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标题: 品味生活之南糯茶 [打印本页]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4-24 21:19
标题: 品味生活之南糯茶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font size="4"><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好友</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CHASER</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的亲戚在云南版纳地区的南糯茶区采了十几斤大树茶,把茶叶拉去易武的小厂压制了一些成品,共计</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片。</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CHASER</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分得五片,送了一片给我,借此帖对好友表示由衷的感谢,并写个帖子向联盟诸友说明一下,我是怎么判断普洱茶的。</span></font></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font size="4"><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span></font></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font size="4"><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昨天晚上,</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CHASER</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把茶带来我茶室的时候,特意把撒面的部分撬下来一个小半区,我们在场</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个人都喝了,感觉茶品的口感极好,茶性强烈,属于极优质的南糯口感。但在</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泡之后,居然感觉到了舌面大面积微涩,有经验的普洱茶人都知道,南糯茶对舌面的刺激是非常微弱的,只有易武茶才是对舌面反应最大,当时在场</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个人都很不解。茶是</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CHASER</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的亲戚采的,而且不是量产型,怎么会有这样的状况?</span></font></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font size="4"><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span></font></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font size="4"><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泡之后,我们摊开茶底,的确找到了一些属于易武茶树的大树料。这就验证了一些问题,这片茶,应该是茶区内不同树种混采,或者说是根本就是后期的拼配茶。</span></font></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font size="4"><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 mso-hansi-font-family: &quot;Times New Roman&quot;;"></span></font></p><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 size="4">也借此帖对诸友说明一个状况:假如我们是懂茶的话,是有足够能力来判断制茶者究竟用了什么茶。泡的时候认真品,泡完了之后把茶底摊开,是什么茶立竿见影。根本就不用听商家忽悠。</font></span></p>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4-24 21:21
[attach]99523[/attach]<br/>[attach]99524[/attach]<br/>[attach]99525[/attach]<br/>[attach]99526[/attach]<br/>[attach]99527[/attach]<br/>[attach]99528[/attach]<br/>[attach]99529[/attach]<br/>[attach]99530[/attach]<br/>[attach]99531[/attach]<br/>
作者: 我爱GC    时间: 2009-4-24 21:31
这么个喝法好像太累了,是人喝茶,还是茶玩人呢,或者是人玩人。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4-24 21:34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我爱GC</i>在2009-4-24 21:31:02的发言:</b><br/>这么个喝法好像太累了,是人喝茶,还是茶玩人呢,或者是人玩人。</div><p></p><p></p><p></p><p>小朱,茶要好喝才能享受</p><p>但,好喝一定有好喝的理由,不好喝一定有不好喝的道理</p><p>我们摸清楚原因之后,选出几款能够达到自己要求的茶,就很舒服了,不用再去深究</p>
作者: arsten    时间: 2009-4-24 21:38
<p>不错&nbsp; !!!学到不少 !!如喝到茶就更好了 !</p>
作者: 百无禁忌    时间: 2009-4-24 21:46
绝对是人被茶玩,哈哈.
作者: 蓝雨衣    时间: 2009-4-24 21:48
人被茶玩死
作者: 老太极    时间: 2009-4-24 21:52
一头晕,跟着学。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4-24 21:54
<p>其实大家不用晕的</p><p>拿着家里的普洱茶,用盖碗泡,走10道水,倒出来看看茶底就都明白了</p><p>以前没有人愿意把这些跟别人分享的,我开始也没打算写这类文</p><p>但至今有人置疑我不懂普洱茶,呵呵</p><p>那就就茶论茶咯</p>
作者: 杨冬    时间: 2009-4-24 21:57
这样的人才不到农家去采茶绝对是浪费
作者: 平常心    时间: 2009-4-24 22:07
太明白,带来的就是痛苦,可是不明白被忽悠又不甘心,喝普洱茶,难啊。。。。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4-24 22:08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平常心</i>在2009-4-24 22:07:47的发言:</b><br/>太明白,带来的就是痛苦,可是不明白被忽悠又不甘心,喝普洱茶,难啊。。。。</div><p></p><p>&nbsp;</p><p>&nbsp;</p><p>我喝普洱茶和玩紫砂壶的执着是一样的</p>
作者: v23    时间: 2009-4-24 22:10
认真学习~~~~~
作者: 蓝雨衣    时间: 2009-4-24 22:12
<p>看完此贴,小弟提几个疑问吧。大家也就论吧。</p><p>乔大所言的两种可能:南糯山茶区有易武种或后期拼入</p><p>1)如果南糯山茶区有易武种,那能不能说有可能易武茶区有南糯种?那这个种又如何说起?</p><p>按此逻辑是不是只能单树单采单做才能叫纯料。其余叫法都有误呀。</p><p>2) 拼配加入就无须讨论了。</p><p>&nbsp;</p>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4-24 22:16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蓝雨衣</i>在2009-4-24 22:12:12的发言:</b><br/><p>看完此贴,小弟提几个疑问吧。大家也就论吧。</p><p>乔大所言的两种可能:南糯山茶区有易武种或后期拼入</p><p>1)如果南糯山茶区有易武种,那能不能说有可能易武茶区有南糯种?那这个种又如何说起?</p><p>按此逻辑是不是只能单树单采单做才能叫纯料。其余叫法都有误呀。</p><p>2) 拼配加入就无须讨论了。</p><p>&nbsp;</p></div><p></p><p></p><p></p><p>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是我写这篇文的中心思想之一。蓝兄可能还没体会到。</p><p>我说的南糯茶区有易武大树种的概念,就是果园的概念:一个果园里面,可能同时种有苹果,梨子,香蕉.........</p><p>而一个茶区里面,可能就有这样那样不同的茶树种</p><p>这样一来,有关于大树纯料的探讨,就可以很清晰的辨别了</p>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4-24 22:17
<p>我曾经对一个朋友开玩笑的说:</p><p>是不是老班章村里种的大白菜也叫老班章?</p><p>蓝兄认真体会一下</p>
作者: 蓝雨衣    时间: 2009-4-24 22:2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乔丹</i>在2009-4-24 22:16:08的发言:</b><br/><p></p><p></p><p></p><p>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是我写这篇文的中心思想之一。蓝兄可能还没体会到。</p><p>我说的南糯茶区有易武大树种的概念,就是果园的概念:一个果园里面,可能同时种有苹果,梨子,香蕉.........</p><p>而一个茶区里面,可能就有这样那样不同的茶树种</p><p>这样一来,有关于大树纯料的探讨,就可以很清晰的辨别了</p></div><p></p>
作者: 蓝雨衣    时间: 2009-4-24 22:35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乔丹</i>在2009-4-24 22:17:08的发言:</b><br/><p>我曾经对一个朋友开玩笑的说:</p><p>是不是老班章村里种的大白菜也叫老班章?</p><p>蓝兄认真体会一下</p></div><p>那雨衣就说说自己的想法</p><p>树种论,南糯山的树种应该是什么树种,老班章的树种应该是什么树种,易武的又应该是什么树种。这个有标准吗?是不是也是一种俗成而已。</p><p>普洱有变化吗?南糯就是安乔大所言的舌面涩弱?如果工艺有问题,会改变吗?</p><p>以前看茶贴里也有茶友说一个班章风味,或易武风味。</p><p></p><p></p>
作者: 探春    时间: 2009-4-24 22:38
<p>属于质量贴,不懂也顶。</p>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4-24 22:43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蓝雨衣</i>在2009-4-24 22:35:09的发言:</b><br/><p>那雨衣就说说自己的想法</p><p>树种论,南糯山的树种应该是什么树种,老班章的树种应该是什么树种,易武的又应该是什么树种。这个有标准吗?是不是也是一种俗成而已。</p><p>普洱有变化吗?南糯就是安乔大所言的舌面涩弱?如果工艺有问题,会改变吗?</p><p>以前看茶贴里也有茶友说一个班章风味,或易武风味。</p><p></p><p></p></div><p></p><p>如果是若干年前的茶区,是应该有各个茶区归属的树种和口感的</p><p>但在近一二十年,随着茶区的扩张,采摘泛滥,甚至云南本地的茶青都不够用,要到广西,贵州甚至越南拉茶叶来仿冒普洱.....</p><p>在茶区内的茶树种,已经包含了矮化,嫁接,混种台地茶等现象。已经没有了一个非常准确的标准</p><p>换而言之,我们要是真的懂茶,已经不是以茶区范围来断定茶品了,因为现在的一个茶区产的茶可能已经是若干个口感。现在要定义的,是某个茶区某个树种的茶。班章就是班章,易武就是易武,是纯化的风格。不存在混拼。</p><p>普洱茶是不会随着年月变化而转变回甘位置的,这个观点,我在论坛里阐述过多次。不管你的茶是晒青,烘青,秋茶,做成熟茶,甚至做成红茶,茶品的回甘位置和基本的茶性口感,还是会继续保留的。这就是普洱茶的魅力所在。</p><p>备注一个:普洱茶的苦涩,产生条件是很多种的,这个,以后我开个帖子专门谈谈。</p>
作者: 蓝雨衣    时间: 2009-4-24 22:47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乔丹</i>在2009-4-24 22:43:01的发言:</b><br/><p></p><p>如果是若干年前的茶区,是应该有各个茶区归属的树种和口感的</p><p>但在近一二十年,随着茶区的扩张,采摘泛滥,甚至云南本地的茶青都不够用,要到广西,贵州甚至越南拉茶叶来仿冒普洱.....</p><p>在茶区内的茶树种,已经包含了矮化,嫁接,混种台地茶等现象。已经没有了一个非常准确的标准</p><p>换而言之,我们要是真的懂茶,已经不是以茶区范围来断定茶品了,因为现在的一个茶区产的茶可能已经是若干个口感。现在要定义的,是某个茶区某个树种的茶。班章就是班章,易武就是易武,是纯化的风格。不存在混拼。</p><p>普洱茶是不会随着年月变化而转变回甘位置的,这个观点,我在论坛里阐述过多次。不管你的茶是晒青,烘青,秋茶,做成熟茶,甚至做成红茶,茶品的回甘位置和基本的茶性口感,还是会继续保留的。这就是普洱茶的魅力所在。</p><p>备注一个:普洱茶的苦涩,产生条件是很多种的,这个,以后我开个帖子专门谈谈。</p></div><p>受益良多,</p>
作者: 芝兰香    时间: 2009-4-24 23:04
<p>学习学习,对乔丹崇拜中……</p>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4-24 23:1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芝兰香</i>在2009-4-24 23:04:55的发言:</b><br/><p>学习学习,对乔丹崇拜中……</p></div><p>&nbsp; </p><p>&nbsp; </p><p>客气,相互交流中</p>
作者: HUHU123    时间: 2009-4-24 23:20
受益良多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4-24 23:21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HUHU123</i>在2009-4-24 23:20:33的发言:</b><br/>受益良多</div><p></p>
作者: 奉橘    时间: 2009-4-24 23:23
<p>真是好文章!</p><p>茶壶上面受教很多!</p><p>希望多看乔丹这样的文章,就从如何区分台地大树这样的基本概念开始</p><p>如何在店铺卖茶</p><p>都是好话题!</p><p>强烈地期待!</p><p></p>
作者: 不懂茶不懂壶    时间: 2009-4-24 23:25
<p>&nbsp;</p>好贴 先顶再学习
作者: 豆豆    时间: 2009-4-25 00:20
<p></p><p></p><p></p>
作者: 一壶一杯    时间: 2009-4-25 00:30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乔丹</i>在2009-4-24 22:08:34的发言:</b><br/><p></p><p>&nbsp;</p><p>&nbsp;</p><p>我喝普洱茶和玩紫砂壶的执着是一样的</p></div><p></p>
作者: 庐州一木    时间: 2009-4-25 00:34
<p>崇拜中!</p><p>我一直认为乔老大紫砂第一,今天才明白普洱也是一绝!</p>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4-25 09:23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庐州一木</i>在2009-4-25 0:34:34的发言:</b><br/><p>崇拜中!</p><p>我一直认为乔老大紫砂第一,今天才明白普洱也是一绝!</p></div><p></p><p></p><p>玩紫砂壶是没有第一的,真正的第一,永远是作者本人</p><p>懂紫砂壶的人有两种,第一种是认得作者的作品,第二种是认得壶的品质</p><p>当然说能够绝对断定作者作品的人很少很少,因为,连作者本人都未必能够绝对定义是不是他自己做的,我们在认得壶的品质的前提下,能够大概断定壶的真伪的百分之70之余。剩下的部分,还是要把壶带去给作者或者作者的嫡系去求真伪</p><p>我喝普洱茶整整九年了,以前一直在论坛里尽量少说,是因为我知道普洱茶比紫砂壶的状况要乱多了,我说的越明白,卖茶的同行越难过。</p>
作者: 司马茶    时间: 2009-4-25 09:27
<p>&nbsp;&nbsp;&nbsp; 品遍各大茶山茶种,能够从口感和叶底上准确辨认是我多年的梦想,但终归不能实现,因为我既不是土匪也不是财主,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因此,本人首先对贴中论点持认真学习态度。</p><p>&nbsp;&nbsp;&nbsp; 我相信匪可能对某个或某几个茶种能够辨识,但我绝不相信他能够辨认各大茶山所有茶种,且不说云南之外,仅云南境内可以用来制作普洱茶的树种有多少?如果每样压一饼需要多大的地方堆放?多长时间能够品完?多长时间能够形成明确的辨识标准?,即使有师傅带也不会有那么多教材供你品鉴吧?当然,不否认因地理环境不同各茶区会有相同或近似的特点,但可以肯定的是,同一茶区内的茶也绝不会完全相同,甚至差异可能还会很大。因此,本人在学习本贴的同时还要持批判态度,批判什么?批判匪正在陷入辨认各大山头各类茶种的误区,品饮普洱茶的心态出了问题。</p><p>&nbsp;&nbsp;&nbsp; 不否认网上有很多有关各茶山茶种口感品鉴的资料,但仅凭资料是不够的,还需要用实践来验证。即使走遍各大茶山,能够品到的也不一定是产地茶,更不一定是产地代表茶种。匪足不出户,从别人手里拿来的茶材,在品鉴之前,怎么能够肯定自己手里的茶材就一定是某个茶种?别人告诉你的,不一定就是对的。匪此贴的立意是好的,是告诉大家不要轻易听信忽悠,但所运用的论证方法我认为是值得商榷的。走了很多论坛看了很多资料听了很多茶经,好像喝普洱茶的都以能够辨认某个茶山某个茶种为荣,辨认不出就不是合格的普洱茶人。这种喝普洱的方式是把新手往沟里带,99.N个9%的人是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的,也不是品饮普洱茶的正确心态。好茶的标准只有一种,破茶的标准才有千万种,我们只要从外形、香气、汤色、叶底、滋味等方面认准一个标准就足够了。</p><p>&nbsp;&nbsp;&nbsp; 板砖砸完,休息</p>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4-25 09:48
<p>大司马说的太正确了!!</p><p>小乔至今只能分辨极少数茶树种的口感,尚不足十种。但多数在版纳大区内。</p><p>但俺的心态是没问题滴</p><p>面对着市场上到处鼓吹的纯料大树概念,我写的易武和南糯两篇帖子,其目的就是让新人明了</p><p>我自己是非常明白的,我写出来的茶贴,和我写出来对壶的分析贴,其目的是一致的。我的经验,大家分享</p><p>我没有去过云南,已经对云南的很多茶非常了解了,这与我没去过宜兴,就已经对紫砂壶很了解的概念是一致的。足不出户,也能够了解,靠的是我的认真和执着。当然,还有周边大环境的意见采纳</p>
作者: 司马茶    时间: 2009-4-25 10:09
&nbsp;&nbsp;&nbsp; 新手入门最重要的是<strong><font color="#ff0000">引导</font></strong>,尤其是在滋味上的<font color="#ff0000"><strong>引导</strong></font>。人的感官是复杂的,尤其是味觉,新人很难明白什么是好茶,经常会说,我怎么就喝不出你说的那种感觉啊?有这种想法就对了!人的味觉其实是非常敏锐的,但如果没有经过引导是混乱的。如果有一个好的老师引导你在各个部位各种感觉从细微处仔细辨别,再经过锻炼,会变得越来越敏锐,这样才算品饮入门。匪有空搞一篇出来。
作者: 迷糊浪人    时间: 2009-4-25 11:21
顶司马和乔兄,这样讨论,透着和谐、理性,看着那叫一个爽
作者: 草原    时间: 2009-4-25 12:16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4-25 12:24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司马茶</i>在2009-4-25 10:09:28的发言:</b><br/>&nbsp;&nbsp;&nbsp; 新手入门最重要的是<strong><font color="#ff0000">引导</font></strong>,尤其是在滋味上的<font color="#ff0000"><strong>引导</strong></font>。人的感官是复杂的,尤其是味觉,新人很难明白什么是好茶,经常会说,我怎么就喝不出你说的那种感觉啊?有这种想法就对了!人的味觉其实是非常敏锐的,但如果没有经过引导是混乱的。如果有一个好的老师引导你在各个部位各种感觉从细微处仔细辨别,再经过锻炼,会变得越来越敏锐,这样才算品饮入门。匪有空搞一篇出来。</div><p></p><p></p><p>当认真品饮任何一种茶品的时候,或者咖啡,或者酒的时候,就会明白一个我们平时从来不会刻意注重的真相:</p><p>同一种食物/饮品对每一个健康的人的口腔反映效果是完全一样的。</p><p>并不是感受不同,而是每个人的关注程度不同罢了</p>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4-25 13:07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迷糊浪人</i>在2009-4-25 11:21:06的发言:</b><br/>顶司马和乔兄,这样讨论,透着和谐、理性,看着那叫一个爽</div><p></p><p></p><p>关于台地茶的概念,我还没考虑用哪个茶做标本。原本想弄一个勐海的开汤,但勐海茶太容易认了,一看就是台地茶,那缺少了一些乐趣。</p><p>在有的选择的前提下,我更希望弄一个模棱两可的茶来拆分给大家看。</p>
作者: 平常茶    时间: 2009-4-25 13:17
<p>很受益的一帖~</p><p>感谢乔大的执著与分享~</p><p>感谢同好们的认真参与~</p><p>茶真的是太深了~</p><p>适口者珍吧~</p>
作者: 平常心    时间: 2009-4-25 15:28
看完深思,受益中ing。
作者: 茶马司    时间: 2009-4-25 21:18
这是洒家手机用的马甲。匪没明白我说的意思,同一款茶对人的感官刺激是一样的,但新手未经引导是体会不到的,感觉是混乱的,不知道用哪儿去感觉,如何去感觉,感觉到了以后怎样辨别优劣,在入门的时候有个老师引导他们去感受这些刺激进步最快
作者: 茶马司    时间: 2009-4-25 21:18
这是洒家手机用的马甲。匪没明白我说的意思,同一款茶对人的感官刺激是一样的,但新手未经引导是体会不到的,感觉是混乱的,不知道用哪儿去感觉,如何去感觉,感觉到了以后怎样辨别优劣,在入门的时候有个老师引导他们去感受这些刺激进步最快
作者: 茶马司    时间: 2009-4-25 21:19
这是洒家手机用的马甲。匪没明白我说的意思,同一款茶对人的感官刺激是一样的,但新手未经引导是体会不到的,感觉是混乱的,不知道用哪儿去感觉,如何去感觉,感觉到了以后怎样辨别优劣,在入门的时候有个老师引导他们去感受这些刺激进步最快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4-25 21:24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茶马司</i>在2009-4-25 21:19:24的发言:</b><br/>这是洒家手机用的马甲。匪没明白我说的意思,同一款茶对人的感官刺激是一样的,但新手未经引导是体会不到的,感觉是混乱的,不知道用哪儿去感觉,如何去感觉,感觉到了以后怎样辨别优劣,在入门的时候有个老师引导他们去感受这些刺激进步最快</div><p>&nbsp; </p><p>&nbsp; </p><p>嗯,关于这个,日后我再写一篇更详尽的,让新人们去体会一下</p>
作者: 小考拉    时间: 2009-4-25 21:35
老乔,你干脆把剩下的都给我喝得了。
作者: 芝兰香    时间: 2009-4-25 21:41
我怀疑,乔老大是不是考有:高级评茶师,资质。太牛了,继续崇拜中……
作者: 妖妖小刀    时间: 2009-4-25 22:02
<p>看了乔大的几篇关于茶的文章</p><p>不得不出来赞赞</p><p>赞的不是文采,而是乔大的态度</p><p>这点很值得学习!!!</p>
作者: 羔儿    时间: 2009-4-25 22:03
<p>感谢乔大分享。几个基本概念非常明晰的表达:</p><p>1。南糯的特点:<font face="宋体" size="4">南糯茶对舌面的刺激是非常微弱</font></p><p>2。纯料与拼配:纯料特点-纯;拼配-弥补纯料的不足,层次更丰富。</p><p>3。制前发酵:但凡野放茶,人工采摘,不能避免。</p><p>体会其中含意:就算是有好友亲戚做的茶,都无法做到完全纯料........。</p><p>乔大做为爱茶人和茶商,试问你愿意向不太懂茶的茶商买茶吗?</p>
作者: 茶马司    时间: 2009-4-25 23:00
NND手机刷新太慢看不到,发了好几遍,汗~~
作者: 茶马司    时间: 2009-4-25 23:00
NND手机刷新太慢看不到,发了好几遍,汗~~
作者: 茶马司    时间: 2009-4-25 23:01
NND手机刷新太慢看不到,发了好几遍,汗~~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4-25 23:24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小考拉</i>在2009-4-25 21:35:17的发言:</b><br/>老乔,你干脆把剩下的都给我喝得了。</div><p></p><p></p><p>大人,你哪次来我茶室没喝上好茶啊..........又吃还想拎啊?</p>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4-25 23:25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芝兰香</i>在2009-4-25 21:41:44的发言:</b><br/>我怀疑,乔老大是不是考有:高级评茶师,资质。太牛了,继续崇拜中……</div><p></p><p></p><p>只有一些需要招牌做广告的职业茶商才会去考这个拍照</p><p></p>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4-25 23:28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羔儿</i>在2009-4-25 22:03:52的发言:</b><br/><p></p><p>乔大做为爱茶人和茶商,试问你愿意向不太懂茶的茶商买茶吗?</p></div><p></p><p>兄,我对你说一句非常不合适公开的大实话,但确实是我的心底话:</p><p>如果茶商们比我都懂茶,那我上哪儿去捡漏?我卖茶的利润从哪儿来啊?</p>
作者: 石头哥哥    时间: 2009-4-26 11:04
建议乔总把正宗的茶品贡献出来些样品工新手选购品尝,要小包装呦,整片的囊中羞涩,买不起。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4-26 11:07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石头哥哥</i>在2009-4-26 11:04:38的发言:</b><br/>建议乔总把正宗的茶品贡献出来些样品工新手选购品尝,要小包装呦,整片的囊中羞涩,买不起。</div><p></p><p></p><p>大人,我是最舍得花钱买茶的人了。所以,我家里的茶很多都没有批量,拆散了分,咱也没打算卖。可惜了。</p><p>还不如大家有空来深圳找我呢。说的吝啬点,咱真的不舍得。很多就是几片几片的....</p>
作者: 毛豆    时间: 2009-4-26 18:21
茶样就不奢望了,有空多邀我们去吃茶。连看三贴有点晕要去茶店里消化消化。
作者: hengyang9995    时间: 2009-4-26 20:19
<p>好教材 受教了 </p><p></p>
作者: 紫砂恽味    时间: 2009-4-26 23:59
这样的气扮下论茶很好,支持。
作者: bsgong    时间: 2009-4-27 08:26
&nbsp;
作者: 鲲灏    时间: 2009-4-27 10:44

作者: 无意    时间: 2009-4-28 15:57
<p>学习~~~</p>
作者: 留一壶    时间: 2009-4-29 20:35
<p>不懂时,茶玩人;</p><p>懂了,人玩茶.</p><p>壶也一样</p><p></p>
作者: 超铁    时间: 2009-4-29 21:17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留一壶</i>在2009-4-29 20:35:19的发言:</b><br/><p>不懂时,茶玩人;</p><p>懂了,人玩茶.</p><p>壶也一样</p><p></p></div><p></p>更准确的说:人玩人!
作者: 小逸    时间: 2009-4-29 23:10
呵呵,喝茶到最高境界就是玩茶~~~~
作者: chaser    时间: 2009-5-3 00:55
<p>呵呵,我没有讲清楚。</p><p>1、是朋友亲自做的茶。</p><p>2、只有10片。</p><p>3、此茶自1700米以上出发,上升几百米范围采茶,估计在1900米左右。</p><p>4、收茶后上下很困难,连忙跑去易武压茶,因此红片难以避免。</p><p>5、此茶里混有易武茶材极少,估计自然分布,有意无意混采可能性比较大,因为这个是茶样,没有必要添加易武茶。</p><p>6、懂看叶底是喝茶的基本知识,如同法医验尸,基本可以推断出茶叶的原材料、采集、制程、后期陈化的表现,加之品饮,懂一款茶就这么简单。</p>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5-5 22:54
这种即便是没有量产的茶,一样会存在混采状况
我认为,应该不会是加料调配,而是茶区混采,南糯的茶,没有必要加易武料的
作者: nikecarter    时间: 2009-5-11 11:58
老乔你太有才了,你再这样喝茶的话,有的人就没法活了.
作者: 梁权    时间: 2009-5-11 12:20
老乔你太有才了,你再这样喝茶的话,有的人就没法活了.
nikecarter 发表于 2009-5-11 11:58




俺实话实说啊
作者: 爱家    时间: 2009-5-16 12:43
今天喝了03年南糯茶,堪称普洱茶的教材。好
作者: 过塘鱼    时间: 2009-5-21 22:51
03年南糯茶,堪称普洱茶的教材   真的吗??详细介绍下。。。。
作者: 08新会员    时间: 2009-6-10 23:46
留个脚印,慢慢体会
作者: 风雨同路    时间: 2009-6-11 21:28
喜欢学习研究,觉得不是什么茶玩人,而是喜好,喜好就有动力。
作者: 2770196    时间: 2009-6-17 08:46

作者: 郭靖1970    时间: 2009-6-19 15:22
应该弄明白。
作者: 肥佬    时间: 2009-6-25 23:08
水清则无鱼,嘴刁则无茶!
作者: 古普云南    时间: 2009-8-4 18:12
[attach]120592[/attach][attach]120593[/attach][attach]120594[/attach]
作者: playson    时间: 2010-5-5 18:22
留个脚印,慢慢体会
作者: ld0093    时间: 2010-5-6 06:02
不错  !!!学到不少 .受益良多
作者: HUHU123    时间: 2010-5-9 21:34
看的太多~头晕~做个记号~再学习
作者: zscn    时间: 2010-5-10 13:08

作者: 老沙河里    时间: 2010-6-7 11:35
QUOTE:以下是引用我爱GC在2009-4-24 21:31:02的发言:这么个喝法好像太累了,是人喝茶,还是茶玩人呢,或者是人玩人。小朱,茶要好喝才能享受但,好喝一定有好喝的理由,不好喝一定有不好喝的道理我们摸清楚原因之后 ...
乔丹 发表于 2009-4-24 21:34

道理是这样,您得守在茶树下看着采,亲自监制才行。要不然,有一个环节出了状况。还是达不到要求的,就如您这饼茶一样。
作者: 玄妙    时间: 2010-6-13 19:14

作者: 子君    时间: 2010-6-25 20:22
其实大家不用晕的拿着家里的普洱茶,用盖碗泡,走10道水,倒出来看看茶底就都明白了以前没有人愿意把这些跟别人分享的,我开始也没打算写这类文但至今有人置疑我不懂普洱茶,呵呵那就就茶论茶咯
乔丹 发表于 2009-4-24 21:54


我觉得这样最好,能让人更直观地了解
作者: 子君    时间: 2010-6-25 20:31
看了乔大的几篇关于茶的文章不得不出来赞赞赞的不是文采,而是乔大的态度这点很值得学习!!!
妖妖小刀 发表于 2009-4-25 22:02

这点我也很佩服乔大,特别是对于新人,我来这的时间不长,但我看了很多贴子发现乔大对新人的指导总是尽心尽力的,
作者: chung2374    时间: 2010-6-25 23:41

作者: 清烟    时间: 2010-6-30 14:08
虽说是后期拼配茶,我看见茶底还不错,虽没得喝到茶但是看茶饼压的好松,茶里面还能看见条索很整齐如果是茶收藏的好的话也是不错的茶。市场上那有那么多的纯料。
作者: 卓杰    时间: 2010-7-12 08:01

作者: 飞鸟    时间: 2010-7-12 18:25
谢谢分享  学到了很多
作者: 隆中绿茶    时间: 2010-7-13 11:23

作者: 康少    时间: 2010-7-21 12:50

作者: 门外汉    时间: 2011-1-18 14:43
学习领会
作者: 铁罗汉    时间: 2011-1-27 13:57
哈喇子。。。
作者: 铁罗汉    时间: 2011-2-1 22:07
南糯的,没错!比较温柔的。。。偶喜欢的
作者: 竺西陶艺    时间: 2011-2-5 14:30

作者: 曹孟德    时间: 2011-2-6 23:18
终于看完,,学习了。。我自己的感觉是,茶要用心喝。慢一点品。。在参照价钱。。舌头会感觉越来越多的味道。。自己的体会,,也许不对,,见笑。。
作者: 王毅    时间: 2011-2-13 11:13
佩服,
作者: allenpan    时间: 2011-2-14 03:28
em01]
作者: 门外汉    时间: 2011-4-11 16:55
看看茶人们的茶文   感觉挺好!
作者: 东奔西跑    时间: 2011-4-28 20:40
乔丹 发表于 2009-4-25 13:07:55
QUOTE:以下是引用迷糊浪人在2009-4-25 11:21:06的发言:顶司马和乔兄,这样讨论,透着和谐、理性,看着那叫 ...

关于台地茶的概念,我还没考虑用哪个茶做标本。原本想弄一个勐海的开汤,但勐海茶太容易认了,一看就是台地茶,那缺少了一些乐趣。
在有的选择的前提下,我更希望弄一个模棱两可的茶来拆分给大家看。

对于新手来说,辨别任何一种茶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哦。





欢迎光临 宜兴紫砂爱好者联盟 (http://www.jadepot.com.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3