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标题: 来……比比刻画,有比我这个更好的吗?拿出来看! [打印本页]

作者: 奉橘    时间: 2009-9-25 08:43
标题: 来……比比刻画,有比我这个更好的吗?拿出来看!
我也不是说就绝对拒绝有刻画的壶
实在是眼下的刻手水准有限
许多做壶的艺师自己不明白
好好做出来一把壶
请个庸手刻画,往往是蛇足……

为什么?
这个道理说来简单
紫砂刻画都是以国画——毛笔写意绘画作为依托的
现在的刻手
毛笔书画修养有限,刀法与笔法无法对应起来
——刀在手里,不知道如何与毛笔的起伏、转折、提按相对应。

文革时代,有些老辈的刻手
我想更因为长期的实践,极熟练之后
得到这样的很得笔法的刀法。

请先看整体图
我在作局部分析。
作者: 奉橘    时间: 2009-9-25 08:46
1# 奉橘

起手
梅干,双刀向右下方,很干净,有力!

紧接着,以数朵梅花承接,线条一下子繁茂,
但是不乱!
每一刀都有道理!
注意,刀的方向、轻重变化很复杂!
仔细品品
每刀都如同毛笔写出!
作者: 奉橘    时间: 2009-9-25 08:50
2# 奉橘

中段,繁茂之后
有大段空白,这段的虚型
很有韵味
看壶要看虚型
看刻画是一样的!

写意画中
有点厾一法
请看枝干上和枝干边的点子
这些点子
和梅花花蕊的点子是不一样的!
刻手在这里表达不同的意思
这种刀法,现在三五千元的茶壶上都不多见!
作者: 奉橘    时间: 2009-9-25 08:55
本帖最后由 奉橘 于 2009-9-25 09:32 编辑

3# 奉橘

出枝
这个刻画就是一个折枝梅花
这种构图表现
早在宋画中就有很多
明清写意画册页中更是常见

最后的出枝是收官之笔!
注意,出枝的蓄势待发
有大朵开花与花苞在上,有含苞小枝在下
回护之后,奋力向右上角斜出
气势爽健!
但是绝无泄气外露之弊!
允称高手!
作者: 奉橘    时间: 2009-9-25 09:00
本帖最后由 奉橘 于 2009-9-25 09:27 编辑

4# 奉橘

刀法分析
刻手在刻画不同形态的点画时
刀法的区别很清楚,很明白!
以枝干为例,粗的地方,以刀刃斜入
好比毛笔侧锋
出枝的地方,刀锋陡直,如中锋。

刻花瓣,完全和用毛笔勾线一样,圆转含蓄!
花瓣最外端,最细,行刀流畅,熟练之极
这种得心应手的能力
现在真不多见
在文革时期
艺人的地位无区别,许多万货中可以看见高手的灵光一现!
让人激动不已!
作者: 草原    时间: 2009-9-25 09:08

作者: 老广    时间: 2009-9-25 09:24
欢迎楼主多做评论,精彩
作者: lili5150    时间: 2009-9-25 09:25
那当然了,老工人厉害
作者: 小杨    时间: 2009-9-25 09:26
唉,有多少壶其实本身做的不错的,但是上了个垃圾刻绘马上跌入底谷
作者: 毛豆    时间: 2009-9-25 09:27
写得好极了,言简意赅。
作者: 奉橘    时间: 2009-9-25 09:31
谢谢各位的关注!
补充一句:
此刻手的技法风格,是任淦庭一路。
他的书法不够好,没法和任比
但是这个折枝梅花,深得任氏心法。
作者: 呆子来也    时间: 2009-9-25 10:50
好帖!有想法。
仅一点与兄看法不同,刻画不该是追随毛笔的锋,能够做到描摹自然或抒发情怀就是佳作啦。跟奉兄一个——
作者: 迷糊浪人    时间: 2009-9-25 11:13
好帖,强顶!
作者: 龙潭    时间: 2009-9-25 11:14
先赞个,回头再认真学习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9-25 11:14
这片太精彩了!!
迟一些转移到壶海文粹
作者: 荷塘月色    时间: 2009-9-25 11:20
精彩!
作者: 奉橘    时间: 2009-9-25 11:31
好帖!有想法。
仅一点与兄看法不同,刻画不该是追随毛笔的锋,能够做到描摹自然或抒发情怀就是佳作啦。跟奉兄一个——
呆子来也 发表于 2009-9-25 10:50


兄所述观点可以商榷
就兄所发这个竹子刻画来说
属于典型藏拙手法,太过简略
试想,一个刻画熟练,对竹叶画法可以描摹自然或抒发情怀的工手
会这样寥寥收场吗?

直言勿怪!

作者: 呆子来也    时间: 2009-9-25 11:52
兄所述观点可以商榷
就兄所发这个竹子刻画来说
属于典型藏拙手法,太过简略
试想,一个刻画熟练,对竹叶画法可以描摹自然或抒发情怀的工手
会这样寥寥收场吗?

直言勿怪!

奉橘 发表于 2009-9-25 11:31
奉兄,那不是竹,是草,寥寥几枝,已描摹出一个秋天……
作者: gaolao    时间: 2009-9-25 11:58
哈哈、标题够响亮、是单比刻梅吗?我相信比这个好的多得很!
作者: 尼采    时间: 2009-9-25 12:36
太精彩了
填补空白
作者: 朱冰    时间: 2009-9-25 12:48
哇!!!好刀功,佩服
作者: 简单着快乐着    时间: 2009-9-25 12:52


楼主不光是拿出来的货好,注解也写得入木三分。楼主有空带我赏壶,品壶。
作者: 平常茶    时间: 2009-9-25 12:52
精彩的分析,受益匪浅~
作者: 阿秋    时间: 2009-9-25 13:48

作者: 博吾精舍    时间: 2009-9-25 13:57

作者: 奉橘    时间: 2009-9-25 14:52
哈哈、标题够响亮、是单比刻梅吗?我相信比这个好的多得很!
gaolao 发表于 2009-9-25 11:58


话不错!
请拿出来看看!
前提是价格相当,而且是现在的刻手所为!
别拿文革壶出来,这等刻画在那时属于万货……

我这把壶400元买的。

[em49]
作者: 奉橘    时间: 2009-9-25 15:12
奉兄,那不是竹,是草,寥寥几枝,已描摹出一个秋天……
呆子来也 发表于 2009-9-25 11:52


谢谢兄的不是竹子而是草的解释,
不管是什么物象
这个刻画所能表达的东西很少
兄所谓“一个秋天”的臆测,是个人主观。
毕竟
在这16刀之中,技术含量太低了。

就刻画,谈我的个人观点!
如有冲撞,还请谅解!
再谢兄的贴图!

作者: gaolao    时间: 2009-9-25 15:16
话不错!
请拿出来看看!
前提是价格相当,而且是现在的刻手所为!
别拿文革壶出来,这等刻画在那时属于万货……

我这把壶400元买的。

[em49]
奉橘 发表于 2009-9-25 14:52
你这条件把我难住了,我手上有刻梅的作者是:徐秀棠、鲍仲梅、邵新和、沈汉生、全是任派嫡传弟子。因兄所言糸任派风格、故有一比之念、你若先设定标准、我也没此兴趣了。
作者: 垒尘    时间: 2009-9-25 15:34
平面与壶面必是大不相同   纸面与砂面又自是不同
老辈工手  心无挂碍  由量变至质变    慢慢成熟        熟极而自由的手法
形成了 几近纵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
很多人说   神枪手是子弹养出来的    尘虽不曾身感此境   却赞同此辞
而今  初出毛庐    即便左右张望   谨慎有余   即便得以完成   其拘谨之态   曝露无遗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9-25 15:47
平面与壶面必是大不相同   纸面与砂面又自是不同
老辈工手  心无挂碍  由量变至质变    慢慢成熟        熟极而自由的手法
形成了 几近纵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
很多人说   神枪手是子弹养出来的    尘虽不曾身感此境 ...
垒尘 发表于 2009-9-25 15:34



相当精辟
作者: 奉橘    时间: 2009-9-25 16:49
哈哈、标题够响亮、是单比刻梅吗?我相信比这个好的多得很!

你这条件把我难住了,我手上有刻梅的作者是:徐秀棠、鲍仲梅、邵新和、沈汉生、全是任派嫡传弟子。因兄所言糸任派风格、故有一比之念、你若先设定标准、我也没此兴趣了。
gaolao 发表于 2009-9-25 15:16


呵呵!
兄后面列出的任氏嫡传弟子
或许有比我的这个好的梅花刻画
但是谈不上多得很啊。
这些作者的作品
不是一般作者接触得到的。

我这个帖子的意思,是针对目前市场上主流、常见的三五千元价位的刻画作品而言
这部分作品的刻画,很少可以看得下去的了……
作者: 别梦依稀    时间: 2009-9-25 20:24
有质量的好帖子!
作者: 老太极    时间: 2009-9-25 20:26
好玩,补充些图片。
作者: 奉橘    时间: 2009-9-25 20:37
本帖最后由 奉橘 于 2009-9-25 20:55 编辑

楼上老太极兄的这三个图片
就是低级刻画的一个例子。
呵呵!
多谢老太极兄上图!


这件作品的问题在于
工手刻画时,只知道手里的刀的刻画痕迹,完全不知道毛笔的运行规律
刀是硬的,笔是软的
如何用硬的刀痕表现笔的起伏、徐疾、顿挫,他并不明白。
他在刻画主干、枝干以及花朵的时候,基本是一个速度,一个力道。
作者: 平常心    时间: 2009-9-25 21:54
这个帖子独辟蹊径,很是精彩,学习了。
作者: mwzy    时间: 2009-9-25 22:05
学习了.
作者: yt    时间: 2009-9-26 02:39
用一词形容楼主帖子中的梅花刻工-------老辣
作者: 平常心    时间: 2009-9-26 13:28
楼主发的图片,近似大写意的手法。
作者: jk-chen    时间: 2009-9-26 16:08
本帖最后由 jk-chen 于 2009-9-26 16:21 编辑

後學也跟个梅.不知刻得好不好(图是小弟的)
作者: jk-chen    时间: 2009-9-26 16:14
再來个竹.....
作者: 奉橘    时间: 2009-9-26 16:19
後學也跟个梅.不知刻得好不好(图是小弟的)
jk-chen 发表于 2009-9-26 16:08


兄这个刻画不好
梅花有谱
这个应该是古人的总结,一般来说,跟着走就可以
当然,徐渭说过:
从来未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
这等见解不必跟随。
除非自己觉得自己是有创造力的人。

兄这个开花的造型,基本是刻手个人理解,不太合谱
因为花瓣的结构关系没有出来,花瓣与花蕊的位置错误。

枝干的中锋、侧锋转换不合理。
行刀迟疑,不够果断
——有人如果把这种豁豁呀呀、结结巴巴的用刀解释为“金石气”
我个人是不会认同的!
行笔的流畅一定要转化为行刀的果敢,才是正道!


作者: 司马茶    时间: 2009-9-26 16:59

作者: 佛鱼    时间: 2009-9-26 17:31
跟个喜上梅梢,非任弟子,供奉兄评
作者: 奉橘    时间: 2009-9-26 18:14
再來个竹.....
jk-chen 发表于 2009-9-26 16:14


这个竹子的刻画
相比梅花要好些——两者相比,竹子的造型要求也简单、容易些。
不足的地方是竹叶排列很拘谨
刻手的熟练度还很不够。
作者: 奉橘    时间: 2009-9-26 18:20
本帖最后由 奉橘 于 2009-9-26 18:21 编辑
跟个喜上梅梢,非任弟子,供奉兄评
佛鱼 发表于 2009-9-26 17:31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书法水平要高过我的那把——春光万里映山河(就是我一楼这把梅花壶的反面刻字)
看梅花喜鹊的刻画,相对工稳,
但是手法娴熟、老道!是高手所为!
更难得的是有色彩
折枝有前后层次
因为是瓶,刻画面积大于茶壶,
构图上的转折、承接施展空间更大!
看气息在三中全会以前……
估计现在价格不菲!

我这个就是两年前买的,不过四百元而已。
兄这个好很多了!
多谢您的图片!
我有个问题请教兄
你这样刻画的作品
今天的艺人还做得出来吗?
如果做得出来,又在什么价位?

作者: zetoncat007    时间: 2009-9-26 19:08
味道不错
作者: 璟鈺堂    时间: 2009-9-26 19:59
好畫
作者: 康桥    时间: 2009-9-26 20:03
奉兄有才!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9-26 20:12
奉兄有才!
康桥 发表于 2009-9-26 20:03



奉橘是教书法绘画篆刻的老师,当然有才咯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9-26 20:21
我手里卖剩下的刻绘植物的紫砂件真是少的可怜了
目前能找到的就这两个
老奉看看效果
不谈价格,纯粹想听你的评价,从你身上取经
近期我喜欢上了瓷器和字画.........
作者: penny    时间: 2009-9-26 20:31
来认真学习
作者: 奉橘    时间: 2009-9-26 20:39
我手里卖剩下的刻绘植物的紫砂件真是少的可怜了
目前能找到的就这两个
老奉看看效果
不谈价格,纯粹想听你的评价,从你身上取经
近期我喜欢上了瓷器和字画.........
乔丹 发表于 2009-9-26 20:21


如果说
紫砂刻画也有工笔与写意之分的话
我的梅花属于偏写意类的
乔丹这两件就属于小写意而且花盆是设色技法的。

前面的佛鱼兄的瓶子也是属于小写意。

有没有工笔的刻画
我看还有的,不过这个工笔的精细程度受到沙面客观质地的制约
不太可能精细到工笔画的程度。

乔丹的第一件
我认为,作者为了设色的效果
基本以“削刀”法(乔丹下次见到崔老师可以要他示范给你看)刻画。

就是刀刃尽量平贴器物表面,只削掉薄薄一层,凹陷的幅度差不多
以待后一步填色。
这个设色作品的刀法,尤其落款书法史很严谨到位的!
是民国时期一流刻画工手的作品!

乔丹的第二件
小写意的梅花,双刀稳健,干、枝、朵的线条,笔力变化体现准确!

构图饱满,穿插自然!
佳作无疑!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9-26 21:50
老奉博学,这个,我是绝对佩服的
作者: 壶里壶土    时间: 2009-9-26 22:02
熟能生巧,老工人当时一天要刻几百枝呢,没啥特别!
谈不上精工哦!  以上仅代表我观点!  
如按价格定,比它便宜的刻的还要精彩多的是!
楼主的文采赞个
作者: yqlily    时间: 2009-9-26 22:03
看看我这盆的刻绘如何
作者: chaser    时间: 2009-9-26 22:11
本帖最后由 chaser 于 2009-9-26 22:16 编辑

      最后的梅花,很可能是写生,画梅注重枝条程“女”字折出,体现梅之畸,不允许出现平行线条破坏美感。此梅却有平行的枝条。第二梅要疏,有锦簇、有零落,轻重得当。此刻似乎分布太平均。

      因此我认为此刻应为新手所刻,画固然不错,只是未经过提炼的写实,构图方面够不上精品刻画。

      关于笔力刀法,此人在主干刻画上偏软,不够果敢利落,未体现出老枝的遒劲;相反在细枝、枝梢方面反而抛弃了包袱,显得洒落。因此此人尚有一定水准,只是新手初刻,难免踌躇,尽现于刻。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9-26 22:12
老袁,你这花盆肯卖给我了没
作者: 佛鱼    时间: 2009-9-26 22:13
谢谢奉兄点评,因喜刻而入藏的东西还有一对,一起奉上~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9-26 22:14
跟我想的差不多,老佛爷这套瓶子终于还是出来了.......
作者: 奉橘    时间: 2009-9-26 23:12
看看我这盆的刻绘如何
yqlily 发表于 2009-9-26 22:03


我觉得这个刻画露怯的地方很多
个人以为是临仿之作
不如乔丹两件远甚。

尤其蝴蝶的翅膀出尖软弱
衣文和石头的皴线排列很呆板。
老人盘腿上面的五组松针,右其第二组排列错误。
字也是描画而成。
作者: 奉橘    时间: 2009-9-26 23:15
谢谢奉兄点评,因喜刻而入藏的东西还有一对,一起奉上~
佛鱼 发表于 2009-9-26 22:13


兄好!
这个仿王石谷山水瓶
是紫砂刻画一流佳作!
当世无一人能及!
宝贝啊!

羞死谈大师了!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9-26 23:26
我当时都后悔S了,把这个转嫁给那个老佛爷............居然是经我手的
作者: 醉着清醒    时间: 2009-9-26 23:52
所谓内行看门道,学习了!
作者: 奉橘    时间: 2009-9-27 00:35
我当时都后悔S了,把这个转嫁给那个老佛爷............居然是经我手的
乔丹 发表于 2009-9-26 23:26


不必后悔!
你是一流壶商!
当世无人能及!
自然无所谓转让!

作者: yqlily    时间: 2009-9-27 10:12
老袁,你这花盆肯卖给我了没
乔丹 发表于 2009-9-26 22:12

呵呵,小乔估计你现在死心了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9-27 10:21
呵呵,小乔估计你现在死心了
yqlily 发表于 2009-9-27 10:12



老袁,是不是老奉这么说完,你就可以便宜点卖给我了
作者: 老太极    时间: 2009-9-27 10:30
山岩的“皴”法与树林的交代都见功夫,意趣盎然。
作者: yqlily    时间: 2009-9-27 10:32
咱兄弟,可不能害了你。砸在我手里算了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9-27 10:33
咱兄弟,可不能害了你。砸在我手里算了
yqlily 发表于 2009-9-27 10:32

作者: 田水    时间: 2009-9-27 10:44
透彻,好文好图!
作者: 混在狗群的猫    时间: 2009-9-27 13:53
无拖泥带水 无谨小慎微 自信老辣
作者: 奉橘    时间: 2009-9-27 14:51
熟能生巧,老工人当时一天要刻几百枝呢,没啥特别!
谈不上精工哦!  以上仅代表我观点!  
如按价格定,比它便宜的刻的还要精彩多的是!
楼主的文采赞个
壶里壶土 发表于 2009-9-26 22:02


是的!
我偏居鄂西小城,本地没有紫砂文化背景
买壶都是靠网络渠道
这个也是网上看见图片买下的,到手就明白看对了!
我所能够见到的文革万货也有限
但是我前面的判断,也是根据数年来来在紫砂论坛所见无数壶照。

也希望兄能够上些文革普品的刻画图片,丰富本帖的论述。

作者: 司马茶    时间: 2009-9-28 07:54
顶起来,此贴不能沉
作者: yxq    时间: 2009-9-28 09:03
上个盆图,请奉兄鉴评! 在下学习.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9-28 13:13
上面这个花盆刻的相当漂亮啊

貌似80年代的东西
作者: 奉橘    时间: 2009-9-28 21:03
上个盆图,请奉兄鉴评! 在下学习.
yxq 发表于 2009-9-28 09:03


多谢信任!
这个盆泥色、尤其上面的刻画,气息晚近。
乔丹看80后,我几乎要看新世纪了。

作者的思路首先是有问题的。
这两面画如果是在一个花盆上,就很可笑。
一面素色的墨竹,一面设色的梅花——还是红梅绿梅共生一枝。
造型拘谨,竹叶的排列、穿插都很匠气。
梅花的设色很俗,不能入品。
鸟的姿态,羽毛的排列都不太对头。
刻画痕迹也不够熟练,亦步亦趋,不是信手挥洒。
一般商品而已。

直言,勿怪!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9-28 22:14
看来我真的要好好的进修一下了。

老奉高手!!

我真的很有想法,开一个紫砂陶刻研讨的板块,让老奉来做版主
作者: 奉橘    时间: 2009-9-28 23:24
看来我真的要好好的进修一下了。

老奉高手!!

我真的很有想法,开一个紫砂陶刻研讨的板块,让老奉来做版主
乔丹 发表于 2009-9-28 22:14


没有问题的
主持这样的版块
基本上可以把我日常的思维集中、系统的整理出来
我旁骛太多,也许有好的一面
绘画的知识加以篆刻的实践
可以看到人所未见
呵呵!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9-28 23:25
没有问题的
主持这样的版块
基本上可以把我日常的思维集中、系统的整理出来
我旁骛太多,也许有好的一面
绘画的知识加以篆刻的实践
可以看到人所未见
呵呵!

奉橘 发表于 2009-9-28 23:24



国庆之后吧,我认真筹备一下
争取开一个
作者: yxq    时间: 2009-9-29 08:08
本帖最后由 yxq 于 2009-10-26 14:12 编辑
多谢信任!
这个盆泥色、尤其上面的刻画,气息晚近。
乔丹看80后,我几乎要看新世纪了。

作者的思路首先是有问题的。
这两面画如果是在一个花盆上,就很可笑。
一面素色的墨竹,一面设色的梅花——还是红 ...
奉橘 发表于 2009-9-28 21:03
谢奉兄评点!  支持乔兄开陶刻新版! 支持奉兄任版主!
作者: yxq    时间: 2009-9-29 08:26
本帖最后由 yxq 于 2010-5-19 15:28 编辑


作者: 奉橘    时间: 2009-9-29 08:50
再上盆图,跟奉师学习! (1图是一盆. 2图是一盆. 二个盆)
yxq 发表于 2009-9-29 08:26


相互交流!
共同学习!

这两个红泥(姑且称红泥吧,泥料我不懂)盆
都是竹子图案。

明清时期的写意绘画,有三忌。
忌刻,忌板,忌结。

竹子有其自然生长形态,古人总结为“个”字,“介”字等竹叶结构关系
形成一定的套路,是为了便于初学。

在掌握了笔墨技巧后,观察进一步深入。
对枝叶组合关系应该更进一步。尤其在相同的个字或者介字组合形式下
以笔墨——在紫砂刻画中是刀法,将雷同的东西尽可能刀刀有区别
这里就是紫砂刻画艺人需要用心,可以脱颖而出,鹤立鸡群的关键点。

我们在收藏过程里,需要发现有别具匠心的佳作。
发现有慧心的新人!
在今天这样无漏可捡的时代,
我们关注艺人的巧思,才会有更多回报。

这两个个盆,刻画技术都属于初级。
第一盆,左侧有石头,
石头的纹理皴法比竹子更难理解,更难表现。
刻画者也刻得更差些。换言之,更加的“刻、板、结”。
作者: yxq    时间: 2009-9-29 09:14
一鼓作气再上二个梅花陶刻水仙盆,请奉师点评!
作者: 奉橘    时间: 2009-9-29 10:29
一鼓作气再上二个梅花陶刻水仙盆,请奉师点评!
yxq 发表于 2009-9-29 09:14


这两个水仙盆都不错!
在这样比例的长条空间
作者也只有一枝横陈的作法。

段泥的这个,点画扎实,用刀肯定。
红泥的这个,走刀的气息感觉不错,不流畅,却又有了几分生宣纸上的渗化感觉
比前面一位朋友的子冶梅花要在行些
——当然
这两件都嫌东西少了
好比人家在写作文
你这两只水仙盆,都只能算是造句。

作者的整体实力没有展现出来。
作者: 奉橘    时间: 2009-9-29 10:33
本帖最后由 奉橘 于 2009-9-29 11:35 编辑
一鼓作气再上二个梅花陶刻水仙盆,请奉师点评!
yxq 发表于 2009-9-29 09:14


我再仔细审视两个水仙盆
红泥的构图还是问题很多!
你看
段泥这个枝干起手走势向下,下压之后又自然向右有上扬之势!
很适合扁形的外型。
开阔了空间。

红泥这个由左下起手,最终也没能将枝干作出向上且饱满的构图。

相比之下,段泥盆高出好几个层次了!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9-29 11:18
老奉高手!!!
赞!!
作者: yxq    时间: 2009-9-29 11:36
本帖最后由 yxq 于 2010-5-19 15:29 编辑


作者: 佛鱼    时间: 2009-9-29 11:42
受益匪浅~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9-29 12:00
受益匪浅~
佛鱼 发表于 2009-9-29 11:42

作者: 佛鱼    时间: 2009-9-29 12:35
乔丹 发表于 2009-9-29 12:00

[em49] [em49] [em49]
作者: 陶陶然    时间: 2009-9-29 14:17
这才是玩!老奉高手,赞一个先!
梅花枝干走势要形成主辅破,虽说是形式,但有时内容也需要形式来体现。
作者: 三水壶    时间: 2009-9-29 15:50

作者: 清风无极    时间: 2009-9-30 08:16

作者: 难得壶途    时间: 2009-9-30 11:37
菜鸟上图,来学习。
[attach]133516[/attach]

[attach]133517[/attach]

[attach]133518[/attach]
作者: 奉橘    时间: 2009-9-30 11:43
本帖最后由 奉橘 于 2009-9-30 16:45 编辑
菜鸟上图,来学习。
133516

133517

133518
难得壶途 发表于 2009-9-30 11:37


兄这个子冶是典型当下宜兴紫砂刻画
不是说宜兴没有好紫砂的刻画
是说眼下的宜兴没有

我们是买家
花的是自己的钱
要买对头的、好的东西
这个很重要!
我要下班了
随后在这里补充我的个人看法!

感谢兄的贴图!
这个帖子等会应该移到新开的版块中去。


下午的补充:
这个刻画,只有一面,不知道另外一面是否还有字。

这面画的是很常见的松下饮茶的题材。
这样的小写意山水人物,一是看树法,二是看人物衣纹线的排列。

相比之下,此作树法回避了主干以及繁茂的枝叶,只起到画面构图填补上部空白的平衡作用。
树比人物好点。

人物的问题,一个是面部呆滞了点——在紫砂刻画中,因为不是纸面,相比之下砂面很难作细致刻画——一般以概括手法来刻制,而这件却过多地刻画人物面部表情,受范曾一类俗手的毒害太多了。

衣纹线,在中国古代人物画中,不仅仅有表示人体结构的作用,更有刻画人物心理的妙处。此作腋下、肘关节后三线几乎平行,臀部衣纹也平行、平头起,都显现出对古典人物绘画认识的不足。

人物面前的石头,还有人物盘腿处,都不是用线表示,而是以削刀削出琐碎的面来,近乎绘画中的泼墨,这样的手法在民前清末紫砂作品中也有,但是在这间作品中运用的不好。
作者: breezee    时间: 2009-9-30 17:50
评得好!!!我没入门的人一看,才知道门里是这样的。
作者: 奉橘    时间: 2009-9-30 18:31
评得好!!!我没入门的人一看,才知道门里是这样的。
breezee 发表于 2009-9-30 17:50


多谢关注!
也希望兄继续关注本版!
表达观点,提出问题,参与讨论!

作者: hegaoling    时间: 2009-9-30 20:03

作者: 难得壶途    时间: 2009-9-30 20:22
谢版主点评,受益非浅。
作者: 老二壶    时间: 2009-9-30 20:24
支持老奉,發個圖,請評




欢迎光临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http://www.jadepot.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