-11-11 18:39
学习中
作者: Jqsj    时间: 2012-11-11 22:41
学习
作者: 喜欢紫砂的小孩    时间: 2012-11-12 09: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雨中寄情    时间: 2012-12-1 14:50
很经典的文章,楼主多发表
作者: 韵香茶    时间: 2012-12-2 14:17
拜读了

作者: 小兵入伍    时间: 2012-12-2 16:31
到半夜就写这点,下次写多点分享
作者: 千字文    时间: 2012-12-15 22:31

作者: 云台烹雪    时间: 2012-12-22 23:32

作者: 落木萧萧0o    时间: 2013-1-4 15:20
学习了。。。。
作者: eluanshi444    时间: 2013-1-5 14:44
还需要多读几遍才行啊
作者: za1189    时间: 2013-1-5 14:58
拜读了,好像没写完。。。。。。。
作者: mynameishb    时间: 2013-5-15 13:09
学习
作者: jnkuten6    时间: 2013-5-18 11:27
好帖要顶,楼主的头像还是不错滴
作者: 渤海湾    时间: 2013-5-19 21:25
学习
作者: tommy_titi    时间: 2013-5-20 12:55
学习了
作者: lyp1990717    时间: 2013-6-3 08:44
学习学习。。。
作者: wsk2012    时间: 2013-7-25 12:08
这个必须顶
作者: 东北小打    时间: 2013-9-28 13:46

作者: 大乘2007    时间: 2013-9-29 22:17
受教了
作者: 大乘2007    时间: 2013-10-3 20:01
写的真好 老前辈啊
作者: 大乘2007    时间: 2013-10-7 14:21
好文章 学习到知识了
作者: 小桥流水    时间: 2013-11-27 16:27

拜读了
作者: cfahuatao    时间: 2013-11-29 16:26

作者: 大连海    时间: 2013-12-19 14:03

作者: 墙倒    时间: 2013-12-21 08:20

作者: jackal533    时间: 2013-12-29 09:36
学习了,好文章应该多发类似的文章,支持楼主
作者: 前世今生    时间: 2014-1-5 16:04
拜读了,茶艺制作高深呀!
作者: ritina    时间: 2014-2-15 01:06
学习了
作者: zigephy    时间: 2014-2-15 01:13
学习了 学习了 好文
作者: 风音堂    时间: 2014-2-15 01:13
学习了
作者: 亲爱的孩子    时间: 2014-3-29 12:30

作者: zeng5678    时间: 2014-3-31 11:27
学习了,楼主辛苦!
作者: 文玩淘淘    时间: 2014-5-12 16:06

作者: tsaochien    时间: 2014-5-12 16:13
路过,看茶。
作者: 可就的是    时间: 2014-12-15 21:14
学习了
作者: 管中豹    时间: 2015-1-19 20:22

作者: 素心如兰    时间: 2016-2-18 17:17
保留好的,摒弃劣的。好文
作者: 茶缺补漏    时间: 2016-5-13 16:58





欢迎光临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http://www.jadepot.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